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估算了用sPn震测定震源深度时的理论误差,结果表明,在单层均匀的地壳模型、地震波形采样率为0.02,地壳厚度小于35公里时,用sPn震测定的震源深度误差小于2公里。

  • 标签: 震源深度 误差 地壳模型
  • 简介:利用天水地震台1986~1989年的地震资料及《中国地震台站临时报告》,试算出了通道波πg、Lg1、Lg2及其速度,用最小二乘法初步求得πg、Lg1、Lg2波在本区域的走时关系式,并对πg、Lg1、Lg2波震在该台的记录特征做了讨论。

  • 标签: 影区地震 震相特征 天水地震台
  • 简介:在数字观测的优势条件下,利用sPn震的动力学特征与运动学特征,sPn震可以通过跟踪首波震来快速、可靠地测定进而测出发生在地壳内地震的震源深度。

  • 标签: SPN震相 震相特征 震源深度
  • 简介:对于发生在地壳内的地震,sPn具有与Pn震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以及振幅和周期都比Pn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利用数字台网观测技术的优势,将震中距不同的台的Pn震相对齐后可同时测定多台的sPn震,进而测定该地震的震源深度。这种分析和测定方法简捷准确,可在台网的日常近震分析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到时差 震中距 Pn震相对齐 震源深度
  • 简介:763长周期地震仪1997年起取代基式仪,承担我国一类合网对国内外地震的监测和对外观测资料交换任务。本文介绍了我台763长周期地震仪的震记录特征,有利于台站对震的分析,提高对外资料交换和大震速报水平。

  • 标签: 763长周期地震仪 震相记录特征 极远震
  • 简介:本文分析了台湾恒春海外的一次地震的记录波形的P波的主要特征。首先对其首波PN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较好,计算出的速度值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中所用的地壳模型中的速度值一致。其次对其PN波的续至波进行分析,发现该处的地震其射线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明显与没有穿过台湾岛的不同,即没有穿过台湾岛的地震记录波形中首波震之后明显存在有另一组震,而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则没有或不明显。该组震最明显特征是它与首波的到时差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减小,据此,作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组波,即地壳内的双程反射波,表明该处有低速层存在。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即福建省的东山海外地区及泉州、漳州、永安地区的下方有一低速层存在。

  • 标签: 地震射线 震相特征 低速层
  • 简介: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探测资料对万断裂的几何结构和构造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是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组成断裂之一,由南、北两段斜列组成,呈北东-北北东走向展布,为正断层,长约15km;断裂在第四纪期间持续活动,控制着附近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西北侧中生代地层抬升,形成低山丘陵;东南侧地块下降,接受第四纪堆积,构成山间盆地;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3—0.3mm/a。

  • 标签: 万全断裂 几何结构 构造活动
  • 简介:主要分析了河北数字地震台网近年来记录到的华北区域近震中6种常规震(PN、PG、P11、SN、SG、S11)的基本特征,分析总结了该区的震特点。利用编目震例库与动态分析演示系统软件,建立了河北台网典型地震震例库。为新人快速了解该区域地震波形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提供了图文、声音、视频并茂的基础数据。

  • 标签: 数字化近震记录 震相分析 典型震例库
  • 简介:本文采用双层地壳结构的sPn-Pn时差方程,结合华南地区地壳速度模型,得出测算震源深度的方程;根据sPn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利用台网的优势,多台记录对比,正确识别sPn震,依此测算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地震的震源深度。

  • 标签: SPN震相 台湾集集地震 震源深度
  • 简介:对2008—2010年河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一些天然地震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这些天然地震波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 标签: 波形特征 识别 河南省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月至9月记录到的全部地震与地震事件作初步统计,并扼要介绍其分析处理情况。

  • 标签: 事件 分析处理
  • 简介:在进行水化学样品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中,应用原始数据和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量计算时出现了不一致性。如本无相关关系的原始数据子成份,在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子成份中却出现了负相关;原始数据和标准化数据的协方差阵相差甚远;因子分析图解中出现了曲面结构等。本文根据JohnAitchison提出的对数比法,结合实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论证了对数比法在水化学资料处理中的可行性。

  • 标签: 闭合效应 对数比法 水化学
  • 简介:本研究拟从常规桥梁(跨径不超过150m且桥长不超过600m)出发,考虑局部场地效应,对某工程场地的地震反应进行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将计算得到的地表地震动作为桥梁桥墩处的一致输入,然后再通过有限元时程分析计算得到桥梁的地震反应。通过与一致激励及考虑行波效应激励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果:由于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频谱、峰值加速度都有影响,与一致激励相比,考虑局部场地的一致激励对于桥梁的下部结构反应影响较小,而对于上部结构响应影响明显;考虑行波效应的一致激励对于桥梁地震响应有减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行波效应引起的地震动一致性开展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并不具备保守性。

  • 标签: 局部场地效应 非一致激励 行波效应 桥梁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