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舒适体位的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起搏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0年 1月 1日至 2014年 6月 1日 100例心脏起搏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另行对患者术后体位进行指导,并调整术后卧床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出血、血肿、电极移位等症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 36例产生烦躁情绪, 43例患者腰酸背痛, 5例患者有尿潴留, 6例患者出现便秘, 4例患者出现肩周炎;实验组仅有 1例患者产生烦躁情绪, 1例患者腰酸背痛,没有患者出现尿潴留、便秘、肩周炎症状;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手术后对患者卧床体位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患者发生烦躁、腰酸背痛、尿潴留、便秘、肩周炎等症状,并且不会增加出血、血肿、电极移位等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舒适体位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全自动清洗消毒对复用医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效果。方法将各科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应用快速全自动清洗消毒处理,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处理情况。结果应用快速全自动清洗消毒,确保了清洗质量及灭菌效果,其清洗合格率达9950%,普通清洗消毒清洗合格率达9860%,两种清洗消毒应用效果观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50,P<001)。结论通过使用现代化医疗清洗、消毒设备,不断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持续改进,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快速 普通 全自动清洗消毒器 应用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形脏、神脏、""的概念和解剖。方法:研究《内经》中三者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比体内类似""的解剖结构。结论:形脏(四),就是指心、肺、肝、肾四脏的实体;《内经》里有一个被命名为""的人体解剖的概念,其结构就是以经肝门静脉回流静脉血的器官为主体,合并尿液的排出通道而构成的器官组合体。在四形脏和""内,各存在着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微观结构,这种结构就是神脏(五)。据此认为,《内经》对脏腑,在实体认识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基于微循环的微观认识:神脏(腑)。

  • 标签: 中医基础 内经 形脏 神脏 解剖学
  • 简介:目的:评估双嵌式颈椎融合(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科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对21名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常规X线正侧位片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及椎间高度,并记录每例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JOA评分随时间顺序逐渐升高,6个月内所有病例椎间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在术后3d即显著恢复,3个月内下降,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双嵌式颈椎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在早中期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双嵌式颈椎融合器(ROI-C)
  • 简介:[目的]评估颈椎压力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行X正侧位片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每例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JOA评分随时间顺序逐渐升高,6个月内所有病例椎间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在术后即显著恢复,3月内下降,术后6月趋于稳定,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颈椎压力固定治疗早中期脊髓型颈椎病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压力固定器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痔疮患者采取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64例患者痔疮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排序,对照组(32例)采取外剥内扎术、研究组(32例)采取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时间、术中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痔疮患者采取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方式,效果显著。

  • 标签: 外剥内扎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摸索脑血管介入穿刺处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2月~2012年10月所有进行脑血管介入的163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03例,支架60例。结果163例患者总体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552%,其中以穿刺处血肿为主,共5例,占306%,穿刺处皮下瘀斑2例,占122%,假性动脉瘤2例,占122%。结论做好介入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造影术 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种植钉配合固定矫治矫治成人中线不齐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4例中线不齐患者的治疗资料,首先,依据曲面断层片与根尖片检查牙根形态与位置,相邻组织的结构和分布,确定植钉位置,在伸长磨牙腭侧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植入1枚支抗钉,在颊侧上颌第二尖牙与第一磨牙间植入1枚支抗钉,植入时注意避开牙根组织,两侧种植钉应位于对角线位置,避免存在根向压入力时磨牙倾斜,还要在种植体与根尖间保留一定的空隙,保证牙的垂直移动;其次,以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微动力系统钻孔,植入直径12mm微种植钉,颊侧种植钉长度为7mm,腭侧种植钉长度为10mm,拍摄牙尖片检查植入位置,伸长磨牙试戴光面带环并在舌侧电焊牵引钩,粘结带环,以镍钛拉簧在牵引钩与微种植钉间进行加力,约为3N,应注意勿使加力过大导致螺钉松动,定期调整拉力,纠正上下牙列偏移,纠正中线,经3~4个月的调整后,24例患者中线不齐的现象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最后,对咬合关系进行了精细调整,结束固定矫治,并佩戴活动保持。结果矫治结束后,24例患者双侧磨牙和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上下牙列整齐,中线对齐、居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微种植钉配合固定矫治能够有效治疗成人中线不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种植钉 固定矫治器 成人中线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