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数十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切实威胁到岛屿国家和沿海小国领土存在。如果国家领土被淹没于海平面以下,其是否仍有国家资格是一个必须面对法律问题。国际在国家资格上确立了创建和消失一般规则,同时也存在着没有领土和人口、没有政府、没有完全主权国家,此种特殊性使得国家资格不能简单以几项标准来判断。从国际实践来看,一项或几项判断标准缺失,并不必然导致国家失去国家资格。而导致领土被海水淹没原因,是全人类所造成,被淹没国家只是受害者。所以,于情于理都不能轻易剥夺被淹没国家国家资格。国际应该调整自身规定,发展和创造出更好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被淹没国家权益。

  • 标签: 领土完全淹没 国家消失 国家资格 主权国家
  • 简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角度看,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主权。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是非法无效。尽管不平等1895年《马关条约》把钓鱼岛作为台湾岛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律文件又把钓鱼岛归还中国。无论日本等国对钓鱼岛采取任何措施,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事实。传统国际先占制度,当代国际条约效力、无效和解释制度、国际与国内关系规则以及国际强行意义等,为中国拥有钓鱼岛领土主权提供了坚实国际基础。

  • 标签: 钓鱼岛 中国领土 国际法基础
  • 简介: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基本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际中关于旅游利用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国际对旅游利用认识与态度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国际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认识与态度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从对环境影响关注到对经济社会文化影响关注;从对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需要关注到对社区发展与游客精神体验需要关注;从对待旅游利用被动、消极态度到主动、积极态度.我国当前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远未与国际接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立法尚处于缺失阶段,因此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相关立法以引导和规范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

  • 标签: 文化遗产 旅游 国际法 立法
  • 简介:国家战争权又称为“诉诸战争权”,是指国家对外发动战争或决定对外宣战、参战一种权力。传统国际认为,战争是国家解决国际争端强制手段之一,战争权意味着行使战争绝对权力。战争权在历史沿革中经历了从被认为合法到进行限制再到被认为非法过程,从绝对“诉诸战争权”到对“诉诸战争权”限制,再到国家“诉诸战争权”在条约中废止。

  • 标签: 战争权 国际法 国家 视域 绝对权力 国际争端
  • 简介: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一项基本原则。但近年来出来了贬低和否定国家主权原则理论和主张以及随意践踏他国主权事实。同时,随着国际组织数量增加和职能扩大,的确也对国家主权造成一定影响和冲击,但所有这一切,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国家主权原则是构成国际国际关系神圣地位。国家主权是国家根本属性,在可预见将来国家主权原则仍然是国际一项最为有效、最为根本原则。

  • 标签: 国家主权原则 国际法 根本 国际关系 国际组织 预见
  • 简介: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尤其是菲律宾于2013年1月22日向常设仲裁法院提请南海仲裁案,宣称中国对南沙群岛中部分岛礁无法以占有方式拥有主权,也不能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实际上,国内中物权概念"占有"进入国际领域之后,虽变异为占领、所有和占有,但都与领土问题有关,且并无统一适用规则。经过考察,国际院或仲裁庭对群岛采取整体占有抑或分割占有方式,确定基准顺序依次为地理标准、历史标准、有效控制标准等。从"历史证据/有效管辖/条约"三维标准逻辑来看,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主权始终建立在整体占有理论基础之上,分割占有方式并不能适用。由于岛礁能否占有属于领土主权管辖事项,不涉及《联合国海洋公约》解释或适用问题,因此仲裁庭作出对菲律宾相关诉求拥有管辖权裁决缺乏法律效力,对其所谓实体问题裁决理所当然"不承认、不执行"。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岛礁 占有 确定基准 南沙群岛
  • 简介:人们往往相信家庭是远离暴力安全港湾,无论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动荡不安、充满暴力,还是依然能够在家庭里找到温情与呵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家庭暴力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社会问题,是不同年龄、人种、社会阶层都会涉及非常重要影响社会公共健康问题。在世界各国,家庭中虐待妇女和儿童现象都十分常见。

  • 标签: 家庭暴力 人权问题 国际法 社会问题 公共健康 社会阶层
  • 简介:国际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主要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原则、规则和制度总和。从渊源上看,它主要表现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从体系上看,它主要包括国际基本理论、领土国际、居民国际国际海洋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外交关系、外层空间等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在《政治生活》教学中渗透一些国际基本常识。

  • 标签: 政治生活 国际法 教学 国际海洋法 国际组织法 国际人权法
  • 简介: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在国与国交往中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和间接解地干涉本质上属于他国国内管辖之事务.不干涉内政前提有两个,一是不违反国际原则,二是确属一国主权之范围.随着国际合作紧密及全球化趋势加强,不干涉内政原则内核和外延都有所改变.这一原则在当今时代仍起重要作用,但也面临新挑战.为维护联合国宪章原则,我国应反对滥用“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借口干涉行为,并及时对不干涉内涵和行为进行修正.

  • 标签: 国际法 不干涉内政 主权 保护责任
  • 简介:中美之间关于汇率操纵争议涉及IMF和WTO关于汇率措施管辖权、相关汇率措施在IMF和WTO项下合法性以及IMF或WTO相关决议或裁决执行等三个重要国际问题。IMF对汇率措施拥有无可置疑管辖权,但其作出以及执行决议能力受到IMF垂直监督体制严格限制。WTO对汇率措施拥有有限管辖权,但中美汇率之争超出了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能力限度。对于此类无能为力之案,解决之道在于双边磋商。

  • 标签: 汇率操纵 管辖权 合法性 无能为力之案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日益便捷背景下,人类社会呈现虚拟化特征,网络空间应运而生,网络空间法律规则制定时所必行,网络空间国际正逐渐成为全球性热点课题。而美国作为网络空间主导国,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方面具有一定主导权,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信息大国,我们应认真研判美国网络空间国际相关做法,从中得到启发,向网络强国迈进。

  • 标签: 网络空间国际法 网络主权 国际话语权
  • 简介:摘要:国际涵盖范围广泛,侧重于与时俱进实质内容。因此,在调解国际时,应注意结合社会事件,更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有不同思考方式。因此,有必要更新我国高校国家法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国际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问题。

  • 标签: 新时代 国际法教学 现实困境 改革思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人对国际政治中道德问题普遍关注,是在对以美国为首北约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暴行激愤中产生。随即《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开设“中国对策与选择”栏目,围绕中国应采取什么样对外政策展开了专家与大众都积极参与大讨论。讨论中出现中心议题之一,就是中国在

  • 标签: 道德理论 国际法 国际道德规范 对外权力行为 对外政策 价值理论
  • 简介:本文旨在对处理国际条约与中国法之间关系规定提供一些建议。从《德国基本法》中规定、德国学术界中有关处理国际和国内关系意见出发,同时基于国际条约在中国法上实践,应当在中国《立法》中增加一个新条款。该条款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国际条约在中国国内效力、该效力开始时间、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效力位阶、国际条约直接适用以及符合国际解释问题。

  • 标签: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 中国宪法 立法法改革 中德比较法
  • 简介:GATS、FTAs以及双边协定共同编织了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国际空间,相关国内法规范以及政府行为均栖身其中。邮轮产业所涉GATS一般性义务包括提供最惠国待遇、国内监管接受约束以及竞争领域一般义务三项,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具体承诺涉及邮轮旅游和邮轮航运两大领域。针对具体承诺现状,今后在双边协定中不应给予对方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实质性优惠待遇,国内监管应更注重监管方式合理、客观和公正。同时,继续不开放内水邮轮产业,维持对香港独资设立旅行社数量限制,继续将邮轮出境旅游服务保留给中国非外商投资邮轮企业。

  • 标签: 邮轮产业 GATS 市场准入 国民待遇
  • 简介: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由来已久。自出现以来,它与国际联盟经历了蜜月期和疏远期。探究非政府组织与国联系与演变深层次原因,有助于促进二者互利、健康、协调发展。

  • 标签: 国际法 非政府组织 国际联盟 关系 演变
  • 简介:本文旨在从国际国际关系结合角度分析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及其对中国在南海争端解决问题上立场影响,其立足点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国际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本文认为.对国家利益认识要认识到其分类分层次特点。同时实现国家利益手段是多种多样.应尽量通过以符合国际道义和通行国际规则手段来进行.而当代国际在整体上已经与各国国家利益大致吻合。对大国来说,国际还是结盟、遏制和反遏制工具,也是号召世界道义力量。在这种认识之下,中国在南海争端解决上立场,除运用实力外,还要注意国际运用,转变观念积极而有技巧性地参与国际争端解决过程。首先要加强相关问题基础法律研究,在中国“历史性权利”和“九段线”问题上发展出一套符合当代国际原则说辞。其次可以在不接受仲裁庭管辖权前提下,仍然派出强大法律团队参与到管辖权问题审理过程.充分将中国法律理据向全世界阐述,并影响仲裁庭组成和审理。

  • 标签: 国际法 南海争端 南海仲裁案 国家利益
  • 简介:2009年3月4日和2010年7月12日国际刑事法院两次对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布逮捕令。虽然苏丹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缔约国,但是安理会第1593号决议,使得国际刑事法院有权对发生在达尔富尔地区国际罪行行使管辖权。巴希尔总统虽然根据国际享有豁免权,但这种豁免不能妨碍国际刑事法院对他发布逮捕令。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是否有利于恢复苏丹和平与稳定,还有待检验。

  • 标签: 管辖权 逮捕令 豁免 和平 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