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代不存在“同范镜”。对陶范黑灰层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陶范在经过高温铜液浇注以后,范面会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浇铸前,范面的化学成分正常,经铜液浇铸以后,范面除含有28%的CuO以外,CaO的含量达到28%,本不存在的PbO也突然在范面的黑灰层里占有13%以上,Pb也达到21%;这时的范面再不像未曾浇注铜液前那么光滑,而是到处闪烁着Pb的金属光泽,被一层Pb和Ca及S等物质的化合物覆盖。Pb的氧化速度比较快,几天以后,厚薄不匀的黑灰层面有不少部位起皱纹,整块范面变得很粗糙。另外,铜液注满范腔凝固后,镜体与范腔之间产生了负压。负压值的大小与镜体的重量成正比,镜体越大,负压越大。因此,浇铸过的镜范一般不会再完整无缺供第二次浇铸。由此可以认定,“同范镜”是不存在的。

  • 标签: 阴模 阳模 泥范 陶范 黑灰层
  • 简介:<正>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角觗俳优,史有所载:参军戏弄,体繁叶茂宋元杂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建同以来,宋元时期戏曲文物大批发现,使有关问题越来越得以明确的解释关于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民间戏曲的演出形式以及杂剧传播中的有关问题,过去虽有所论述,但尚须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就近些年发现的戏曲文物结合史料对以上问题进行浅芜的探讨文中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已日趋固定化。总的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以汴梁、临安等都市

  • 标签: 戏曲文物 元杂剧 中国戏曲艺术 演出形式 戏曲舞台 民间戏曲
  • 简介:<正>关于晋代是否有真书的问题,在书学界、文字学界曾有过不同的意见。并因此而涉及到兰亭集序是否出于王羲之之手的争论。根据出土文物,晋代人写的字,有的是用隶书笔法。例如发现的《三国志》抄本残页便是典型的例子。(图一)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有极成熟的真书。1974年,在南昌出土的晋墓中木方上的字,便属于这一类。足

  • 标签: 真书 再考 起源问题 古隶 晋墓 笔法
  • 简介:高句丽(BC37-AD668年)王系问题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学界通常认为在高句丽705年的历史中,计有28代王,但对其王系世次、血亲关系等具体问题的认识却长期存在不同见解。中国《三国志》等正史俱有高句丽王的相关信息,但不够完整;朝鲜半岛第一部正史《三国史记》中有完整的高句丽王系,然而存在多处与中国正史记述相悖的问题。国内的高句丽研究起步较晚,且着重于族源、社会性质、文化属性、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以及对好太王碑等金石文献的相关研究,而对高句丽王系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尽管一些学者已经在相关领域中个别触及了关于高句丽王系的研究,但还都仅限于个案分析,以及在考证其他历史问题时对王系的旁涉,还未有系统研究高句丽整体王系问题的著作问世,零散且篇幅有限的关于王系研究的论文尚不足以全面解析高句丽王系世次等问题

  • 标签: 高句丽 王系 中国 日本 韩国 朝鲜
  • 简介:<正>一斗口跳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是结构较为简单的一种,是斗拱出跳的简洁形式。《营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对四至八铺作的各类斗拱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唯对斗口跳和把首绞项作两项未曾涉及,卷三十和三十一“大木作图样”中也同样缺如。因此,斗口跳拱的具体作法在《法式》中并不明了。但在卷十七“大木作功限”中规定了“斗口跳每缝用拱斗等数:“科口跳每柱头外出跳一朵用拱斗等下项泥道拱一只华拱头一只栌头一只交互斗一只散斗二只闇栔二条”

  • 标签: 斗拱 补间铺作 泥道拱 人字拱 大木作 营造法式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外藏椁的基础上,尝试界定了外藏椁的概念,探讨了几种常见的墓葬附属设施——壁龛、耳室、回廊与陪葬坑等的性质归属,论述了外藏椁的起源与演变。将古墓葬外藏系统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秦汉时期部分中小型墓葬存在外藏椁的观点。

  • 标签: 外藏椁 概念 起源与演变 等级
  • 简介:清朝康熙年间积极开拓西域,并以此为契机对嘉峪关以西地区渐次经营,而移民屯垦则是清朝经营关西地区的主要手段。雍正五年至六年间,征集甘肃各州县移民2405户、约1万余人至敦煌。分给土地,鼓励垦种,对移民进行了妥善安置。移民的到来,不仅奠定了清代乃至近现代敦煌的人口基础,也对敦煌社会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雍正移民之后,敦煌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并于乾隆、道光时期达到峰值,但由于兵燹的增多,咸丰、同治年间敦煌人口数量有明显减少,至清末时又有所恢复。

  • 标签: 清代 敦煌 人口 族属
  • 简介:龙门碑刻中古地名及相关问题杨超杰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南12.5公里的龙门山上。自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营造①,隋唐大规模续凿,历数百年镌刻磨砺,现存窟龛2345个②,造像10万余躯,造像题记2780品③,佛塔60余座④。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

  • 标签: 造像记 古地名 龙门石窟 石窟造像 北魏 地方行政机构
  • 简介: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考古报告,是考古学研究的资料信息库.考古学界对什么是理想的考古报告、考古报告的分类、考古报告生产中的问题等,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被学术界所关注.本文拟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考古报告 考古调查 发掘 考古学研究 学术界 研究成果
  • 简介:在陶瓷史的研究中,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钧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窑址调查、考古发掘、理化测试、传统技术的修复到优秀作品的复制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发表了不少报导、论文,出版了专著,取得许多成就。但是,不少问题也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拟就钧瓷的起源、钧...

  • 标签: 钧瓷 几个问题 钧窑 博物馆藏品 瓷器 窑址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初,从细石器文化中辨别出富河文化。陶器以筒形罐为主,还有少量圈足碗、钵、杯、斜口器等,篦点之字纹和线形之字纹特征鲜明。石器中绝大部分是打制石器,压制细石器数量较多。骨器数量和种类多,卜骨上有灼痕。年代在距今7500~5000年,相当于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时期。分布在辽西地区东北部,主要集中分布在鸟尔吉木伦河流域。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多数为方形或梯形,少数为圆形。以小型聚落为主,社会处于部落阶段,人与人地位平等。富河文化源于兴隆洼文化和西粱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同期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影响。

  • 标签: 富河文化 文化特征 年代 分布范围 聚落形态 渊源
  • 简介: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几乎占去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地面上的任何物体始终遭受空气和水分的物理及化学作用.本文阐述了各种状态下的水以及水在相态转变时对不同文物材料的损害作用,以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对于馆藏文物,应控制环境湿度;对于室外文物应依据环境和材料特征,查明水的来源,寻求防治对策.并且结合实例讨论了文物保护中根据具体情况防止不同形态的水对文物材料老化作用的一些措施,以供借鉴使用.

  • 标签: 文物保护 相对湿度 文物材料 水分 湿度控制 防水
  • 简介:现代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就是重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为守诺、践约、无欺。诚实守信是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孔子曾说“人而

  • 标签: 博物馆 中国 陈列展览工作 诚信精神 管理机制
  • 简介:岭南地区家养黄牛起源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从动物考古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骨骼形态、测量数据、考古现象以及区域动物群的对比和分析,对岭南地区家养黄牛的起源时间、模式和动因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家养黄牛最迟于南越国时期从北方传入岭南地区。

  • 标签: 岭南 黄牛 家畜
  • 简介:本文对聚落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理性的分析,指出了现今聚落考古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将以往田野考古中进行的聚落考古实践分为全面揭露一处遗址、区域考古调查、区域考古调查与全面揭露及多学科结合三种形式,并对如何进行聚落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聚落考古学 聚落地理学 区域调查 遗址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