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一、《福建气象》是福建省气象局主办的综合性刊物。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以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查报告、综合评述为主,积极刊登反映国内外最新气象科技信息、气象科普知识、气象工作和生活的文章。

  • 标签: 气象局 福建省 征稿简则 气象科技信息 分支学科 气象科学
  • 简介:一、《福建气象》是福建省气象局主办的综合性刊物。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以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查报告、综合评述为主,积极刊登反映国内外最新气象科技信息、气象科普知识、气象工作和生活的文章。

  • 标签: 气象局 福建省 征稿简则 气象科技信息 分支学科 气象科学
  • 简介: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自1994年开始为福州电视台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来,所制作的节目都以人工送带的方式进行交播。随着节目制作数量的增加,以及电视台播出地点的变化,我们每天都需要人工将节目带送交5个播出点。这种交播方式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时间与电视天气预报播出时间间隔短,造成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时间比较紧迫;城市交通拥挤或遇到灾害性天气,送带员在路途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不利于突发性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适时播报;现各个电视频道进行电视设备数字化改造,但各频道使用的数字设备格式不一,这增添我中心演播厅电视设备数字化改造难度或成本。

  • 标签: 气象节目 福建省 传输方案 灾害性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电视天气预报
  • 简介:从十九世纪80年代福建近代气象事业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福建气象事业从初期的缓慢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迅速发展:从寥若晨星的地面观测站到遍及全省的地面高空探测网:从简单的观测到卫星,雷达,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几十人到上千人的高素质气象科技队伍:从单纯的天气观测预报服务到多学科、多领域、多手段的全方位气象服务.气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气象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抓住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的机遇。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新中国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气象事业 福建 地面观测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现代科学技术 天气预警系统
  • 简介:利用福建1960~1999年的观测资料和1980~1999年的欧亚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福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春季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冰雹灾害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双峰现象。主峰在早春,次峰在盛夏,地理分布内陆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造成春季降雹的天气型主要为冷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低涡切变偏西型、冷切偏南型、冷切偏西型。福建省春季冰雹的主要机理是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而引发的。高空西风槽和南支槽及其前侧的副热带急流和低空强西南急流及准静止切变线是诱发福建省春季冰雹天气最主要的天气系统。

  • 标签: 冰雹 气候特征 冷切变 西南急流
  • 简介:利用逐候的蒸发量、降水量的资料,研究夏旱的k指数标准。最终结果k指数比较符合实际旱情;可以对区域性或全省性的夏旱进行总体评价;可以用于实时动态监测。

  • 标签: 夏旱 降水量 蒸发量
  • 简介:天气成为人们出行所关心考虑的问题,福建气象网站则承担着向民众传播气象信息的窗口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提高,各种服务器也在层出不穷,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在各个行业各领风骚,而承载福建气象网站的服务器以及网站安全性等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 标签: 气象网站 硬件支持 福建 塔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 机架式服务器
  • 简介:1雷电活动概况2014年,福建省雷电日为285天,与年平均值(2004~2014年11年平均值)相比偏多53天,为11年来年最多值;全省范围内,初雷电日发生在1月1日(泉州市惠安县),终雷电日发生在12月28日(漳州市龙海市)。全年我省共监测到雷电658379次(图1),约超过年平均值的85%,

  • 标签: 雷电监测 福建省 平均值 雷电活动 惠安县 泉州市
  • 简介:本文利用1963-2004年共42年气象资料,分析统计了福建省冬季低温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高压的强度、冷空气影响路径、850百帕零度线、500百帕568能较好的反映冷空气影响福建的强度及冬季低温过程的强弱;分析总结了强低温过程的预报指标,并建立了极端最低气温的预报方程,将为福建省冬季强低温天气过程预报提供定量的预报方法。

  • 标签: 极端最低气温 预报指标 预报方法
  • 简介:福建省气象条例》作为我省第一部地方气象法规简明扼要。颇具地方特色,它的实施对福建气象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面临世纪之交,气象部门以怎样的面貌跨入21世纪,在21世纪气象事业又将如何发展,能否尽快摆脱“三苦”状态,能否从搞“解困工程”到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气象事业,这些都是气象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气象条例 福建省 基础 气象事业 气象工作者 地方特色
  • 简介:1前言在各类现代化通信传播媒体不断普及、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气象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和经济活动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为合理地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个性化的气象信息需求越来越大,呈现出多样化。根据我省移动通信公司的市场调查,气象服务短信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率达70%左右,属于信息类中利用价值较高的信息,气象信息服务具有发展潜力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因此,遵循市场规律、抓住机遇,加快气象信息服务业务的发展成为了气象科技服务的重要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要求,这是对新时期气象工作的新要求,气象短信息新型、快捷的传播方式,

  • 标签: 气象信息服务 福建省 移动通信公司 社会信息化 生产经营活动 气象科技服务
  • 简介:利用2006年MODIS资料和气象资料,结合福建省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条件,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借助分裂窗法反演了地面实际温度(TS),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的植被供水指数的早情监测模式(VSWI)。研究表明植被供水指数旱情模型在福建省地表干旱监测中是可行的,能很好地反映出区域相对旱情的空间差异。福建省地表干旱分布存在着东部干燥而中西部较湿润的特点.并且城市明显要比农村地表来的干燥,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是引起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 标签: MODIS 遥感 干旱监测 地表温度 福建
  • 简介:2014年福建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有利方面主要体现在春播春植中后期热量条件良好,有利于作物播种和苗木定植;夏秋季犬部时段温高光足,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收获;上半年雨日多,有利于森林防火;农业气象灾害偏轻。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阶段性低温致使部分农作物和果树遭受寒(冻)害;持续性低温阴雨寡照对南部地区春播和作物生长不利;春季强对流、暴雨、台风、夏秋连旱导致部分农作物受灾;秋冬季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

  • 标签: 农业气候 气象灾害 作物 果树
  • 简介:1前言我省14个Ⅱ型有线综合遥测仪于今年1月开始投入准业务运行,遥测和人工的平行观测也已进行了八个多月。从资料的角度看,观测仪器换型后,地面气象资料序列是否还具备连续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是需要认真分析评估的。做好Ⅱ型遥测资料评估工作,对于推动Ⅱ型遥测仪的正规化业务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遥测站 Ⅱ型 评估 福建省 地面气象资料 业务运行
  • 简介:1998年,我国、乃至世界气候异常,已是普遍的一个事实;在福建也不例外,如福州年平均气温、闽江流域6月的特大洪涝均为百年一遇的气候事件;另一方面。若从经济损失看,闽江流域6月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惨重,全省竞达103.00亿元,死亡120多人。

  • 标签: 闽江流域 特大洪涝 气候因素 福建 经济损失 年平均气温
  • 简介:2003年福建省农业气候条件总体上属偏差年景。上半年气候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的影响利大于弊,下半年由于受高温和干旱的影响,气候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的影响弊大于利。

  • 标签: 农业气候条件 气候评价 福建省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果树
  • 简介:1前言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数值预报在气象上的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欧洲中心、T213、日本等数值预报模式为我们的预报提供了诸多参考。但随着模式的增多,对特定区域特定时段选择何种数值模式没有清楚的概念。目前,沿海的广东、浙江等省都有对数值预报在本省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内陆的内蒙、湖北等省也早在上世纪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根据中国气象局2007年重点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省台要开展省级以下精细化预报效果客观检验,并向国家级和区域级上报本省检验结果。所以建立数值预报产品检验平台,对于更好使用数值预报产品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数值预报模式 产品检验 平台 福建省 中国气象局 数值预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