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实习护生的健康相关性。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了6所三甲医院的304名护理专业实习生。结果负性生活事件是心理健康的最强预测指标,可以解释10.2%的变异,其次是消极应对,可以解释5.5%的变异。积极应对方式是社会健康的最强预测指标,可以解释20.0%的变异,其次是对支持的利用度,可以解释4.8%的变异。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有很强的不良影响,积极的应对方式明显有利于护生的社会健康,应该据此改进护理实践教学。

  • 标签: 健康 生活变动事件 应对 社会支持
  • 简介: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以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为主要特征,患病率较高。心理社会干预是儿童多动症防治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行为干预、认知干预,家庭干预,及学校干预等,本文回顾了目前儿童多动症患者心理社会干预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干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儿童多动症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护理问题日渐突出,有效培养养老护理专门人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服务质量好、专业水平高的职业化养老护理队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该文基于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从老年护理方向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教学考核、教学师资要求方面进行改革探讨,为完善老年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

  • 标签: 老年护理 职业教育 课程
  • 简介:目的探讨眼科儿童手术后黑暗恐惧程度的社会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604例眼科全麻手术患儿围术期黑暗恐惧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社会学因素对患儿黑暗恐惧的影响。结果604例患儿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黑暗恐惧现象,表现为哭闹不安、抓掉眼部敷料等。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照看者不同,患儿的黑暗恐惧程度不同。在不同年龄患儿中5~10岁年龄阶段表现明显。大学文化程度父母的患儿黑暗恐惧程度较其他低,父母照看的患儿,黑暗恐惧程度要低。结论社会学因素可以影响眼科围术期患儿黑暗恐惧程度,其中患儿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照看者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眼科 黑暗恐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施加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对儿童福利院内75名孤残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情感指标记录,分析心理护理对儿童福利院孤儿心理健康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使用儿童版的正负情感表(PANASC)对孤残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项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75名孤残儿童的正负情感,统计数据显示出了明显差异(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儿童福利院中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儿童福利院 孤残儿童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战伤与社会外伤伤员表现出的心理特点的不同之处,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可以解决损伤问题,改善伤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最终恢复健康。

  • 标签: 战伤 社会外伤 心理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科护理中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老年科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使用心理测量工具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因此,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在老年科护理中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老年科护理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描述急诊科护士完美主义和专业自我概念现状,探讨急诊科护士完美主义与专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性。方法对149名急诊科护士运用中文版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急诊科护士完美主义均分为(3.24±0.49)分,专业自我概念均分为(2.95±0.44)分,急诊科护士完美主义与专业自我概念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完美主义、专业自我概念分别是中等水平和积极的。护理管理者可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其专业自我概念程度。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完美主义 专业自我概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具体优势。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5月到2022年6月的60名妇科实习生,通过随机数字均等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带教,可有效提升临床教学效果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妇科 护理教学
  • 简介:在中华护理学会5月8日在京召开的2013年国际护士节护理大会上,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向所有工作在医疗救治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和广大医务人员表达敬意和感谢。李斌说,要将护理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去谋划,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营造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 标签: 护理事业 小康社会 中华护理学会 经济社会发展 护士队伍建设 国际护士节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老年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对高龄老年患者最有效的护理方法,让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保持乐观,使治疗效果更好 。方法:根据研究要求,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有 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治疗完成后 比较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 200 例 患者进过 护理后,使用 SAS与 SDS进行,得到的 评分皆优于护理前,患者的 生活质量都有 明显好转,其中观察组的比对照组的改善 更为明显。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重症患者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应用于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老年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心理护理对改善CCU患者心理情绪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CCU收治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76例,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SDS抑郁、SAS焦虑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CCU 心理情绪 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妇科护理中妇女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妇科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妇科护理在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对妇女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此外,提供专业心理支持服务、个体化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整合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等措施能有效帮助妇女应对心理压力。综合利用多方资源,加强妇科护理中心理健康的关注,对促进妇女整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妇科护理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支持与心理支持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作用及其协同效应。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协同作用尚未深入探讨。本研究提出了综合支持理论,强调社会支持与心理支持的有机结合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积极影响。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支持密切相关,二者通过情感、实质和认知三个维度相互交织,共同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特别是综合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康复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临床应重视社会支持与心理支持的综合作用,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的60名消化内科实习生,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带教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求知欲、自信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带教,可有效提升临床教学效果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消化内科;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实习护生基于构建主义理论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筛选2022年03月至2023年03月66名实习护生,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33名(传统教学模式)和试验组33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比较教学效果。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得分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实习护生教学中,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主动学习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实习护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其学习体验感与学习效果。

  • 标签: 构建主义理论 实习护生 主动学习
  • 简介:目的通过设立专职护士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回归。方法由专职护士负责门诊腹膜透析患者包括体液控制、饮食指导、运动康复、心理辅导、并发症的预防、就诊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观察管理前后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及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回归程度明显好转,影响社会回归的相关因素如容量负荷问题、营养状态等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设专职护士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可有效促进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士 社会回归 健康教育
  • 简介:为了切实解决好对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促进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以及政府部门等环节阐述了构建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设想,主要包括:空巢老人应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保持与社会的接触;家庭应成为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倡导老年人的“夕阳婚”;社会应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发挥医护人员的关键作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政府部门应逐步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 标签: 空巢老人 社会支持 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模式
  • 简介:目的调查社会大众对男护士的知晓及接受程度,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培养男生及医院男护士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珠海市297名社区居民及241例住院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男护士的知晓情况、接受程度及原因。结果60.27%(179/297)的社区居民和72.20%(174/241)的住院患者或家属知晓或曾接受过男护士护理,43.43%(129/297)的社区居民和70.12%(169/241)的住院患者或家属愿意接受男护士护理,住院患者或家属对男护士的知晓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社区居民(P〈0.01)。男性住院患者或家属、文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居民及住院患者或家属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较高(P〈0.05或P〈0.01)。社会大众不愿意接受男护士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考虑隐私、职业认同感低、操作技能水平低、沟通能力不足。结论社会大众对男护士的认知尚需提高,男护士应从学生时代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加强专业素养,树立积极形象,提高大众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

  • 标签: 社区居民 住院病人 问卷调查 态度 男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