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的交汇区,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地区格局的走向,同样,地区格局的演变也影响着中美关系。未来,在亚太地区,中美之间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双方也存在着明显的战略取向的冲突。美国将追求维持其对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而中国坚持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以完全平等的方式与亚太国家发展合作关系。这种理念差异和政策取向将对亚太地区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 标签: 中美关系 亚太格局 美国亚太战略
  • 简介:西马来西地区华文教育于20世纪初期始逐渐发展.然而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的初期,西马地区华文独立中学教育的发展却面临"惨淡经营"的困境,甚至有些学校还遭到被迫关闭的命运.在华人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下,自1973年以来,华文独立中学开展了复兴运动,从而摆脱了困境,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进入稳定的全面性成长阶段.

  • 标签: 西马地区 华文教育 独立中学
  • 简介:中国安全外交的界定具有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应对国内安全问题时所承受的外交压力,并因此而采取的因应新安全观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政策措施。中国安全外交体现了中国综合运用外交手段应对和解决国内外安全问题的新思维,超越了将安全问题与外交手段简单结合的传统思维,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各国处理全球性安全问题的新要求。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对国际和国内安全治理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和联盟安全,增强了对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认识。中国在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安全外交具有一致性特征,反映出中国试图促进更为包容、更加有效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消除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对地区安全形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安全外交也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中,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中国提出并逐渐充实和完善亚洲新安全观,中国安全外交也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安全外交 新安全观 地区多边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东亚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华夷秩序以及以日本、美国为核心的霸权秩序,在以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核心机制的当代,这些反映不平等国家间关系的秩序无法复制到当今东亚,东亚的现实也决定了不存在孕育这些秩序的土壤。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种趋势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当今东亚秩序的建构,然而一个统一的东亚秩序的建构又受到该地区复杂的大国关系的制约,东亚秩序将摇摆于“东亚”与“亚太”之间。

  • 标签: 东亚 亚太 秩序 整合
  • 简介:随着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这一地区。然而,配套的健康保障制度却十分落后,针对跨境地区“人能跨境工作”而“健康保障体系却不能跨境发挥作用”的矛盾,本文以中国、老挝跨境地区为例,指出该地区对健康保障制度的需求及建立跨境健康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从健康保障制度的提供方、需求方及服务方式三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建立健康保障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探讨该制度实施的可行性思路。

  • 标签: 中国 老挝 跨境民族地区 健康保障制度
  • 简介: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俄罗斯的积极响应和认同。黑龙江省谋划构建的"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以边境口岸的发展为基础,边境口岸建设对加快与俄罗斯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黑龙江省 边境口岸 运输通道
  • 简介:欧洲地区主义包含塑造世界制度的战略构想.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竞争、相互依存是其理论基础.全球化背景下欧洲地区主义面临内外挑战.后冷战时期欧洲地区主义提出北美、欧洲和亚洲"新三角"应成为等腰三角形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欧盟在不稳定的国际关系中有可能成为致力于全球稳定的重要力量.

  • 标签: 国际关系 新自由主义 后冷战时期 相互依存 制度 理论基础
  • 简介:一、中国在地区冲突中的立场和作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为解决地区冲突展开积极的外交努力。

  • 标签: 地区冲突 合作 中欧 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
  • 简介:前言日本经济(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趋于减少,人均GDP排名已经下滑,由此可见日本经济正在走下坡路。这在东南亚也可看出。日本的经济力量在东南亚仍保持着传统上的压倒优势,但2007年以后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东盟与日本的贸易额。

  • 标签: 日本经济 政府开发援助 地区开发 湄公河 人均GDP 2007年
  • 简介:<正>9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南亚地区作为世界局势动荡的一个侧面,突出表现在政局不稳上。七国中除马尔代夫外,各国政局均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动荡。印、巴、尼、孟等国政府纷纷倒台,不丹王国受到反君主制运动的冲击,斯里兰卡则饱受种族战乱之苦。动荡的政局无疑将对该地区局势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影响。一、印、巴、尼、孟政局突变,政府相继换届年初,尼泊尔王国爆发了反君主专制的运动。30年前被取缔的大会党等党派纷纷复出,领导了这场波及全国的运动,迅速使尼政府陷入困境。尼国王比兰德拉被迫在4月17日解散

  • 标签: 政局动荡 斯里兰卡 尼泊尔 世界局势 新政府 君主制
  • 简介:一、远东地区的经济1992年的俄罗斯经济急剧衰退、形势严峻.国民生产总值比前一年下降19%,工业产值下降18%,农业产值下降8%;贸易总额降低23%,出口减少25%,进口减少21%,主要经济指标大体上呈负增长.另一方面,消费物价上扬达2600%,决非令人满意,若干经济指标的增长值是有限的(见表1).

  • 标签: 俄罗斯远东地区 哈巴罗夫斯克 消费合作 外贸易 民营化 国营企业
  • 简介:<正>近几年来,东南亚地区掀起了铺设输气管线热潮,目前正在铺设或计划铺设的主要输气管线工程有马来西亚半岛输气管线工程,这条管线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东海岸近海的丁加奴气田所产的天然气,通过管线输至西海岸工业区,并出口到新加坡,这条管线长726公里,起点在东海岸的克蒂,终点至西海岸的克郎,并经过柔佛巴鲁延伸至新加坡的色罗科。这条管线堪称东南亚地区的特大型工程,总投资约6亿美元,预计从1991年底起可分段建成投产。印度尼西亚的康厄安气田至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输气管线工程,是一条海底管线,从康厄安气田至爪哇岛段,全长有480公里,直径为36英寸,操作压力为2000磅/平方英寸,初期日输气量为1700万立方米,增加压缩机站以后,日输气量可提高到2800万立方米。这项工程包括气田开发在内,总投资约4亿美元。东南亚的天然气“新星”——菲律宾,最近在巴拉望岛北部近海发现了一个大气田,初步估计储量有280亿立方米。经过1991年钻探以后,估计储量可增至2800万立方米,因此,该国决定从气田经过海底铺设1条长350公里输气干线,至首都马尼拉附近的巴丹电站,该干线直径为36英寸,每天可输气1400万立方米,预计1995年可建成投产。泰国与缅甸也达成了协议,要将缅甸马达班气田所产的天然气,输至泰国北碧省,最终输至曼谷?

  • 标签: 东南亚 输气管线 天然气 新加坡 气田开发 估计储量
  • 简介:目前,亚太地区主要有三种安全模式。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仍坚持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安全模式,从而影响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东盟国家倡导的合作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难见成效;中国提出的相互安全模式,才是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好出路。

  • 标签: 亚太地区安全 合作发展趋势 安全合作
  • 简介:引入大国竞争以达到战略均衡与通过“东盟方式”建立地区合作机制,这是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进程中并行的两种战略,大国竞争究竟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力还是障碍?作者在总结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国竞争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大国竞争在冷战时期为该地区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而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冷战结束后该地区部分国家在加强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同时,希望通过引入大国竞争达到战略均衡并为地区经济合作创造一个稳定而安全的战略环境,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东亚国家若要继续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必须进行新的战略选择,而战略选择的关键是,如何从目前通过引入大国竞争以满足部分国家的利益而全面转向通过地区合作机制的建设寻求地区共同利益。对大国竞争过分依赖的战略不但会影响地区共同利益的构建,而且会削弱甚至阻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深化。

  • 标签: 大国竞争 地区合作 东亚 战略选择
  • 简介:从2014年开始俄远东外贸出现下滑趋势。2016年,远东对外贸易额下降主要是因为全球能源产品价格下滑,而能源出口占远东出口的一半以上。中国是远东主要贸易伙伴,远东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开展顺利,特别是超前发展区和自由港政策十分吸引中国企业家。双方在产业、农工综合体、交通基础设施、通道等方面合作前景向好。

  • 标签: 俄远东 中国 经济
  • 简介:国际形势从80年代中期起,发生了二次大战结束后40余年来最大的变化。以两大集团对峙为基础的欧洲格局,随着美苏两超关系的缓和,特别是随着近一年来苏联和东欧各国政治走向上的质变,开始迅速分解,欧洲新格局已初见端倪。旧的意义上的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分野、以军事联盟为核心、以东西欧相抗为表现形式的冷战,实际上已经结束,欧洲正出现战后规模最大的分化和改组。作为两极世界中重要性仅次于欧洲的亚太地区,

  • 标签: 形势分析 正出现 亚太经济 东盟国家 战略重点 军事存在
  • 简介:2013年12月17日,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召开了“2013年南亚地区形势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博览局、四川省贸促会、《国防时报》、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国际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陆南亚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印教育与科技联盟、四川省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近二十个单位的六十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围绕南亚政治、南亚安全和南亚经济三个专题作了发言。现将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南亚地区 形势发展 观点综述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文化交流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