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中,提从循证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对静脉炎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4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份,患者的数量为90例,分成了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45位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为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对中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认知。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数量更小,对于中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认知度更高,P<0.05。结论:在使用中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提供循证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可能降低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机率,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心导管静脉输液治疗 循证护理 护理干预 静脉炎 发生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进行应用,探究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6针法、10针法和12针法对于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就诊时间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共计患者278例。根据应用穿刺活检针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6针法126例患者,10针法穿刺活检102例,50例接受12针法穿刺。结果:通过对比不同穿刺方法在不同PSA区间的阳性率可知,10针与12针穿刺活检法阳性率高于6针,P

  • 标签: 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前列腺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论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患儿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感染预防(对照组),另50例实施风险评估护理干预(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心脏外科护士医院感染风险防范能力,改善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125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组(简称脾切除组)45例,非脾切除组80例,对两组患者的内镜治疗情况、内镜治疗后静脉曲张改善情况、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组织胶注射,组织胶中位使用量为4.5 mL。1年后静脉曲张的改善情况:脾切除组总有效率为80.0%(36/45),非脾切除组总有效率为57.5%(46/80),两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20、9例和20、26、34例,χ2=6.469,P=0.039)。脾切除组和非脾切除组分别有2例和14例患者出现再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比17.5%,Log-rank P=0.039)。两组在1年内均无患者死亡,也无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接受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与未行脾切除术的患者相比,应用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静脉曲张程度并降低再出血率。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 作者: 石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22
  • 机构:北大荒集团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肾肿瘤部分切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2年11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北大荒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80名肾肿瘤病人,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康复护理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缩短;生活满意度也出现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肾肿瘤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局部切除术后进行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下肢

  • 标签: 快速康复 腹腔镜术 肾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内镜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性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内镜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患者,共计有60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0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综合性护理配合,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干预组(10.00%)内镜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患者术后胸痛、尿潴留、溃疡、再出血等并发症低于对比组(36.67%)患者,P<0.05,有差异。(2)干预组(93.33%)的内镜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70.00%)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内镜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性护理配合效果明显。

  • 标签: 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 综合性护理配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对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4例,对所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42例)和常规组(42例),对前者予以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对后者予以常规剥脱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围术期指标和VAS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 疗效 预后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在静脉腔内激光联合硬化剂治疗后,配合手术护理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入院的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在本院开展静脉腔内激光联合硬化剂手术治疗,并配合不同的手术护理,随机将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均包含25例,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实施静脉腔内激光联合硬化剂治疗,观察组则配合优质手术护理,对不同护理配合所取得的护理效果展开统计学全面分析。结果:术后计数组别之间的并发症概率结果可见观察组的各项情况所得概率位于更低(P<0.05)。组别之间涉及病患均在术后恢复阶段,所得出的各项指标结果可见观察组患病者的各项指标恢复用时进度均为更快速显示,且术后48h的疼痛情况明显位于更低水平(P<0.05)。结论:静脉腔内激光联合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配合优质手术护理更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康复效果,减轻疼痛,具有理想的护理价值。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硬化剂治疗 优质手术护理配合 并发症
  • 作者: 郑磊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5
  • 出处:《健康世界》2014年17
  • 机构: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介入科,225400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1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TIPS术,术前Child-Pugh评分:A级2例,B级9例,C级3例,术后对临床疗效、并发症、肝肾功能、血氨等随访观察3个月。 结果  14例手术中13例手术成功并有效止血,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有一定程度升高,血氨有所升高,但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23.1%,术后3个月未发生再出血,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 TIPS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操作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疾病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较,效果更好,使患者的病情康复更快,该种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施以静疗专科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8例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施以静疗专科护理,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比对组间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4.12%!,(MISSING)相比对照组的76.47%!显(MISSING)著提高(P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疗专科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治疗患者中应用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医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治疗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对照组(n=80)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n=80)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PIC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以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ICC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3.75%,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活力、一般健康与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7.58±7.53)、(76.42±7.62)、(72.47±7.21)、(79.41±7.89)、(71.47±7.23)、(70.85±7.17)、(75.67±7.48)、(74.57±7.39),均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PICC 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 知识掌握程度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人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为老年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DVT临床预防与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之间在西丰县第一医院进行治疗100例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研究对象年龄、心理状态、疼痛、是否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日常生活自理情况、肥胖、术后是否使用气压泵治疗仪进行护理、是否穿戴弹力袜、垫高患肢、是否采取保暖措施、血栓预防措施、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栓弹力图和血凝四项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100例老年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中,3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4.0%,年龄、肥胖、心理状态、合并症情况、自理能力情况、术后气压泵治疗仪进行按摩使用情况、穿戴弹力袜情况,血栓预防措施情况、抬高患肢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人手术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VTE)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VTE 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和行为等多个风险因子所致的系统性病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DVT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尤其是左边,可能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或者会有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四肢水肿等。下肢深静脉远端深静脉血栓(DVT)是引起肺栓塞的一个主要原因。深静脉血栓(DVT)可以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下肢截肢,甚至是肺动脉血栓而致死。肺动脉栓塞(PTE)是肺动脉栓塞(VTE)的1/3,而大面积肺栓塞则会出现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为了防止静脉血栓栓塞,减少病人的痛苦,节省医疗费用,进行良好的护理十分必要。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该次试验主要围绕所择中的11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开展,截取时间轴: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分组参考双盲法原则开展;被分配至对照组的59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9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开展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呈更低水平(P<0.05)。术前各组ADL评分数据无明显差异,经施以不同护理方案后,两组ADL评分数据均呈上升表现,且观察组数据呈更高水平表示(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其日常活动能力。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穿刺点渗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脊柱外科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病区52张床位分为前后两组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穿刺点常规采用无菌小纱布折叠后压迫于穿刺点2~5min后加盖透明贴膜,外用自粘绷带常规缠绕加压固定。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穿刺点使用血凝酶粉与无菌小纱布叠放压迫于穿刺点2~5min后加盖透明贴膜,外用自粘绷带在穿刺点处十字交叉缠绕加压固定,并再次指压10~15min。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发生渗血的持续时间和渗血程度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渗血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渗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缩短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患者穿刺点渗血的持续时间,减少渗血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综合干预措施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 渗血 穿刺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患者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常规护理干预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状况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延续性护理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0例,选择L2-3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和观察组(60例,L3-4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收缩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各有优劣,L3-4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阻滞起效和感觉恢复时间更短,更有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但可能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产妇的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扩皮方法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6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63例。给予参照组患者以常规扩皮方法进行扩皮,给予试验组患者以钝性分离发进行扩皮,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渗血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96.8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54%(P<0.05);术后24 h及48 h,试验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中无渗血、渗液情况患者数量、少量渗血、渗液情况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大量渗血、渗液情况患者数量、淋巴漏液情况显著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微插管鞘中扩张器与传统穿刺针组装后予以直接扩张穿刺点送鞘的钝性分离法针对行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扩皮,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同时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降低术后渗血情况发生率。

  • 标签: 扩皮器 钝性分离 PICC置管 穿刺点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