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PICC带肿瘤患者实施多延续护理,对并发症以及导管维护依从性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 2016年 03月至 2019年 03月收治 90例 PICC带患者予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 45例。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将多延续护理用于观察组。将 2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以及干预前后导管维护依从性加以比对。 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对照组患者总依从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对于肿瘤科 PICC带肿瘤患者实施多延续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

  • 标签: PICC带管 肿瘤 多模延续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预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克氏针预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62例,其中桡、尺骨双骨折34例, Monteggia骨折4例,Galeazzi骨折20例,桡骨头颈 “歪戴帽”骨折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DASH问卷调查和Grace-Eversman疗效评级以评估克氏针预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中出血量20~60ml,平均50ml;放射性暴露时间1~6min,平均2.2 min;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 min。62例均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3.3周。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拇长伸肌腱断裂,1例术后弹性预克氏针在骨髓内旋转导致骨折明显移位。DASH评分 0~16分,平均12分; Grace-Eversman评价结果,优55例,良5例,可2例,差0例。结论:克氏针预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复位好、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臂骨折 克氏针 预弯 弹性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手法等常规的脊柱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干预效果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24周后,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行为干预技术应用于青少年脊柱侧治疗中,有利于减轻脊柱弯曲程度,缓解负面情绪。

  • 标签: []青少年脊柱侧弯 行为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儿女,13岁。因腰背部弯曲变形10年,2011年6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儿2岁时因坐人沸水锅内烫伤,于当地儿童医院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1年后腰背部开始弯曲变形,无胸闷气促。当地医院予以摄片诊断为“脊柱侧”,未行特殊处理。近5年来腰背部弯曲畸形愈加明显,

  • 标签: 脊柱侧弯 腰背部 瘢痕挛缩 烫伤 弯曲变形 医院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中医正骨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且疗效显著。在脊柱侧的治疗中,中医正骨疗法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侧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对50例脊柱侧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治疗,我们发现中医正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脊柱侧弯角度、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正骨疗法通过调整脊柱结构、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肌肉力量等机制,对脊柱侧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正骨疗法 脊柱侧弯 非手术治疗 脊柱结构调整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青少年脊柱侧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脊柱疾患,其中以特发性脊柱侧为最常见,严重的脊柱侧不但造成身体上的畸形,亦极大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目前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的干预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疗法、支具疗法以及运动疗法等。手术治疗虽然在短期内效果明显 ,但存在费用高、风险大、并发症多等缺点 ,在疾病早期不宜作为首选 ,因此早期的非手术治疗被广泛讨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 ,将阐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的运动干预效果与进展,为扩大运动干预对于青少年脊柱侧问题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运动 青少年 脊柱侧弯
  • 简介:摘要: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AIS)是青少年健康的常见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AIS的概念,分析导致青少年脊柱侧相关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进一步指导做好脊柱侧的筛查和咨询指导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

  • 标签: 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柱侧的青少年患者应用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效果。方法:以80例我院收治的脊柱侧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患者年龄均不超过18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支具治疗,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支具治疗联合脊柱稳定性训练,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和顶椎椎体旋转度均显著较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结论: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青少年脊柱侧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侧症状。

  • 标签: []脊柱侧弯 青少年 脊柱稳定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矫形术后协助患者站立对降低全髋关节术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8天在5分钟之内摇高床头,协助患者站立;实验组采用三步法的方法协助患者站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三步法站立协助患者坐起,能有效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三步法 站立 体位性低血压 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98-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脊柱侧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本院接治的脊柱侧患者患者中随机进行抽选,将其中88例患者纳入实验,按照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录入44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和综合护理模式(实验组),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康复度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侧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脊柱侧的康复过程中,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包括身体康复、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方面,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综合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和心理健康专家等,他们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 标签: 脊柱侧弯 综合护理模式 脊柱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分析自体血回输对儿童脊柱侧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98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脊柱侧患儿,根据回输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比例分为3组,A组:回输血量小于循环血容量的10%,B组:回输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10%-50%,C组:回输血量大于循环血容量的50%。分别检测手术前,回输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A组回输后Hb和HCT比回输前提高(P〈0.05)。B组回输后Hb和HCT较回输前上升,PT、APTT延长,FIB降低(P〈0.05)。C组回输后较回输前PLT和凝血功能减退更明显(P〈0.05),回输后Hb、HCT较回输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儿童脊柱侧术中回输自体血有利于减少患儿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对于大量失血患儿,术中需监测患儿凝血功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或其他凝血因子。

  • 标签: 儿童 脊柱侧弯矫正术 自体血回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治疗中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结论对手术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床上大小便,加强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做好引流管及定期翻身护理,落实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青少年脊柱侧弯 围手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