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在全面实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音乐课堂中,更加需要教师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就低段音乐教学而言,以音乐节奏为抓手,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帮助学生建立节奏和声,对今后的音乐学习能够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对节奏和声的建立及训练十分重要,运用循序渐进的节奏训练方法,通过感知恒拍建立节奏和声、丰富训练强化节奏和声以及创编旋律巩固节奏和声,切实为节奏和声的建立打下基础,以此培养低段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 标签: 音乐新体系 小学低段 节奏和声感
  • 简介:无论是职业音乐家还是业余爱好者,挚爱音乐的心气其实都是一样的──或者是让音乐充盈着自己的生活,或者是在生活中鸣响更多的音乐。因此,当一位朋友问我这次去意大利米盖拉·康巴涅拉钢琴大师班学习的感受时,我坦诚地告诉她:在意大利,在大师班,在我的同学中,音乐就在我的生活里。通过意大利使馆文化处的推荐以及杨峻教授和米盖拉·康巴涅技教授的联络,我同来自世界各地的20名报名者(同时又是竞争者)一起经过严格考试,有幸成为第一个由意大利希雅那有乐学院ACCADEMIAMUS-ICALECHIGIANA(简称AMC)提供奖学金的中国钢琴学生。我所在的希雅那音乐学院历史悠久,创办于1932年,每年夏季都为全世界优秀的年轻音乐家开办为时两个月的大师班,迄今已举办68届了。在钢琴大师班之外,还设有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黑管。长笛、双簧管。乐队前提等专业的大师班。按中国人的习惯,我私下常常将我的老师米盖拉·康巴涅拉教授称为“米老师”。米老师在意大利音乐界和音乐教育界名望很高,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钢琴大师班,开过许多独奏音乐会。作为著名钢琴教授,他在这所学校任教已达匕年之久,培养出许多很有才华的青年钢琴家。...

  • 标签: 大师班 学习记 意大利钢琴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历了古典的理性、均衡,浪漫的情感历程后,作为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惟一代表,德彪西(Debussy,1862—1918)毅然挣脱那满耳强烈、厚重的喧嚣,以独辟蹊径的灵韵,与众不同的创作语言,带给你一幅幅弥漫着香馨的可视、可触的诗意的音画。这是一种人的全方位的体验,

  • 标签: 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 意味 经历 诗意 浪漫
  • 简介:谭盾交响音乐会听后卞祖善“全声音”与“无声音乐”1月9日,由北京音乐台独家现场直播的谭盾交响音乐会是IDG国际数据集团赞助的首届IDG世界名人名作系列演出活动。这是谭盾自1986年赴美后首次回国亮相。1986年谭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师从M...

  • 标签: 交响音乐会 肖斯塔科维奇 约翰·凯奇 音乐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 现代派
  • 简介:思路再广些论述再透些───“论文评选”阅后周大风许多人的感觉中,总认为音乐教师每天哼哼唱唱、吹吹奏奏,自得其乐地只陶醉于技术性很强的音乐艺术中,对于弄文舞墨似不感兴趣,更不大有人去关心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短短几个月中,参...

  • 标签: 周大风 文舞 中国音乐教育 征稿时间 学校音乐教育 审美素质
  • 简介:具有幽默的人,常常都是充满智慧的人,他们往往可以运用幽默手段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有时候一句幽默的语言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尴尬为从容,化矛盾为和睦。一个充满幽默的人,往往也是充满阳光充满快乐的人,他们总是会适时地用他们乐观的心态,特有的智慧和幽默把痛苦和烦恼缩减到最小,甚至会把痛苦和烦恼转化为快乐与成功。幽默是智慧,渗透人生哲理。许多成功人士都是风趣幽默的人,其例举不胜举,包括国学大师季羡林、美国前总统里根、克林顿等等。有些人生来就比较幽默,而大多数人的幽默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那么人们怎样才能变得幽默,怎样才能笑口常开,我们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幽默而乐观向上呢?

  • 标签: 乐观心态 幽默感 少年儿童 培养 曲艺 人生哲理
  • 简介:<正>我是1965年离开沈阳音乐学院的,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聆听秦咏诚老师的课。这次举行他的专场作品音乐会,虽然单位里工作十分繁忙,但我无论如何也要赶来参加。我把这场音乐会视为我时隔28年之后再度聆听秦老师讲

  • 标签: 秦咏诚 音乐会 走自己的路 声乐作品 为人民服务 海燕
  • 简介: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基础课。音乐作品所包括的各种技术问题,例如记谱法、节奏、节拍、音准。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转调及变化音等等的掌握,都属于视唱练耳所要训练和要解决的内容。怎样使学生能真正地掌握这些内容,抑或教师如何围绕教学方法去思考视唱练耳的学科性质?这些无疑是摆在每一位从事这方面教学和研究工作人员所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手头有一本专著(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作者王光耀,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西安。以下简称“王著”),以一个长期从事该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者的独特视角,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我国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发展和逐步完善的理论及教学法则。兴致及共呜深化为某种责任,读完此书,有许多感慨

  • 标签: 书评 王光耀 视唱练耳 教学理论 教学研究
  • 简介: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分寸上,要追求的是“竹瘦蕉肥总相宜”的艺术境界。在语气方面,刚、、抑、扬等各种语气都要用分寸来控制它适当的“度”,“刚”过份了就是生硬;“”过份了就是软弱;“抑”过份了就使人感到憋气;“扬”过份了会显得趾高气扬,给人一种骄狂的感觉,等等。因此,恰当的语气分寸是取得动人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线性形象方面,线条怎样运动,怎样拐弯,怎样转角、呈什么形象等等,都有一个分寸掌握得是否恰当的问题。如:一个滑音,乐曲要求线条柔美,但如果滑音过重、过慢,或过轻、过快,形成的线条在听觉效果上就会与原要求不符。而只有将分寸奏得恰到好处,线条的形象才能准确,它所对应的音乐才能动听。从以上略举的几项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寸在乐感的各个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了。“乐感”是一个无限宽阔、无限丰富的海洋,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内容还很多。对于一个二胡学习者来说,只有进入了乐感的世界,演奏才有意义,才有乐趣;否则,学习二胡将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一般来说,二胡演奏家都要经历“技”、“艺”、“道”这三个不同的层次。本文的上篇主要论述的是“技”;下篇主要论述的是“艺”。至于“道”,是不可学,也不可教的,唯有靠演...

  • 标签:
  • 简介:我和闵惠芬的同窗之谊,是从1961年我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她从初中升入高中开始的,我们同被分在高一甲班。1964年,我和她又一起跳过高中四年级,免试直升上音本科,直到1969年大学毕业、1973年分配工作之前,我们都在一个班。从附中起,同学们就称她为“老闵”,称我为“老居”,“二老”由十多岁到二十多岁,前后同学达12年之久,彼此知根知底,相处也十分融洽。参加工作之后,我先在上海歌舞团,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5年前又调到南京艺术学院;而她一直在上海民族乐团度过了30多年的二胡演奏生涯。

  • 标签: 二胡曲 闵惠芬 听后记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创编
  • 简介:2001年国庆中秋前夕,旅居澳大利亚华裔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先生,首次携子(储波)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在北京、石家庄、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分别举办了颇具创意和特色的"华夏情怀--2001'中国巡演"钢琴作品独奏音乐会,受到当地观众和音乐人士的热烈欢迎,好评如潮.

  • 标签: 储望华 钢琴作品 钢琴独奏 音乐会
  • 简介:“至乐无乐”是《庄子》音乐审美之重要命题。这涵概了“耳听”、“心听”、“神听”、“气听”、“目听”等音乐审美中的诸多范畴。它对后世文艺审美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至乐 音声 心斋 通感
  • 简介:从建筑的角度看二胡作品,小品如农舍一间,小桥流水,自然简朴;中型乐曲则似别墅一座,花园洋楼,布局各异;大协奏曲就像大厦一幢,起落有秩,结构复杂。建筑不论大小,无非是一砖一木建成;同样,一部作品也是由很多细小的“零件”组合起来的。细致分析作品的结构,有助于演奏者对乐曲整体布局的设计。这种设计并非是纯理性的,

  • 标签: 赵寒阳 乐曲 二胡演奏 二胡作品 演奏者 乐感
  • 简介:歌剧的“民族性”与“时代”,向来是我国歌剧艺术工作者长期探索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中国歌剧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程,民族歌剧作为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直到新中国初期才真正具备了自己的品格,它在吸收并融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歌剧、话剧等表演艺术的先进经验,并在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民族唱法为中心、在演唱与表演中寻求平衡、在写意与写实中充分化合的显著特征。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和独具中国特色的美学品格,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且影响深远。

  • 标签: 戏曲表演艺术 “民族性” 民族歌剧 时代感 中国歌剧 实践过程
  • 简介:第一届李德伦全国指挥比赛于2012年6月18日至6月23日在美丽的青岛举行。这次比赛是对我国年轻一代指挥人才的一次检阅,来自国内各音乐院校以及在国外音乐院校中留学深造的十二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的结果是第一名空缺,来自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焦阳获得第二名,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景焕获得第三名,来自德国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的李昊冉进入决赛。

  • 标签: 指挥人才 李德伦 比赛 观后感 美国耶鲁大学 积淀
  • 简介:文章报告了一次在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中进行的有关绝对音高(AP)的大规模直接试验研究。总体的音高辨识成绩很高,并且分值与接受音乐训练的起始年龄呈正相关,接受音乐训练的起始年龄≤5的学生在不允许半音误差的情况下正确率为83%,在接受半音误差的情况下正确率为90%。白键音高的正确率表现水平高于黑键音高,这一效应在管弦乐演奏者中比钢琴演奏者表现更为突出;黑白键效应不归因于早期的钢琴训练,而是对不同音高(C,^#C,D等)辨识的精确度,与这些音在西方调性音乐曲目大样本中出现的频率相关。音高所处的范围对音高辨识的准确度也有影响,研究表明,由中央C开始向上的两个八度的音高辨认准确率高于中央C之下的一个八度。另外,半音误差倾向于向升高的方向,这一证据与之前有人提出的“音高A在音高的辨认和判断中扮演特别的角色”(Athosetal.,2007)这一假说相悖。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学生 绝对音高 黑白键效应 半音误差 音高知觉磁铁
  • 简介:作曲家埃里克·萨蒂于1914年为夏尔·马丹插图绘画作品所创作的配画音乐作品《运动与嬉戏曲》组曲,其创作的主要意图是用音乐诠释绘画艺术的画面。此外,乐谱中的文字说明以故事叙述、情景描绘的方式,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也成为音乐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音乐作品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本文以谱面中法文说明所对应的短小乐思为分析切入点,通过对所选三首乐曲具体技法的剖析,说明作曲家在该作品中借音乐诠释文字的内容,以音乐(听觉)与文字(视觉)的相互作用带来画面

  • 标签: 埃里克·萨蒂 钢琴组曲《运动与嬉戏曲》 创作思维 音画手法 数控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