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后牙折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对后牙折病例采用口内立即复位,结扎丝加带环固位,然后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的方法。结果41颗患牙经1a--2a随访成功37颗占90%。结论对后牙折病例经及时复位,结扎固定,再根管治疗,全冠修复是可以保留患牙的,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纵折牙 根管治疗 全冠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后牙折的治疗方法、适应证。方法选取35后牙折病例,对42颗折后牙立即复位,结扎丝固定,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结果本组42颗折后牙保守治疗后,成功32颗,有效7颗,成功率总有效率(成功加有效)92.8%,失败3例因牙周感染、根尖周炎最终拔除。结论折后牙及时复位固定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是可以保留患牙,恢复咀嚼功能的。

  • 标签: 后牙纵折根管治疗全冠修复
  • 简介:摘要牙根折是根管治疗后的并发症之一,与根管充填密切相关。大量研究显示根管充填对根管壁产生的应力以及根管充填方法、材料、器械都对牙根抗折性能有影响,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牙根折。本文对根管充填中可能导致牙根折的因素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作参考。

  • 标签: 根管充填 牙根纵折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脊髓裂畸形合并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空洞征、脊髓栓系综合征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脊髓裂是一种脊髓发育过程异常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管闭合不全导致的脊髓先天性异常性疾病,表现为脊髓或终丝丝状面上被隔障分开,隔障为骨性、软骨性突起、异位增厚的蛛网膜,本病于1837年有OIIivie发现并命名,正常人群中单发此病的几率少,但在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等患者中易合并。方法回顾性对我院近年来手术确诊的有临床症状脊柱脊髓先天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畸形患儿13例,全部进行X线片、CT、MRI检查根据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患儿中有3例患儿中同时并发3种以上畸形术后效果一般,2种以上术后症状明显缓减,2中以下效果明显。结论小儿脊柱、脊髓多发复杂畸形选择X线片、CT、MRI检查及临床表现可较准确诊断,手术治疗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可大部分治愈,部分缓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脊髓纵裂畸形的诊断 分型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弧切缝治疗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均采用弧切缝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80例全部治愈。结论弧切缝术治疗外痔效果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弧切纵缝 外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中形入路可调试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方法正中形入路可调试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7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2周。临床疗效优19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88.9%。结论正中形入路可调试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是一种良好的髌骨骨折固定方法。

  • 标签: 髌骨骨折 正中纵形入路 可调式髌骨爪
  • 简介:摘要目的经牙髓治疗后的发生折的磨牙,经口外固定后的治疗效果。方法52颗折的磨牙,采用钢丝“内外”固定后,观察一周,如患牙未出现肿胀等并发症,则对患牙进行全冠修复。结果52颗患牙经治疗后随访1年,50颗患牙保存了咀嚼功能,总有效率达96.1%。结论利用钢丝内外固定及全冠修复折患牙,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磨牙纵折 全冠修复 牙髓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54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额底裂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22±2.21)d,观察组为(10.56±2.4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9.2%;观察组为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额底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疗效显著,患者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额底纵裂入路手术 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