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概述为了更好地了解铝燃烧剂的烟花技术成分的点火情况,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试验,以检测不同成分变化对火花敏感度的影响。静电型火花往往是与烟花原料的生产厂家有关的因素,作此研究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个普通的人产生的能量等级(约10-2~1.5×10-2J)是否足够点燃铝燃烧剂。在此研究中,经过对烟花药剂的测试,来确定氧化剂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铝与氧化剂的比率不同而产生的影响、氧化剂的两种微粒的大小产生的影响,以及增加硫对混合物的火花敏感度产生的影响。试验中使用了两种氧化剂硝酸钾和高氯酸钾,且处于四种不同重量比率,这些混合物的火花敏感度是由按照矿产局火花放射器具而仿制的设备测试的。通过使用不同的铝的样品,占七成的高氯酸钾和占三成的铝的混合物的火花敏感度也得到了测试。为了了解微粒的大小对这些混合物的感度的影响试验中使用的氧化剂都经过了筛子的筛选,中型(大于270目、小于200目)和小型(小于325目)尺寸的微粒被分别与金属燃料相混合。按照最初的对这些混合物的火花敏感度测试,再在这些混合物中加入10%的硫(按重量计),以确定这些附加燃料对混合物的静电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对氧化剂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铝燃烧物的敏感度,加入硫后将会对某些药剂的敏感度产生较大?

  • 标签: 静电感度 氧化剂 敏感度 燃烧剂 高氯酸钾 金属燃料
  • 简介:以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以NMA为自交联单体,以IBOMA为特种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水性塑料乳液,并配制了水性铝粉漆。研究了复合乳化剂体系,NMA,IBOMA,Tg值对水性塑料乳液及水性铝粉漆性能的影响。

  • 标签: 水性 铝粉漆 塑料乳液 自交联
  • 简介:环氧化葵花籽油作为助稳定剂对Ca/Hg稳定PVC的稳定作用,环氧化葵花籽油对增塑PVC的机械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作用研究,增塑PVC抑制光降解用的有机稳定剂N-取代苯基衣康酸酰亚胺,用马来酰胺聚合物稳定的PVC膜的电性能和热、光化学稳定性

  • 标签: 塑料助剂 有机稳定剂 PVC膜 文摘 期刊 国外
  • 简介:钛酸酯偶联剂对PP/CaCO3流变性能的影响,用甲基丙烯酸为偶联剂的TiO2-PMMA纳米复合物的合成,马来酸丙烯酯偶联剂对聚丙烯大麻纤维复合物的影响,偶联剂对PP/MAH—g-PP/CaCO3三元复合物性能的作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在玻璃粒子填充复合物用作界面增韧剂.

  • 标签: 塑料助剂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钛酸酯偶联剂 纳米复合物 CACO3 文摘
  • 简介:研究了镁盐晶须对尼龙6复合材料力学及阻燃性能的影响,并与玻纤、滑石粉的增强效果及十溴二苯醚的阻燃效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填充镁盐晶须后,尼龙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增强,且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镁盐晶须含量越高,增强及阻燃效果越好.镁盐晶须的增强效果与玻璃纤维相当,但明显优于滑石粉;在阻燃方面,镁盐晶须含量的增加,可有效地减少十溴二苯醚的用量.

  • 标签: 镁盐晶须 尼龙6 改性技术 滑石粉 十溴二苯醚 阻燃性能
  • 简介:立体络合物对PLA/PMMA共混物光化学老化的独特影响[PolymerDegradationandStability(2018),150,92-104]本项研究重点关注了紫外光对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LA/PMMA)共混物熔融挤出产生的影响,特别强调了PLA立体络合物对共混物光化学行为的独特影响。

  • 标签: 塑料助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光化学行为 文摘 期刊 国外
  • 简介:流动博物馆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以汽车为载体的一种博物馆新形式。笔者在分析了国内外流动博物馆的优点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款文化个性鲜明,展示手段新颖、装备技术先进、互动便捷、服务功能多元化的创新型流动博物馆汽车。特别对博物馆汽车车厢的空间灵活开合进行了二次拓展创新,使其具备较强的公众展示和互动功能。

  • 标签: 流动博物馆 汽车 车厢 构想
  • 简介:环氧化亚麻酸盐多功能助剂作为增塑PVC的热稳定性剂(Joum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15,132(13),n/a)本项研究合成了环氧化亚麻酸的钙盐和锌盐,并将其用作多功能助剂来降低或避免环氧大豆油(ESO)与常规受热分解的聚氯乙烯(PVC)中脱缚的盐酸(HCl)之间的反应。这些环氧金属盐被作为热稳定剂添加到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和ESO增塑的PVC中,并在170℃下进行热降解研究,通过热重分析和可视的颜色改变来评估这些环氧金属盐的性能,结果发现,环氧金属盐稳定的PVC的热失重率与硬脂酸金属盐稳定的样品相当,但使用这些新型助剂的样品在保持颜色不变上却有明显的改善。

  • 标签: 塑料助剂 多功能助剂 文摘 期刊 国外 热稳定性
  • 简介:研究了钢铁零件镀锌铁合金工艺,镀层盐雾实验可达到1200小时无红锈,该电镀工艺已应用于生产。

  • 标签: 锌铁合金 电镀工艺 盐雾试验
  • 简介:本文研究了紧固件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滚动涂覆的工艺,并介绍了涂覆工艺参数、二硫化钼固体份含量对膜层厚度、外观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工艺参数条件下,滚动涂覆方法制得的膜层厚度和外观质量等指标均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 标签: 二硫化钼 滚动涂覆 工艺研究
  • 简介:采用纤维素、淀粉、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co—hydroxyvalerate),PHBV]、聚乙烯/淀粉共混物和聚乙烯等6种试验材料,在可控堆肥条件下通过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以及在水性培养液中需氧条件下分别通过测定氧气消耗量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测定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材料生物降解百分率(%)分别依次为:纤维素(76.9)〉淀粉(74.3)〉PHB(73.3)〉PHBV(70.5)〉〉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0.3)〉〉聚乙烯(0.3):PHB(78.7)〉PHBV(71.2)〉纤维素(70.7)〉〉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4.4)〉〉聚乙烯(0.3):PHB(73.6)〉PHBV(72.4)〉纤维素(71.9)〉〉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6.2)〉〉聚乙烯(0.2),在评价聚合物生物降解能力上基本具有等效性。

  • 标签: 生物降解 堆肥 水性培养液 生物降解百分率
  • 简介:研究了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聚丙烯熔融挤出接枝马来酸酐制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工艺,包括单体马来酸酐(MAH)、引发剂DCP的用量及熔融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丙烯(PP)熔融接枝MAH的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CP、MAH的用量对PP—g—MAH接枝率影响比较明显,其最佳配比为DCP0.15份、MAH2份;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出螺杆转速40r/min,反应温度195-200℃。

  • 标签: 聚丙烯 马来酸酐 接枝率 接枝共聚物 熔融挤出
  • 简介:8月23日,东岳集团与清华大学在桓台宾馆举行了有机硅单体合成新技术合作签字仪式。研发目标是有机硅单体合成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实现有机硅生产工艺技术升级、物耗能耗的降低。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骆广生、教授王金福,集团领导刘传奇、张恒、王维东、于修源及有机硅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伊港参加了签约仪式。

  • 标签: 清华大学 有机硅 技术合作 单体合成 技术升级 生产工艺
  • 简介: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考察腰果酚衍生物用作聚氯乙烯(PVC)的可行性,该增塑剂是对腰果壳行业中获得的副产物,一种天然可再生的腰果酚资源进行化学改性获得的产物。基于环境友好的化学改性路线的考虑,部分腰果酚被化学转化从而获得了目标产物。之后,不同腰果酚的衍生物被加入到增塑剂配方中用于测试。流变学测试表明,只有当腰果酚被进行适当的化学改性,如乙酰化和环氧化后才适合被用作PVC的高效增塑剂。

  • 标签: 塑料助剂 文摘 期刊 国外 化学改性 腰果酚
  • 简介:本文通过对宁波工程学院理工科的本科学生进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 标签: 物理实验 问卷调查 结果分析
  • 简介:根据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家协会(APIC)旗下期刊《美国感染控制杂志》(AJIC)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在没有及时干预的情况下,医院的遮挡帘会成为抗药性细菌滋生的温床,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这项纵向的、前瞻性的试验性研究跟踪了加拿大温尼伯卫生服务中心区域烧伤/整形科十副刚洗过的遮挡帘的污染率,整个试验时间为21天.虽然第一次在病房挂上的遮挡帘污染最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越来越厉害,到第14天的时候,87.5%的遮挡帘测试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呈阳性,这是一种会导致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病原体.相比之下,不放在病人房间的帘子在整个试验期内都保持清洁.

  • 标签: 遮挡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温床 细菌 医院 显示
  • 简介:本项研究报道了一种不使用超临界流体(SCF)物理发泡剂的新型微孔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在这一技术中,物理发泡剂(PBA)如氮气(N2)和二氧化碳(CO2)无需处于超临界流体状态,PBA通过一个注射阀被从气态的钢瓶中直接输送到熔融的聚合物中,而注射阀通过特殊设计的螺杆组合和操作程序控制。

  • 标签: 塑料助剂 注塑成型技术 物理发泡剂 超临界流体 文摘 期刊
  • 简介: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抗感染药物,是新型抗菌药物研究中的活跃领域.但该类药物的共同缺点是生物利用度小,血药浓度较低,影响体内疗效.如何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质,以提高血药水平,增强其体内活性是当前喹诺酮抗菌药物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对已有品种进行结构修饰是寻找新的抗菌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抗菌药物 喹诺酮 酮类化合物 药物研究 体内活性 抗感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