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基于近些年德州市平原县粮食和耕地变化情况,采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分析了其城镇人口承载力现状,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和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预测2016—2020年平原县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和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研究表明:平原县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处于富富有余状态,土地资源城镇承载指数(LCCI)长期处在0.08以下,粮食自给率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测到2020年土地承载力指数达到0.13,富富有余状态略有减弱。

  • 标签: 粮食 耕地 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 平原县
  • 简介:摘要: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其中水污染相对严重,对此,国家出台了较多关于污水处理的政策,以便于有效控制水污染问题。《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可见,针对新型农村社区模式下的污水处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乡村振兴 农村 生活污水处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低压电网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农村电网建设,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民生发展有着较大的推进作用。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电力方面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电网的建设与农民的生活方面也联接的越来越紧密,但是,在实际建设的过程当中,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薄弱,相较于城市来说比较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够完善,所以会对农村的低压电网安全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农村低压电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方案。

  • 标签: 农村电网 低压 安全管理
  • 简介: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持续恶化、危害公共健康的沉重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常常见诸报端,环境形势日趋严峻。要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城乡学校各科教学之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习惯。

  • 标签: 环境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 生态环境恶化 农村 经济高速增长 环境污染事件
  • 简介:2003年10月份讷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农村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县(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突出重点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使讷河市的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 标签: 农村生态环境 政府行为 监察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 环境监察 黑龙江
  • 简介:从2002年7月开始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到2008年4月命名了第七批204个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2006年,环保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决定开展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活动,经过2年周密严谨的考核,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村在2008年4月被命名,这给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 标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环境保护工作 环保工作 乡镇 优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简介:摘要:农村电网是在我国的电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导致农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从技术和管理两个途径探讨了降低农电线损、提高农电线损管理水平的若干策略。

  • 标签: 农电线损 供电损耗 线损管理
  • 简介:为解决农村“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改变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依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庭院改造,不断提升村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

  • 标签: 生活环境质量 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 和田地区 幸福指数 柴草
  • 简介:摘要:3S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进行全面应用,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土地普查工作的准确性,对土地普查工作的开展给予综合支持。本文重点分析3S技术在土地普查工作中的使用效率与质量,符合社会多样化的发展条件,满足实际工作的多方面使用要求。

  • 标签: 3S技术 精准化调查 第三次 国土调查
  • 简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推进城乡关系良性互动与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经实地调研考察确定规划区范围内共有旅游资源7大类、17个亚类、35个基本类型,结合秦皇岛柳河圈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践,提出应把新社区空间规划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于一体,将葡萄酒休闲旅游产业融合社区发展,新型社区住宅建设要彰显地方特色建设,社区产业规划、新社区文化规划应彰显旅游文化特色等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路径,以期促进秦皇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 标签: 秦皇岛 旅游服务型 新型农村社区 路径
  • 简介:对胶州市农村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评价胶州市地下水污染程度。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马店镇等乡镇水质较好,属清洁级;里岔镇等乡镇水质属轻污染级。通过查找原因,发现水质污染主要由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粪便所致,据此提出了建立污水集中处理厂,规范农村畜禽养殖行业和发展绿色农业等建议。

  • 标签: 地下水 水质分析 综合评价 污染程度 污染原因
  • 简介:为了探讨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研究区,选取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几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随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土地景观要素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草地,其次为耕地;各类土地景观变化较为复杂,总体而言,红寺堡区土地景观正朝着破碎度、异质性程度增加的趋势发展。

  • 标签: 移民安置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红寺堡
  • 简介:针对农村居民基于消费者行为的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经济模型,将居民消费品分为环境关联物品和非环境关联物品两类,又从环境关联物品中分离出环境友好型商品和环境负效应商品,对这两种消费品抽象出某种效用层次下两种类型商品的组合,通过规范式分析方法,判断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结论显示,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愿的不断提高,需要绿色消费品相对价格的降低;通过加大宣传教育,使他们的环保意愿与行为选择达到对农村自然环境保护更为理想的状况。

  • 标签: 消费者行为模型 农村居民 环境保护意愿 环境关联物品 非环境关联物品
  • 简介:以四川藏区农村的环境公害问题为引入对象,结合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法制管理救济机制和应对机制,从现行相关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法理角度,初步阐释适合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实现的救济处理机制和救济途径,从而在一定程序上构建起我国的环境救济法体系。

  • 标签: 环境公害 救济法 救济机制 四川藏区
  • 简介:2011年,为改善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15个部门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五年来,营养改善计划从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做起,为广大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实现了为学生添营养,为民族铸希望。

  • 标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农村义务教育 营养 贫困地区 健康水平 决策部署
  • 简介:始建于1956年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实验初中,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宗旨,是科区教体局"十一五"重点建设学校。校园占地面积85000平方米,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占地面积150亩。学校重视环境建设,建有5处果园、多条绿化带,各类树木1000多株,绿化率达27.6%,已成为花园式的绿色学校。

  • 标签: 农村寄宿制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 生态文明教育 科尔沁区 通辽市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