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特高压电网运行平稳离不开对特高压带电作业的综合管理,电力管理人员及带电作业工器具生产厂家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带电作业方式及先进的带电作业工器具,我公司联合相关运维单位对电位转移棒的研发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的说明了带电作业对过电压操作及工程概况,并提出了电位转移棒设计特点;其次进一步阐述了±1100KV电位转移棒的技术研究和方案设计分析后,结合实际情况说明了电位转移棒应用实现目标,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 标签: ±1100kV 带电作业 大截面导线 电位转移棒
  • 简介:摘要:在云南省临沧地区中,山区地带10kV配电带电作业主要以地电位作业为主,主要因交通受限,作业场地苛刻。只有尽可能多的实现地电位作业才能保障带电作业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因此进行10kV耐张杆引流线地电位带电开断,是实现配电线路快速解脱分段和恢复连通的关键技术措施。然而目前国内相关工器具的缺失和专用操作技术的滞后。导致很多需要进行地电位带电开断耐张杆引流线的带电作业,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为此云南临沧供电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相关领域的技术攻关,相关成果实现了进行了10kV耐张杆引流线的地电位开断和恢复,大弧度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提高了带电作业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地电位 耐张 引流线 开断。
  • 简介:摘要: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是保证民众用电安全的前提条件,在电网规模扩大的当下,工作人员理应重视对输电线路安全的维护。在输电线路运行中,线路故障是最常见的故障类型,所以在线路安全保障中,如何做好输电线路的管理设计成为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带电检修的安全性问题制约着带电检修的实际应用,使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替代人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近年来带电作业机器人也因此成为了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篇文章对220kV输电线路电动升降法等电位带电作业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220kV 输电线路 电动升降法 等电位带电作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自动电位滴定法与手动滴定法在进行药品含量测量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种类型药品,针对各类的药品含量进行测定,将自动电位滴定法的药物测量作为实验组,将手动滴定法测定作为对照组,在测定结束之后比较两组药品含量测得的结果,计算两组药品含量的RSD值,比较对应的精密度。结果:实验组的药品含量与对照组的药品含量测定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实验组的测定的药品精密度高于与对照组的药品精密度,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测定药品含量的过程中,推广使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手动滴定法能够有效判定药品含量,但药品精度有限,需酌情使用。

  • 标签: 自动电位滴定 手动滴定 药品含量 精度
  • 简介:摘要:输电线路短路电流对埋地管道电位抬升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电力输送系统中。当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大量的电流会通过接地系统流入地下,导致地下管道周围形成电位差,并可能引发管道腐蚀、漏电等问题。因此,笔者将研究输电线路短路电流对埋地管道电位抬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抑制方法。

  • 标签: 输电线路 短路电流 埋地管道 电位抬升 抑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依赖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认知功能进行测定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酒依赖与电位变化、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经过对酒依赖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筛选后,确定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前来本院接受诊断的50例酒依赖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另选50例不存在酒依赖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象。为两组别同时提供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以此测定各组别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两组别事件相关点电位、认知功能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研究组认知功能障碍更显著、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低于对照组。结论:酒依赖患者伴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ERP-P300波动幅度明显。

  • 标签: 酒依赖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功能异常
  • 简介:背景:内脏感觉过敏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临床上缺乏客观、无创的内脏敏感性检测方法.目的:建立直肠球囊扩张下脊髓诱发电位(SEP)的检测方法,并通过IBS内脏感觉过敏大鼠与正常大鼠的比较以及雌雄大鼠之间的比较,取得IBS存在内脏感觉过敏的客观证据.方法:通过直肠球囊有节律的充气、放气,给予直肠一定频率的反复刺激,记录诱发得到的脊髓相应节段(L6~S2)的SEP.结果:实验组雌雄大鼠分别与对照组同性别大鼠相比,SEP各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峰间波幅显著增高(P<0.01).实验组雌性大鼠的各波潜伏期显著短于雄性大鼠(P0.05),峰间波幅也低于雄性大鼠(P<0.05);对照组雌性与雄性大鼠的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波幅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有节律的直肠球囊扩张,能诱发得到重复性好、易识别的SEP,可作为内脏敏感性的客观依据.

  • 标签: 内脏感觉过敏 直肠 SEP 脊髓诱发电位 波潜伏期 雄性大鼠
  • 简介:摘要:在对定电位电解法NO测试仪采气系统进行改进,对样品气定量稀释,同时在对测试系统进行验证和质量控制后,实现对高浓度氮氧化物的测定。关键词:定电位电解法一氧化氮监测“十二五”期间,为支撑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降低酸雨控制区酸雨强度和频次,国家环境部把氮氧化物列为总量控制指标之一,氮氧化物成为废气监测的必要污染物。在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中,经常遇到窑炉温度很高的监测情况,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出现超过现场监测仪器的测量上限,致使监测工作无法顺利完成。本文对烟气现场测定仪器进行改装,根据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稀释抽取法采样原理,利用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稀释烟气的浓度,再根据稀释倍数,得出废气排放浓度……

  • 标签: 定电位 改进探讨 方法改进
  • 简介:利用麦克斯韦函数描述空间等离子体能量分布特性,计算获得了空间等离子体中电子和离子充电电流密度、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发射系数,并基于充放电平衡方程,建立了表面充电电位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在卫星表面材料Kapton的充电电位中约占25%。

  • 标签: 表面充放电效应 二次电子 背散射电子 充电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通面孔与真实面孔在表情知觉加工方式上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差异。方法选取大学生30名,采用面孔识别范式,自变量为面孔类型(真实、卡通)、情绪类型(正性、中性、负性),因变量为反应时和ERP数据的波幅和潜伏期。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大学生卡通表情反应时[(455.58±55.18)ms]均短于真实面孔[(471.49±63.02)ms]。N170波幅、潜伏期在面孔类型、表情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顶中正电位(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VPP)潜伏期正性真实面孔[(159.89±13.93)ms]短于正性卡通面孔[(165.68±14.35)ms](PVPP<0.05),易受到知觉负荷的影响,而负性情绪不受其影响。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在晚期加工阶段正性情绪真实面孔波幅[(10.4±1.22)μV]高于卡通面孔[(4.26±0.53)μV];负性情绪卡通面孔波幅[(3.84±0.36)μV]高于真实面孔[(1.9±0.24)μV](PLPP<0.05)。结论不同面孔类型在早期阶段N170无差异,晚期加工阶段,真实面孔对正性情绪识别具有整体优势效应,而负性情绪卡通面孔局部特征加工更具优越性。

  • 标签: 卡通面孔 面孔表情 知觉加工 事件相关电位
  • 作者: 王衍刚 尹绍雅 王宏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内外科及神经康复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350 王衍刚工作单位为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现为天津医科大学在读博士生,天津大学环湖医院神经外科 天津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天津 300350,天津大学环湖医院康复医学科,天津 300350
  • 简介:摘要事件相关电位(ERPs)在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的意识评估和预后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N100、失匹配负波、P300、N400等成分。ERPs试验范式的改进、对ERPs成分的脑源定位分析及脑网络研究、ERPs与其他技术的结合等是pDOC评估中的研究热点。本文现围绕上述方向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意识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失匹配负波 P300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诊断意义。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PSCI高危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5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2组P300潜伏期、波幅及按键反应的平均时间(MRT)。以MoCA量表总分<26分(文化程度≤12年,总分加1分,校正受教育程度偏倚)作为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用于分析P300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界值。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oCA评分总分分别为(17.06±6.05)和(26.41±2.80)分,P300潜伏期分别为(403.51±34.89)和(344.52±48.71)ms,P300 MRT分别为(558.70±133.33)和(466.73±101.66)ms,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300波幅中位数分别为2.60 μV、2.10 μ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MoCA总分<26分作为评价认知障碍的标准进行ROC曲线分析,P300潜伏期的诊断界值为376.50 ms,曲线下面积0.795,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78.9%;P300 MRT的诊断界值为423.35 ms,曲线下面积0.695,敏感性80.0%,特异性52.6%。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用于PSCI的诊断,P300潜伏期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
  • 简介:目的:同时观察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和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异常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30名帕金森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刺激正中神经,记录顶叶体感诱发电位的N20、P25、N30波,额叶的P20、N3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刺激胫神经,记录顶叶体感诱发电位的P40、N50、P6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上肢额叶N30和下肢N50波幅明显降低(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上下肢SEP同时出现异常是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缺乏的结果,下肢N50波幅比上肢N30与临床症状的严重性更有相关性。

  • 标签: 帕金森病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分析,对神经元脉冲电位信号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对原始信号进行峰电位检测,获得脉冲电位信号样本,以主成分进行预分类,选取与类中心方差小的典型脉冲电位集合作为径向基网络的训练样本,让神经网络进行自适应学习,以实现对原始信号的分类。仿真结果表明,在对模拟的脉冲电位信号进行分类时此方法的错误率比主成分聚类法和形状聚类法小。多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电活动信号应用此方法分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脉冲电位分类 多电极阵列 主成分分析 海马神经元网络
  • 简介:摘要本实用新型研制的是一种地电位带电搭接配网高压引线电动工具,新型工具的研发不仅减轻了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而且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水平。

  • 标签: 地电位带电 搭接配网 高压引线 电动工具
  • 简介:摘要:采用电化学极化手段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合金断口形貌,研究了外加电位对7A52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与外加电位有强烈的相关性,开裂敏感性在外加电位为一0.95V时最低,外加电位起到阴极保护的作用;在外加电位为一1V时有所升高,但仍然低于开路电位条件下的敏感性;在一1.1V时最高,应力腐蚀过程以氢脆为主;在一1.2V时又有所降低,阴极析出的氢以气态逸出而降低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

  • 标签: 7A52铝合金 外加电位 应力腐蚀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用在儿童手足口病的辅助治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61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017年10月到2017年12月,30例)和实验组(2018年1月-2018年6月,31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酸性氧化电位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中有效有22例,显效有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常规组患儿中有效有10例,显效有8例,无效有12例,总有效率为60.0%,实验组显著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儿童手足口病患儿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治疗可以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术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在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SCEP的N_(13)、N_(20)潜伏期均比正常人明显延长(p<0.001),并可发现无神经病变征象的亚临床型神经损害;同时,N_(13)、N_(20)潜伏期与病人的病程、病情及神经病变征象呈正相关(r=0,25-0.58,p<0.05-0.0001).而与空腹血糖水平无关(r=0.05-0.11,p>0.05)。提示SCEP检查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早期诊断 糖尿病神经病变 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病程3个月内的CSR患者(病例组)进行正中神经SEP(SEPm)的检测,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颈椎MRI检查,比较SEPm与MRI的检查结果,病程12个月时复查SEPm及MRI。结果病例组SEPm检测N11、N13峰潜伏期及N9-N13峰间期在病程3个月内分别为(12.92±0.97)、(14.81±1.16)、(4.45±0.65)ms,在病程12个月时分别为(14.20±1.06)、(16.35±1.75)、(5.62±0.88)ms,均较对照组的(11.65±0.69)、(13.26±0.78)、(3.56±0.31)ms明显延长(P〈0.05),且病程12个月时较病程3个月内延长(P〈0.05)。病例组在病程3个月内的SEPm阳性率为87.69%(57,65),明显高于MRI的70.77%(46/65),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35,P〈0.05);在病程12个月时SEPm、MRI阳性率分别为90.77%(59/65)、81.54%(53/65),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56,P〉0.05)。结论SEP对CSR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颈椎病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