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疾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经相关学者对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检验研究后,确认通过实时荧光 RT-PCR核酸检测可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临床诊断,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尽早与其他病毒感染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病原学 RNA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扩增 核酸检测
  • 简介:急性心包填塞的紧急处理方法之一就是心包穿刺抽液减压。2002年4月~2005年4月我们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并实时监视下应用PTC针对12例急性心包填塞病人进行了心包穿刺抽液,及时解除了填塞症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包填塞 急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包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了146例确诊为肝脏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在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脏内部胆管细胞癌等肝脏疾病检查中,实时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均比常规超声检查高,P<0.05。结论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借鉴。

  • 标签: 肝脏疾病 实时超声造影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作用。HBVDNA定量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判断病毒复制和评价患者肝脏病变、预后及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指导诊疗时仍需结合血清标记物、肝损害指标乃至HBV基因分型。方法PCR核酸探针杂交法、RELISA、竞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本文综述定量检测HBVDNA意义及PCR检测方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定量 PCR 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研究我中心 2019年 3月 ~2019年 9月期间纳入的 158例疑似 HFMD患者,研究中使用到的核酸检测仪器选取 ABI-7300进行 FQ-PCR检测,观察并分析 FQ-PCR检测病毒发生情况。 结果: 经检测, 158例疑似 HFMD患者中, FQ-PCR检测的 EV阳性确诊为 115例,阳性率 72.78%,其中 EV71RAN阳性有 109例, CA16PNA检测的阳性 53例;而 ELISA检测出的 EV阳性确诊为 63例,阳性率 39.87%,两者 差异大, P<0.05。 15例 HFMD患者实行 FQ-PCR检测到的 EV阳性 12例,而 ELISA检测 6例阳性数,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实行 FQ-PCR检测对 HFMD病毒检测率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病毒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应用效果 评价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厂家及同厂家不同批号的阿莫西林胶囊的体外溶出过程。方法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阿莫西林胶囊溶出度测定条件,对7个不同厂家的阿莫西林胶囊进行了实时溶出度测定。结果7个厂家的阿莫西林胶囊体外溶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的规定,但从实时溶出曲线比较来看,7个厂家产品间的实时溶出曲线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同厂家同批号的6粒产品也表现出不同的溶出曲线。结论对药物进行实时溶出度测定,既能有效地测定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又能显示药物溶出的全过程,对改进制剂工艺、加强药品的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参考。

  • 标签: 阿莫西林胶囊 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 溶出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引导前列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疑诊前列腺癌拟行前列腺活检的患者,在经直肠彩色超声(TRUS)扫查基础上,应用TRTE明确可疑病灶引导目标活检,同期并行系统活检。结果TRTE检出可疑病灶42个,其中34个为癌结节,阳性率80.95%(34/42),8个为非癌结节,假阳性率19.05%(8/42),4例前列腺癌弹性图无局灶性改变,假阴性率12.50%(4/32)。目标活检共计97点,前列腺癌检出率77.78%(28/36);系统活检共计642点,前列腺癌检出率31.87%(29/91);两种活检方案比较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RTE有助于确定活检靶目标,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的效能。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经直肠 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应用可视化仿组织体模聚丙烯酰胺凝胶,评价射频消融(RFA)与实时温度监控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柠檬酸缓冲液配制聚丙烯酰胺凝胶,添加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温度指示剂,放置8通道尿道温度监控导管,制成带导管的仿组织体模。在距测温导管1cm处插入电极针,于射频加温的同时观察射频对测温有无干扰以及测温误差的大小。以二维超声及常规MRT1W和T2W扫描检查射频消融灶,评价其形态、大小、消融体积及偏心比值。结果射频工作时测温曲线可见细小抖动,较停机测温时的曲线不平整、不光滑;从计算机测量结果来看,测温导管受射频仪干扰不明显。MRT1WI显示消融灶为高信号,与周围区域分界不清晰,而T2WI显示消融灶呈低信号,与周围高信号区域分界清晰。实时测温下形成的射频消融灶较无测温的消融灶偏小,测温时消融灶的中心略偏离射频针。结论实时测温对射频的影响不显著,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热消融的测温要求。射频消融灶受实时测温的影响,表现为消融灶较细长,且圆心偏离射频针。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导管消融术 温度 仿组织体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房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的 60 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同期在我院进行 60 例的健康体检人设为参照组分成两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 12 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受检者 Pmax ( P 波最大时限)、 Pmin ( P 波最小时限)、 Pd ( P 波离散度)。结果 :检查的结果显示,与参照组受检者相比,研究组受检者的 Pmax 较长和其 pd 较大,其 Pmin 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 动态心电图在房颤筛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12 导联实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阵发性房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针对乙肝DNA开展检测,分析为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  方法 此次研究针对300例病例,且全部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收治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为2021年3月、2022年2月,对患者血液标本开展采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300例标本中,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乙肝DNA准确260例,占比86.67%;漏诊误诊40例,占比13.33%。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准确率和临床诊断无较大差异(P<0.05)。  结论 在针对乙肝DNA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产生较高的价值,但是可能会出现误诊等情况,所以需要进行综合预防。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乙肝D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49/5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实时护理质控管理,可提升护理管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护理质控 危重症 护理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儿科实施实时常规护理质控的53例危重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实时护理质控的53例危重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实时护理质控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的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危重患儿的护理管理中,实时护理质控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护理 护理 实时护理质控 儿科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并探讨其评价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常规超声检查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113例,为脑梗死组,及选取伴有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但未患有脑梗死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根据梗死后病情变化分为梗死后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0.88、0.33,P均>0.05)。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成像以黄绿色为主,非梗死组斑块弹性成像以绿蓝色为主。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1、10.77、4.52,P均<0.05)。脑梗死后进展组与非进展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1.34、0.17,P均>0.05)。脑梗死组中梗死后进展组比非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2.30、3.80,P均<0.05)。结论RTE可以评价斑块的软硬度以反映斑块的易损性,SSS-TOAST1型脑梗死组患者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其易损性高;且RTE对评价梗死后病情变化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技术在小肝癌诊断当中的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所收治的临床疑似诊断为小肝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在常规超声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未发现病灶进行增强磁共振扫描提示存在小肝癌。对患者经过超声诊断仪配合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导航技术进行检验,超声造影选择采用低机械指数下进行灰阶超声造影,每次造影均经肘静脉团注1.5~2.4ml造影剂。结果本文所有的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和活检证实为肝癌,存在有原发性肝癌92例,转移性肝癌8例。患者进行实时导航超声造影的时候,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图像融合,融合成功率为100%;患者的平均图像融合时间为(8.9±0.6)min;本文存在有55个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等回声,通过超声造影联合磁共振进行实时导航成像检验,检验出98个病灶,2个病灶不能显示通过人工胸水后再次进行导航顺利检出;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对于小肝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达到100%。结论在临床上通过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小肝癌的检出率,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实时导航超声造影 小肝癌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实时神经探测与常规暴露的手术效果,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医院肿瘤科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37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将在甲状腺手术中实施实时神经探测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采取常规暴露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RLN损伤率及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暂时性RLN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永久性RLN损伤率及及出血量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死亡病例1例;结论术中RLN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使RLN显露更加容易、确切,可帮助术者更好地辨认显露RLN,降低RLN损伤发生率及出血量,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实时神经探测临床效果
  • 简介:  【摘 要】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仪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中的流感病毒,分析其检测效果。方法:在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实验室所收集的 120例流感样病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取流感病毒细胞分离检测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法,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流感病毒细胞分离检测法,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流感病毒进行检测时可以优先考虑选择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其检出阳性率更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 PCR仪 ;细胞培养 ;流感病毒检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influenza virus in influenza like cases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and analyze its detection effect. Methods: 120 cases of influenza like patients collected in the laboratory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influenza virus cell isola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method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result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fluenza virus cell isolation detection,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can be preferred in the det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 and its positive rate is higher,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