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上半年,湖北农业可以说是先喜后忧,开局形势喜人,中期气候恶劣,结果损失严重。一季度由于去冬今春气温较高,雨水较好,农作物长势良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3.6%的增长幅度。但进入四月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持续阴雨、低温、寡照,农作物生育缓慢,虫害频发,对种植业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6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所幸林、牧、渔业仍保持稳健的发展,否则农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 标签: 农业经济 形势有喜有忧 湖北省农业
  • 简介:一、湖北省200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开局良好。但与全国,尤其是与周边省份比较,差距依然存在。1.GDP。一季度,我省生产总值1311.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表1-1表明,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我省1季度生产总值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生产总值的41.25%、44.37%、54.60%,增长率分别低于它们2.8、3.2、3.2个百分点。与中部周边地区相比,我省生产总值的总量优势不仅在缩小,而且增长率分别比安徽、江西、河南低0.7、0.4、1.8个百分点。

  • 标签: 一季度湖北省 形势分析 湖北省财政
  • 简介:通过湖南与全国、中部六省的比较和分析影响湖南省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可知,湖南宏观税负偏低与湖南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网此要提高湖南宏观税负水平,除了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加速“三化”建设进程,完善经济发展评估考核体系.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增长,依托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运行质量的改善来提高宏观税负,增加税收总量,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财力保证。

  • 标签: 湖南经济 宏观税负 比较分析 加强征管 加速“三化” 增加总量
  • 简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主要依靠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对经济行为进行调节。然而,市场的参与者在决定自身的经济行为时,主要从自身利益出发,若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缺陷(市场缺陷),如整体利益的忽视等,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经济的混乱。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要求超越各市场参与者的主体——政府,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进行调节,这种调节即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国债在这两方面的调控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国债按财政调控中最有效的调控方式_。。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在具体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

  • 标签: 政府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 财政支出 存款准备金率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更加有意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并注重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在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同时,更加注重吸收国内外财政理论的研究成果,广泛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实现了财政宏观调控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方式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方式转变,我国财政政策调控体系日臻成熟,调控效果也越来越好。

  • 标签: 经济体制转变 财政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 宏观调控作用 公共财政体系
  • 简介:实施县域经济突破战略,领导尤其是县(市)领导要更新观念,要把推进工业化纳入县域突破的重要议事日程;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开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以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把商品粮基地变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 标签: 县域经济 产业结构
  • 简介:2008年,在发生突如其来的罕见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粮、棉、油、蛋、糖等主要农产品获得全面丰收。特别是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105700亿斤,是我国近40年来第一次实现连续五年粮食增产。农业和粮食增产的好形势,不仅增强了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也赢得了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农村经济 巩固和发展 农业 国际农产品市场 重大突发事件 宏观经济环境
  • 简介: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税收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该指标反映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的集中程度,体现了政府地位和财政职能,对于制定国家税收政策,检验税收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宏观税负水平 国民经济总量 税收总量 政府 税收工作 GDP
  • 简介:税收征管效率是税收征管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税收电算化、征管单项系统、属地化管理、集中征收、“金税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CTAIS试点以及机构“三定”等阶段性改革尝试,初步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税收征管体制。这种税收征管体制在取得了巨大功效的同时尚存在着一系列掣肘环节,这构成了税收征管效率的宏观制约因素。

  • 标签: 征管效率 资源配置 改革构想
  • 简介:<正>以上所谈是影响税负变动的必要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迅速提高为税收的大幅度增加提供了条件,使不断增长的支出成为可能。在客观经济环境对政府公共支出的要求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国税收负担变动的主要因素是该国的税基大小、税收体制政策、税收征管效率以及非税收入的比重。

  • 标签: 宏观税负水平 西方国家 产业结构 政府公共支出 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和税收收入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后者的增长速度一般都超过前者,我国税收负担率(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即税收/GDP)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这方面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即从比较地区间宏观税负的差异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问题,以期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宏观税负 地区差异 经济分析
  • 简介:自1986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年下降,国家财政日益困难,经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本文通过对我国宏观税负及其下降原因的阐述,重点探讨了近期和远期提高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思路和对策。认为,税收增长主要依赖于经济的增长,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税收是保证税收增长的根本途径。同时必须注重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完善税收分配政策。具体思路包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善新税制,实行费改税以扩大税基,减少税收流失等。

  • 标签: 宏观税负 费改税 征收管理 完善税制 税收流失 经济效益
  • 简介:税收宏观调控过程实际上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博奕.税收调控要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对策行为选择,恰当选择税收调控手段,科学确定税收调控力度.从现实情况看,应从博奕角度完善税收立法、强化税收执法;建立税收信息反馈体系;完善新税制;促使企业搞好税收筹划;完善税收调控机制.

  • 标签: 税收宏观调控 税收博奕 最优策略 企业税收筹划 重复 博奕
  • 简介:形势下搞好经济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建议赵岩,裴鸣春一、增强对经济监督检查工作必要性的认识经历监督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显得愈加重要。首先,开展经济监督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发展币场经济,就必须使资源悟到最优配置,然而市场经济自身却带有一定的盲目...

  • 标签: 经济监督 新形势 检查工作 综合治理 执法监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