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肌壁间妊娠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肌壁间妊娠的9例临床资料,总结肌壁间妊娠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结局。结果9例肌壁间妊娠患者中6例既往有人工流产术和宫腔、腹腔手术史,5例有胚胎移植术史。9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宫腹腔镜或经腹肌壁间妊娠物清除术后均保留了子宫完整性,1例早孕合并肌壁间复合妊娠的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妊娠得以继续。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应在妊娠早期就诊,提高对肌壁间妊娠的警惕性,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可快速明确诊断又可同时行微创手术,保留子宫完整性及生育能力,是治疗肌壁间妊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子宫肌壁间妊娠 宫腔镜 腹腔镜 胚胎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年以来收治的5例HE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讨论其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结果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5岁,以中老年人为主。皮损类型以红斑、丘疹、结节为主。3例患者行FIP1L1-PDGFRA融合基因检测阴性。5例患者血清IgE均明显升高。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对HED治疗有效。免疫调节剂(α干扰素、卡介菌多糖核酸)和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疗效。结论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定期随访对HED管理非常重要。

  • 标签: 皮炎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简介:Sweet’s综合征(Sweet’s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一种与免疫因素相关的伴有全身症状的少见皮肤病。临床分为经典型(特发型)、肿瘤相关型及药物诱导型三种类型,其中肿瘤相关型与急性白血病最常见,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SS国内已有10例报道,但均尚未见报道同时合并肝脾肺多系统受累且有过敏性紫癜样皮损的病例,现报道1例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 标签: 文献复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MDS 少见皮肤病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奴卡菌为土壤腐生菌,带菌尘土常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呼吸道、肺或胸膜感染,奴卡菌系需氧性放线菌,主要致病菌有星形奴卡菌、巴西奴卡菌和豚鼠奴卡菌,在我国以星形奴卡菌最常见,其病理改变为化脓性变化,典型的损害是一种液化坏死伴有脓肿形成,奴卡菌致病最常见发生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约70%~80%奴卡菌的初发部位为肺,部分患者为吸入病菌后致病,临床上常缺乏特征性表现,可表现为急性坏死性肺炎、肺脓肿、胸膜炎,可有发热、咳嗽、咳脓痰,血行播散时可有脑脓肿、皮下脓肿、心包炎等症状,此病种临床少有报道,通常被误诊为其他细菌感染、结核、真菌感染甚或肿瘤等,磺胺类药物对该病菌有特效,治疗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1年。

  • 标签: 奴卡菌 肺脓肿 磺胺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认识,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HT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肿物渐进性增大、胸闷、气短等,入院行左侧甲状腺切除术,其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HTT伴微小乳头状癌。结论HTT是一种具有潜在低度恶性的甲状腺肿瘤,最大特点是具有小梁状的玻璃样变性,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精索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精索脂肪肉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术前检查未发现局部及远处转移,经腹股沟切口,在内环口处切断精索并将带包膜的肿瘤连同睾丸和附睾一起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高分化精索脂肪肉瘤。未行放疗或化疗。分别随访7、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精索脂肪肉瘤较罕见,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辅以综合治疗。

  • 标签: 精索 脂肪肉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探讨子宫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子宫囊性淋巴管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子宫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5岁,因“间歇性腹部胀痛2年,发现腹部肿块1年余”入院,结合入院相关检查,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子宫体前壁可见一囊性肿瘤,囊液呈淡黄色、清亮,囊内壁光滑,囊腔与子宫腔不通;镜下见囊壁内衬一层被覆单层扁平细胞,囊壁平滑肌间见淋巴网状结构,囊腔内见纤维蛋白物及少许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D2-40阳性、CKpan弱阳性。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囊性淋巴管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异常征象。结论子宫囊性淋巴管瘤少见,临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及盆腔包块多见,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需要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子宫肿瘤 囊性淋巴管瘤 子宫肌瘤囊性变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总结国内外报道中国儿童病例的相关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1例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血生化、影像学、遗传学等临床资料,并复习近10年相关文献。结果先证者为酪氨酸血症Ⅰ型,表现为肝功能衰竭、肾脏肿大、贫血、低血糖,血串联质谱检测发现酪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发现琥珀酰丙酮明显升高。基因检测提示:患儿FAH基因存在c.782(exon9)C>T和c.314+1(IVS3)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其母亲和父亲。数据库检索共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2篇,共报道25例Ⅰ型酪氨酸血症患儿。临床症状以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为主,包括9种FAH基因突变,以455G>A最常见。结论临床遇到不明原因肝功能衰竭患儿需要注意氨基酸代谢异常疾病,其中血氨基酸、尿有机酸联合分析是敏感的筛查诊断指标之一,确诊需要行基因检查或酶活性分析。

  • 标签: 酪氨酸血症 串联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 FAH基因
  • 简介:精索的转移性肿瘤临床罕见,本中心于2014年12月收治该病患者1例,其临床表现具有鲜明特点,特报道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者男,52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1月"于2014年12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体积渐增大,质硬,无明显发热等不适,渐出现右侧阴囊肿胀,体积增大,未行特殊治疗,以上症状渐加重。2天前至当地医院

  • 标签: 右侧腹股沟 转移性肿瘤 转移性腺癌 右侧阴囊 右侧睾丸 转移性癌
  • 简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女,63岁.主因“查体发现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伴声音嘶哑”入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2001年11月曾因“左侧乳腺癌”接受“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7/8),免疫组化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约70%、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约70%、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阳性率约5%,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治疗疑似支气管异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临床资料,通过3D打印方式辅助取出,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本例支气管异物经3D打印及手术确诊后治愈,检索到3D辅助支气管异物诊治未见报道。结论借助3D打印技术术者可以直观、深入观察支气管结构,精准的手术可以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治疗效果满意度。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异物 支气管 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例复发性肺栓塞临床特点及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6例收治入院的复发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4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平均年龄58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1例,恶性肿瘤4例。结论恶性肿瘤为肺栓塞常见原因,尤其对于复发性肺栓塞,临床医师需高度警惕潜在肿瘤可能。

  • 标签: 肺栓塞 恶性肿瘤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胎儿脐带溃疡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产前超声对脐带溃疡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3例脐带溃疡胎儿的超声表现;对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国内文献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国外文献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采用似然比、校正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脐带病理结果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本院3例脐带溃疡胎儿中,2例合并消化道梗阻,1例合并宫内感染;最终2例出生后存活,1例新生儿死亡。产前超声检查脐带及羊膜腔:1例胎儿未发现异常,2例胎儿发现异常。脐带溃疡的超声表现有脐带周围片絮状低回声包绕;动态观察可见"云雾"状高回声从脐带破口处喷射;脐血管裸露,脐带周围"飘带"状回声。(2)国内未检索到脐带溃疡病例报道。国外文献报道脐带溃疡共39例,均合并十二指肠或空肠梗阻,其中胎死宫内占30.8%(12/39),新生儿死亡占28.2%(11/39),存活占41.0%(16/39)。产前超声发现羊膜腔内异常6例,检出率15.4%(6/39),其中3例为脐带实时出血,3例为羊膜腔或脐带周围片状回声、线状回声,此6例均经紧急剖宫产分娩后新生儿存活。66.7%(26/39)胎儿出现血性羊水,35.9%(14/39)胎儿出现心率减慢。未见脐带溃疡位置、溃疡数量及溃疡病理分级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产前超声细致检查脐带及羊膜腔有无异常回声,对脐带溃疡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脐带周围片状、线状回声可能是脐带溃疡的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实时发现脐带溃疡出血可以为临床及时处理提供直接依据。

  • 标签: 脐带 溃疡 超声检查,产前 上胃肠道 十二指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例子宫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子宫PEComa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年龄分别为30、33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例子宫PEComa患者的初始病灶均局限于子宫,在外院行子宫病灶切除术,因复发就诊于本院再次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包括子宫全切除+盆腔病灶切除术。镜下观,2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均由上皮样细胞构成,并不同程度地表达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其中,1例患者的肿瘤细胞核分裂数为9个/50高倍视野,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1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内含大量透明胞质,可见明显核异型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录因子E3(TFE3)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1例患者术后予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西罗莫司13个月后停药。随诊至今2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子宫PEComa的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最终确诊依据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目前除手术治疗外,mTOR通路抑制剂可能是部分子宫PEComa患者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利妥昔单抗导致的药物性肺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利妥昔单抗相关性药物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9例有发热,11例有呼吸困难,其中3例有轻度ARDS,5例有中度ARDS,1例有重度.大多数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样阴影,部分可见条索影,其中磨玻璃影在所有的患者均有看到。大部分患者均进行了3—9次的化疗,平均4.4个周期。末次输液至发病时间在2—21天之间。所有的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好转,仅1例因重度ARDS死亡。结论利妥昔单抗导致的药物性肺损伤的诊断为排他性,及时诊断及时停用相关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必须的。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药物性肺损伤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正>2010年10月本院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1例并行腹腔镜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本文结合本例患者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61岁,因"排尿后乏力、血压升高20余年,左侧肾上腺切除术后1年"入院。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后阵发性乏力、头痛头晕,可自行缓解,发作时血压收缩压最高达270

  • 标签: 异位嗜铬细胞瘤 腹腔镜 肾上腺切除术 肿瘤复发 文献复习 血压升高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软组织血管纤维瘤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的表达与鉴别诊断,以及分子遗传学的特征。方法 光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分析。结果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镜下有其特殊结构特点和特征性分布,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都有特征性表达,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CD34(+)、CD31(+)、SMA(+)、Desmin(部分+)、EMA(-)、S-100(-)。结论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纤维血管性肿瘤,通过免疫组化或分子遗传学检测,能够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检测 分子遗传学
  • 简介:乳腺腺上皮和肌上皮同时出现肿瘤性增生并形成界限明显的肿块,即为乳腺腺肌上皮瘤(breastadenomyoepithelioma,AME)。AME是非常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肿瘤,在犬乳腺和人唾液腺中较为常见,且大部分为良性,由Hamperl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

  • 标签: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