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佛教伦理的佛性论为中国人的伦理自觉,即成就人格完善的人、平等与泛爱万物、利他与舍己等奠定了基础。善恶与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个人造业,个人受报,保证了中国人在伦理道德上将自觉、自重和自愿相结合。成佛的伦理修持则成就了中国人在道德上的自觉、觉他与觉行圆满,它将佛教引向主体,完善人格,并成就了中国人的佛性。这是佛教伦理同中华传统的儒家、道家伦理所共同构成的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基础的根本方面。

  • 标签: 佛教伦理 因果报应 伦理修持
  • 简介:中世纪德性思想研究在国内尚待深入发掘,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史》(古代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在源流研究上,本书将神学德性思想放在西方德性伦理的谱系中加以定位与延展,揭示了神学德性对古希腊德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西方个人德性与社会德性的积极影响;在结构体系上,本书从上帝的存在及上帝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及目的、上帝的恩典与宗教状态、神学德性德目四方面开启了西方神学德性思想的研究体系;在神学德性的内涵上,本书对神学德性德目——信、望、爱进行了深度阐释与辨析。

  • 标签: 西方 中世纪 德性思想
  • 简介:在中国传统社会,"乡土情结"在"旅人"的思想和行为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分量,它也是传统旅游价值生成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旅游发生了多维度的改变,但是"乡土情结"的意义并没有被完全解构,它应该被时代所活化而成为旅游伦理构建的支点。

  • 标签: 乡土情结 旅游伦理 古代旅游 伦理蕴涵
  • 简介:金融化世界的到来,呼唤着金融共享的伦理情操。金融共享,似乎是一时髦的术语,可是,我们对金融稍作史前史的考察,就会发现金融起源与一种共享伦理的关联密不可分。人类最初的金融活动,就已经有着金融共享的伦理胚胎,早先金融工具的基础性作用是把相关协议或合约记录下来,共享伦理渗透在合约关系中。在现代性的规制下,金融共享问题变成了两种话语体系的批判问题:一种是马克思式的资本逻辑批判文本,另一种是席勒式的现代金融批判与反思的文本。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让富人更富”的秉性与金融的民主化、人性化的矛盾对立不可调和,深层原因在于世界资本金融体系的高度垄断,共享变成了独享。金融化世界的金融共享伦理关涉逻辑预设:(1)金融共享的价值预设是追求经济正义的原则;(2)金融共享的实质:从金融理性(追求最大化赚钱效应)回归到金融本质(追求民主,服务大众);(3)金融共享与好的社会相关联。

  • 标签: 金融共享 金融化世界 资本逻辑
  • 简介:罗尔斯的代际正义思想作为他的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传统正义观的超越与发展,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国际合作和国内法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评价标准。

  • 标签: 正义 代际正义 正义储存原则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政治伦理思想架构。其政治伦理思想涉及到了政治的基本价值理念,政治制度的合理设计,执政党的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等诸多问题。列宁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理性品格,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借鉴价值。

  • 标签: 列宁 政治伦理 论纲
  • 简介:修身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儒家学者都特别注重道德教化,把修身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儒家的思想学说中,既有关于崇高完美的理想人格追求,又有一套通过修身而实现人格完善的理论和方法。尽管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其中不免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缺陷,但其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强调,以及所提倡的修身方法,是有其合理因素的,对此我们应当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批判地加以继承,这不论对人的自我完善,还是对社会道德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儒家 修身思想 方法
  • 简介:制度伦理的兴起,在今天的中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紧密相联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从而动摇了传统德性伦理的生存土壤,致使德性伦理的边缘化.但由此就认为制度伦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显然又是有失偏颇的.追溯制度伦理文化的传统根源,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制度伦理 先秦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作为晚明劝善思潮中的一部分,袁黄的劝善虽然借鉴了佛道思想,但归根结底源于儒学。儒学“亲民”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家庭伦理的传统在袁黄劝善思想中都有表现,而其对“善”的界定以及“随缘行善”等提法也体现了阳明心学强调内心而不著于外物的特点。策略化的表达使袁黄的劝善思想更为流行,而功过格的引入使劝善由例证式的、说教式的转变为个人的、私密的、可以量化的,从而使劝善由简单的对外宣讲变成了每个人改过向善的工具。

  • 标签: 袁黄 劝善 功过格
  • 简介:"直"、"隐"是儒家思想中一无法回避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引发着讨论。虽然有努力于翻新"直"、"隐"字义的内容界定来加深讨论的尝试,但割裂"直躬者"和"直在其中"的联系,游离于世界汉学研究的平台和儒家思想实际施加影响地区现实的综合背景,以及与儒家思想的故乡中国的客观现实对比运思的坐标上来量定和评价具体思想的影响,而只是站在适应儒家思想而肯定儒家思想的视角来维护儒家思想的价值,这无论对加深儒家思想的研究,乃或推动古代思想资源现代运用的实践进程都无丝毫意义。

  • 标签: 儒家 血缘至上
  • 简介: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始终把伦理道德现象建立在对民众生计的考察和认识上,认为民生问题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社会伦理道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主张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在调节个人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强调以自我牺牲、“替众人来服务”为准则。强调权利平等就是民权、民族实现;民权、民族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认为人类要求得道德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以“互助”为原则,减少兽性,发展人性,造就高尚的人格。

  • 标签: 孙中山 经济伦理 思想
  • 简介:义是墨家学说的伦理总则和精神实质,兼爱、非攻等道德原则是义这一上位概念下的具体原则。义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具有法天、兴利、举公的内在特征。法天明义思想和儒学的道统精神共同孕育了后世对恶政的批判和改造精神,以利达义思想首倡了群体导向的功利主义,举公正义思想是传统社会大同情怀的重要渊源。墨家义思想启示我们要建立惩罚机制,维护道德有效运行,倡导友爱互助,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防止假公济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标签: 墨家 价值
  • 简介:费尔巴哈的幸福论思想包括两个大的部分。在本体论维度的阐释中,费尔巴哈强调了人的本质就是物质性,强调生命本身是幸福,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性的追求甚至自杀都是追逐幸福的表现。在伦理学维度的阐释中,费尔巴哈认为幸福需通过义务、良心去促使人们超越狭隘利己主义的束缚,并建立一种“爱的宗教”来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幸福论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革命的实践品质。时至如今,费尔巴哈的幸福论思想对于我们珍惜生命、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 标签: 费尔巴哈 幸福论 本体论 伦理学 实践
  • 简介:儒家道德哲学是由层次的基本内容构成的整体结构,它为我们研究黄宗羲的道德哲学思想提供了诠释框架。黄宗羲的道德哲学集儒家道德哲学之大成,在价值目标上强调仁义与事功的统一;在道德哲学的形上基础上,强调主宰与流行的统一;在实现道德价值目标的路径上,强调本体与功夫的统一。黄宗羲道德哲学思想的这些特点,对于晚明的空疏学风有补偏救弊之功,同时对当时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兴起也有推波助浪之效。

  • 标签: 黄宗羲 道德哲学 仁义 事功 主宰 流行
  • 简介:中国儒家伦理文化非常重视个体的道德修养,并将之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孔子、孟子开创了儒家文化发展之先河,在他们那里有着非常丰富而精辟的道德修养思想.在如何通过道德修养铸造自我品性方面,孔子和孟子既具有认知上的共同性和传承性,同时又具有各自的思想特色,对之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和开发其中之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对于开启我们今日之心智无疑大有裨益.

  • 标签: 孔子 孟子 道德修养
  • 简介:《西方德性思想史》是江畅教授三十年如一日,厚积薄发,在研读数百部西方原著并详加考证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和撰著的又一部力作。该著在国内首次系统阐释西方德性思想史,填补了此项研究空白,为我国西方德性思想史和德性论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8月12日,人民出版社和湖北大学共同举办了《西方德性思想史》一书的出版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人民出版社编审张伟珍女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朱莉亚·德莱弗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龚群教授,《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杨义芹研究员,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主编李义天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道德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对江畅教授的《西方德性思想史》予以了中肯的评价。这里我们摘登了部分专家的发言,以帮助读者理解江畅教授的新著。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德性思想 思想史 西方 《湖北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传统美德教育谈任洁当前,传统美德教育正在一些中小学、幼儿园乃至一些大专学校中开展起来。让广大青少年一代从中华五千年美德中,得到如何做人,如何处书,如何完善自我、报效国家的启示,无疑是宣传教育工作中一件带有根本性的任务。广而言之,在全社会将传统美德教...

  • 标签: 传统美德教育 道德传统 传统道德 旧道德 青少年犯罪 民族优秀文化
  • 简介:<正>不以私害公皇甫文备和徐有功在一起处理案件,诬告徐有功偏袒坏人,进奏而构成他的罪名。后来皇甫文备被人控告,徐有功以宽大态度审理了这个案子。有人对徐有功说:“过去他陷害您,要置您于死地,现在您反而要开脱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个人的怨忿,我遵循的是国家的法令。怎么能用个人的事妨碍国家的事呢?

  • 标签: 有功 文备 处理案件 皇甫 罪名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