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在本次访谈中,多萝西·J.黑教授回溯了自己的学术历程,着重谈及小说形式与社会及伦理价值、小说艺术与异质美学、叙述转向等,并介绍了当前美国叙述研究的新动向及其正在思考的问题。对从事相关研究的中国学者当有所启发。

  • 标签: 多萝西·J.黑尔 小说 伦理 叙述
  • 简介:弗吉尼亚·伍芙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一直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进步的女权主义思想而备受赞誉,吸引了无数读者。这样一部小说在现今时代,对于文学和哲学理论研究依然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重读《到灯塔去》,结合后人文主义海洋研究的观点,发掘此部小说中鲜为人注意的深刻内涵。早在伍芙创作这部小说的时代,后人文主义便初现原型。女权主义的实现,新的理论构建和意识形态的重组,都需要打破传统的陆地主导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也体现了伍芙思想的超前性。

  • 标签: 后人文主义 女性主义 海洋 灯塔
  • 简介:申富英教授的《伍夫生态思想研究》以生态理论为视角,对伍夫主要作品进行历时和共时的考察论证,指出伍夫打破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并试图构建出平衡、统一、和谐的生态体系.该书把重点放在对精神生态的阐释上,体现了一种深层的生态观,是一部在伍夫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的力作.

  • 标签: 《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 平衡 精神生态
  • 简介:尤多拉·韦蒂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研究她重要的三部作品《绿帘》、《金苹果》、《乐观者的女儿》中的“外来者”,表现出尤多拉·韦蒂思想的变化:对美国南方传统文化的笃信、质疑和重构的过程,表达出韦蒂对南方社会、南方文化的关注,从而构建她心目中的新南方。

  • 标签: 笃信 质疑 重构 外来者
  • 简介: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个古老而迷人的话题,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参与了它的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语言和思维是否可分,如果可分,是谁决定谁。在众多观点中,针对萨丕-沃尔夫假说的争议颇多。但以往对萨丕-沃尔夫假说的讨论虽然不少,绝大部分研究都显得实证不足。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手语研究的角度再次探讨这一假说,希望能够通过大量的手语实证研究,包括手语失语症研究、手语者视觉感知实验和手语者大脑电势实验等证实这一假说,即语言能够塑造思维,影响思维的发展和形成。

  • 标签: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思维 手语
  • 简介:可以说,戏剧是一种对话的艺术,因此,借助语用理论对戏剧进行分析应当是很有可行性的.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尝试.在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框架下,本文分析了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言语行为.本文指出,这几个主要人物的言语行为违反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而言语行为上的失误是导致李王和考狄丽娅悲剧的部分原因或直接原因.同时,通过对剧中主要人物话语的语用分析,本文揭示了他们不同的品格和个性.本文证明,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话语分析方法,语用学的一些原理可以用于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作品的分析.

  • 标签: 言语行为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说者 听者 语用学
  • 简介:现今翻译界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矛盾是一方面极力强调翻译过程中再现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在处理作为文化内涵主要载体的人物姓名时过于简单化和标准化,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使人名的翻译成为最不受译者重视的环节。本文以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的取名艺术为例,说明了将人名简单音译的严重缺憾,提出人名翻译中应采取多种描绘方法并存的策略,兼顾译语的习惯和源语的内涵,在遵循琅琅上口,简洁有力,甚至姓名本土化原则的前提下,再以注解的形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名翻译中文化内涵的流失。

  • 标签: 文化内涵 人名翻译 取名艺术 奥尼尔
  • 简介:1939年,战争的阴云自德国飘散,倏尔化为枪炮硝烟,笼罩整片欧亚大陆。然而,星星点点的希望之光始终摇曳,绝不肯熄灭。因为"希望是鸟儿……永无止息。(1)"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以色列现代女作家露丝·阿莫格的代表作《与亚历克斯一路同行》,是一部讲述少年成长的优秀读物,它告诉人们:一个坚强独立的犹太少年是怎样在战火中炼成的。

  • 标签: 亚历克斯 露丝 阿尔 现代女作家 欧亚大陆 译后记
  • 简介:改译剧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一种特殊种类,反映着不同文化、不同戏剧传统之间的交织与碰撞,显而易见的"杂糅"性质使其民族性的问题颇受争议。戏剧民族性应具有包容性与发展性的特点,因此,通过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原剧主题进行重现与重释,改译剧充分实现了译语文化的民族性,自身的现代性也得以发展。尤金·奥尼戏剧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个改译本集中体现了中国现代改译剧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追求。

  • 标签: 改译剧 民族性 现代性 戏剧主题 尤金·奥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