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阵营村属于山西省大同县杜庄乡管辖,距大同县城约24公里,杜庄乡政府所在地约7公里。阵营位于御河东岸,紧邻怀仁县(图一)。阵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现有建成区面积44.74公顷,其中老村部分11.56公顷,新村部分33.18公顷。现有住户574户,人口1824人。大同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 标签: 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态 民居 聚落 大同县 山西省
  • 简介:宫廷装饰画俗称“贴”,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清宫各屋殿内,印花壁纸上贴有题材各异的绘画及书法,它和壁纸共同起到装饰的作用。由于使用功能的特殊性,贴长期直接暴露在开放的环境中,受光照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受损的几率和程度均高于其它类别藏品,为了妥善保护这些藏品,延续这些藏品的寿命,使其再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修复中运用传统的技艺和手段,妥善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这些濒于毁灭的文物得到新生。通过对这类文物的整体认识和修复保护,认识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 标签: 贴落 保护 修复
  • 简介:<正>宋代铜铸币在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货币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铜铸币年铸额高达50余亿枚,较唐代岁铸额增加近20倍,比清代顺治九年(1652年)岁铸21亿枚还多29亿余枚。数量和版别多、钱质精、钱文书法艺术美等,构成了宋代铜铸币的鲜明特色,反映出其铸钱工艺技术的提高与进步。本文拟根据史籍文献中关于宋代铸造铜钱“例”的记载,对宋代铜钱的金属成分比例及其演变过程,做些探讨。宋代,为整顿五代以来民间私铸轻小劣质钱币严重干扰货币正常流通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不久,便铸造了每贯重四斤九两(一说重六斤四两)的“宋通元宝”(或读“宋元通宝”)铜币,诏令“凡诸州轻小

  • 标签: 我国古代 铜钱 食货志 资治通鉴 史籍文献 演变过程
  • 简介:今在古玩市场发现一枚"天仙送子·连中三元"的质民俗钱(见彩页3)。所谓质,是指用玻璃原料与其它添加剂熔化后所形成的材料,质地坚硬,性脆。以此材料浇铸的钱,即称为质钱。观历代的民俗钱,材质既有金、银、铜、铁、

  • 标签: 发现料 料质 民俗钱
  • 简介:夹砂陶是陶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特别是作为炊煮器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器具。对夹砂陶器中掺合的研究能够反映当时夹砂陶的制作工艺,也可以用来探讨掺合的来源以及当时手工业分工以及产品的流通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主要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出土夹砂陶器中人工分离出的掺合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其中掺合的类别、所占比重及来源。结果表明,西坡遗址出土的红褐色夹砂陶中掺合的矿物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而对样品及砂粒的称重结果表明,一些样品所用掺合的比重可达20%左右。同时,对该遗址出土石料的分析表明,石料的物相组成与掺合相似。另外,结合对良渚古城遗址夹砂陶器的分析结果,提出古代夹砂陶器的掺合很有可能一部分来自于当时石器和玉器等加工废料的论断。研究成果为今后有关陶器掺合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为探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模式提供依据。

  • 标签: 夹砂陶器 掺合料 拉曼光谱
  • 简介:为了进一步扩大与全国文博界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弘扬云南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云南民族博物馆于2003年“5·1”节前夕,在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彩云之南——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展》,将云南24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文化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进行科学系统展示。

  • 标签: 云南 少数民族 民俗 展览活动 西安市
  • 简介:摘要:血灰浆是中国古代建筑灰浆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工艺特色,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的科技水平。本研究从血灰浆的科技史入手,综述了传统血灰浆的应用历史和制备方法,包括在油饰彩画地仗层、油漆地仗层、漆器和桥梁建筑等方面;结合各种现代科技文献评述了古代建筑灰浆中动物血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法;阐述了灰浆中动物血的功能,如加气作用、减水作用、防水作用、平整和抗龟裂作用等,探讨了血灰浆的作用机理。此外,还简述了血、蛋清、糯米、红糖、桐油等有机添加剂的复配问题。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深对血灰浆科学性和局限性的认识,并通过对血灰浆的研究和传统工艺的科学化改进,更好地为当今古建筑修缮保护服务。

  • 标签: 血料灰浆 传统 古建筑 修缮 科学性 检测
  • 简介:为揭示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所用钴的产地特征和“色散而不收”的原因,以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和阿联酋采集的伊斯兰蓝彩器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LIBS)分析方法分别对青花或者蓝彩纹饰部位以及釉的常规元素组成含量和氧化硼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景德镇明早期青花瓷器所用钴与伊斯兰蓝彩器标本类似,均为含有硼元素的经过预熔处理的低锰型钴。2)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色散而不收”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采用了含有硼的高钠、高钙以及低铝、低硅的预熔处理过的钴玻璃。研究结果从硼元素角度佐证了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所用的进口钴可能来自于伊斯兰地区,为今后青花钴的产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

  • 标签: 青花瓷器 明代 钴料 硼砂 晕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