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印支运动,大别造山带周缘各盆地物源不同,前期学者认为陆源碎屑岩主要来自扬子大陆。本文由大别山东南缘挂车镇剖面入手,通过对该地区侏罗纪碎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判别图投点分析。研究区碎屑岩是经过短距离搬运、快速堆积形成,源地应为北面大别山地区,该盆地为前陆盆地。

  • 标签: 桐城 侏罗纪 地球化学 物源
  • 简介:在应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普查找矿时,从设计到野外工作,以及对所取得成果资料的解释推断都需要了解研究有关调查地区及探测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及其主要特性,以便确定有效的普查找矿方法和提出切合实际的解释推断意见.建立和应用探测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式,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总结建立了新疆铜镍硫化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模式,指出了普查寻找这类矿床的主要标志和基本方法.

  • 标签: 新疆 铜镍硫化物矿床 地质-地球物理模式 找矿标志
  • 简介:将碱熔后的样品酸化,在磷酸介质中,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锗的含量。该法的检出限为0.1μg/g,,测定的六个国家一级土样与推荐值相符,并且各自测定12次的RSD均小于10%。

  • 标签: 碱熔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锗
  • 简介:在东天山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俯冲-增生造山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镁铁-超镁铁岩石以及大量Cu-Ni-PGE矿床,包括土墩-黄山-镜儿泉—带大量铜镍硫化矿床,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富集区和后备矿产基地,这些矿床形成于岛弧环境,为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产物,并非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

  • 标签: 东天山 晚古生代 俯冲-增生 成矿作用
  • 简介:对唐古拉山北侧温泉盆地多年冻土区冷泉气体样品的化学分析表明,CH4平均含量为370×10^-6,是青藏铁路沿线(昆仑山口—安多)多年冻土区冷泉气体中CH4平均含量的近113倍,表现出极高的地球化学异常。与国内外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的形成条件相比,温泉盆地地区具有天然气水合形成的冻土厚度与温压、烃类气体与水源、流体运移与储集的良好条件,预示该区可能具有天然气水合的存在,是今后值得重视的天然气水合调查评价区。

  • 标签: 温泉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异常 唐古拉
  • 简介:首次应用碎屑锆石LA-ICP-MSU-Pb定年方法,研究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生界源.单颗粒碎屑锆石测年结果表明,侏罗系源年龄值有3组:350-500Ma、760-970Ma、1400—1600Ma;白垩系源年龄值有2组:320-380Ma、1400-1800Ma.碎屑锆石测年数据分析表明,阿尔金山是本区侏罗系的主要源区,奥陶纪末—志留纪的火成岩是侏罗系的主要源;侏罗系上下层位测年数据有反序特征,是经历再搬运沉积的产物;白垩纪英吉苏凹陷源区发生南北反转,源来自北部库鲁克塔格山;中生界最古老的源来自中元古代.碎屑锆石年龄的变化反映了本区中生界盆山耦合关系.

  • 标签: 塔里木盆地:碎屑锆石 LA-ICP-MS年龄 阿尔金山 物源区
  • 简介:莫坝-希拉沟地区16个元素水系沉积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贫乏元素有Au、Hg、Mo;正常元素有Cu、Pb、Zn、Co、Mn、W、Sn、Bi;富集元素有As、Sb、Ag、Fe、Ni;无强富集的元素。通过各元素空间分布研究,对主要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推断解释,指出三叠系地层、尤其与喷出岩有关的地区是寻找Cu、Pb、Zn、Au、Ag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 标签: 地球化学 水系沉积物测量 理塘县莫坝-希拉沟
  • 简介:丙烯酸酯类聚合是绿松石充填处理常用的高分子聚合、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并研究各种用于绿松石充填处理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的红外光谱以及经其充填处理后绿松石的红外光谱,寻找并总结出经过丙烯酸酯类聚合充填处理后绿松石的红外光谱鉴定特征、研究发现,可用红外光谱中VS(CH2、CH3)吸收谱带与v(C=O)吸收谱带的相对强弱来鉴别丙烯酸酯类聚合充填处理的绿松石。

  • 标签: 绿松石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红外光谱 充填处理 积分面积
  • 简介:论述了氢化的形成条件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探讨了岩浆中钛、铁、钒、磷元素的迁移富集机制。建立了钒钛磁铁矿成矿的化学模式。

  • 标签: 氢化物 成矿机制 化学模式 钒钛磁铁矿
  • 简介:研究区位于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北端,通过该区巴音戈壁组上段粘土岩8个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地区样品稀土元素总量(ΣREE)偏低,LREE/HREE的值、(La/Yb)N的值及REE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表现为右倾,存在Eu的负异常,Ce元素处全部为基本正常或微量负异常。样品的(Ceanom)指数值总体反映了沉积时期水体的缺氧还原环境。(La/Yb)N的值间反映了长而缓慢的沉积,可推测水深较深,可能为湖湘沉积。源分析结果反映巴音戈壁组上段粘土岩原始物质应来自上地壳,来自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的长英质源。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巴音戈壁组 物源 塔木素
  • 简介: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34种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化合的方法,实验考察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盐析剂用量、色谱柱比对等条件并优化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加入10g氯化钠作为盐析剂时回收率最高;VF-1701msUI色谱柱比HP-5msUI色谱柱对化合分离效果更好,用时更短,线性更好。本方法检出限为0.003~0.044μg/L,所得各组分的精密度为1.2%~7.9%,平均回收率为70.2%~114%。

  • 标签: 有机氯农药 氯苯类化合物 液液萃取 气质联用法
  • 简介:北川县金凤桥一带是金矿的有利成矿区域。对该区域3265件沟系沉积测量结果进行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区内Cu、Pb、Zn元素有较高的浓集克拉克值,其形成可能与区域内微弱的中温热液活动有关;Au、Ag、As、Sb、Hg、Cu、Pb、Zn元素成矿联系较弱,仅可能存在空间上的伴生,而不是共生关系;与金矿化关系比较密切元素组合为As、Sb,但金元素在因子分析中贡献率低,说明区内金矿化主要以小规模的矿点形式出现。

  • 标签: 沟系沉积物 金矿找矿 地球化学 金凤桥
  • 简介:总结了石城镇泥石流沟松散堆积的特点,依据现场调查泥石流一次冲刷的深度,推导出泥石流沟内松散堆积动储量的计算公式,对已调查的泥石流沟内动物质储量进行了计算,为泥石流的预警和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松散物质静储量 松散物质动储量 计算公式 预警和防治
  • 简介:通过对新5钻孔晚新生代地层中的主要氧化、微量元素和主要元素比值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该地区自新近纪以来该地区气候总体趋势是由温暖湿润向温和干旱气候方向发展。其中经历了3个较大的氧化阶段。本文综合分析磁化率、古地磁和孢粉等资料。分析了主要氧化、微量元素在不同地层中的分布特征。从地球化学角度把新5钻孔的沉积环境分为6个变化波动区间。揭示该地区晚新生代以来的气候经历了温暖湿润-温和湿润—温和偏干—温暖湿润—温凉湿润—温和偏干的气候波动。

  • 标签: 晚新生代 地球化学特征 古气候波动 北京地区
  • 简介: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研究发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铋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制备过程、标准溶液配制过程、校准曲线拟合过程、重复性测量以及分析仪器的不确定度等。通过对各分量的不确定度进行量化,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最大的不确定度来源于样品制备过程。当样品中铋含量为24.76μg/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k=2)为1.40μg/g。

  • 标签: 氢化物原予荧光光谱法 地球化学 不确定度评定
  • 简介:通过新5钻孔的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选择V、Bi、Se,Rb、Sr、Li,B.Ga.Cr、Ba,Co等主要微量元素及比值垂向变化特征,结合孢粉和古地磁测试分析结果,将该地区古气候划分为8个阶段。

  • 标签: 北京地区 第四纪 微量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
  • 简介:对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中碳酸盐胶结的氧、碳稳定同位素的年代效应进行较正,对其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氧稳定同位素较轻,主要位于-16‰-10‰(PD8),而碳稳定同位素变化较大,大部分处于0-9‰(PDB),少量小于-159‰(PDB).经过分析计算,认为研究区砂砾岩中碳酸盐胶结形成于早成岩晚期、70-90℃淡水环境中,这种结果与当时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气候条件相符合.

  • 标签: 克百断裂 二叠系 砂砾岩 碳酸盐 稳定同位素
  • 简介:在深入了解四川省木里~盐源地区地质背景、总结该区1:5万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应用信息量法对该区754个异常流域进行计算和预测,对该区化探异常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找矿信息量法 化探异常评价 木里-盐源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