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责任制在肝胆外科护理质量改进中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22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责任制,观察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责任制应用于肝胆外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质量改进 护理责任制 常规护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方案对内分泌科的护理工作进行优化,提升护理整体水平。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且均为内分泌科的疾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坚持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并对护理成效进行分析。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为3.8%(2/52),对照组为13.5%(7/52),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51/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4%(47/52),从护理质量的得分结果上看,其观察组的总分为(90.4±2.1)分,对照组则为(78.5±2.3)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有利于提升内分泌科室工作的有效性,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有利于降低护理差错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内分泌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预防其低血糖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结果:2组透析开始时血糖水平较高P>0.05,透析2小时以及结束时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为5.71%,对照组为31.43%,P<0.05。结论:对于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有利于维持其血糖水平稳定并预防低血糖事件。

  • 标签: 糖尿病 血液透析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穿刺过程中的疼痛评分。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穿刺期间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期间的疼痛感,促进了患者舒适。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肠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68例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给予肠造口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收效俱佳,为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肠造口 并发症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胃癌术后患者场内营养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胃癌术后患者纳为参照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法,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记录两组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肠内营养护理缺陷次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胃癌术后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患者共120例作为参照组,同时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患者共120例作为观察组。参照组应用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应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预检分诊。对比两组的满意度、分诊准确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准确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预检分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的时间始于2020.11,止于2021.11,研究内容:从该时间段在本院门诊进行就诊的患者中选80例进行分析。利用平均分组方式予以以上患者分组,40例常规组(常规护理模式),40例研究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对所研究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常规组高,(P

  • 标签: 门诊预检分诊 持续护理质量 常规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对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所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经口气管插管后接受口腔护理过程中护理难点和胶带固定方法,并对整个护理过进行经验总结,质量改进。20例重症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0天,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对其开展细致化的口腔护理,有效降低了经口气管插管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口腔类并发症发生风险,保障了口腔安全及洁净度,且未见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认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给予口腔护理疗效良好,能明显降低口腔pH值、异味减少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风险,同时正确固定经口插管,可以有效预防计划外拔管事件,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胶带固定法 口腔护理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方法:入组样本均为2021年2月-2021年8月之间在我院骨科接受住院治疗且护理的263例患者,对比两组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对中医骨科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详见表2),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发现,可以较好的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取得更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中医骨科 护理质量管理 运用分析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随访中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联合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定期随访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为80例,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组样本量40例。两组患者予以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在经过干预后,从生存率、掉队率、腹膜炎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作比较,前两项指标两组作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后两项指标差异明显,腹膜炎发生率对照组更高,生活质量评分则是观察组更高,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随访中,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患者的腹膜炎发生风险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网格化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 居家 腹膜透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小儿支气管炎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小儿支气管炎者为对象,共100例,由两组组成,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小儿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产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助产士的会阴缝合技术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1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传统组与改进组各59例,传统组在分娩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改进组在传统组基础之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结果:改进组患者的会阴伤口缝合甲级愈合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改进组患者伤口缝合时间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助产士 持续质量改进 会阴伤口缝合 甲级愈合率 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泌尿科工作的19名护理人员及接受围术期护理的60例患者视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9名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10名护理人员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泌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意识,提升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 泌尿系统结石 围术期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着重分析新形势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并探讨其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眼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采用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研究,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开展的常规护理管理设为参照组(50例),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开展的新形势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设为研究组(50例),观察分析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利用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并对比。结果 针对包括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理文书书写、工作流程在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研究组49(98.00%)高于参照组40(80.00%),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经研究,在眼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新形势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可有助于增进护理管理质量,同时可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因护理不当出现不良事件,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眼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CT检查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进行CT检查的急危重症病例,选取88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探究组采用分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组采用基础护理。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观测两组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可发现探究组病患仅发生2例安全相关不良事件,占比4.55为%,低于对比组的9例、20.45%;探究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95.45%)则高于对比组(79.55%)。结论:分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CT检查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满意度。此种护理模式实施效果佳,应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标签: 分级管理模式 急危重症 护理质量 CT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介入导管室护理服务过程中实施质量敏感指标下护理管理干预时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方法 2022年03月-2023年3月我院介入导管室总共收治435例患者,取其中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后对组间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导管室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性。结果 经对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显现一定优势且安全性有保障,本组仅发生1例不良事件,占比率1/52(1.92%),同时该组患者对医护服务评价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 在介入导管室护理服务过程中实施质量敏感指标下护理管理干预可见显著成效,在文献检索、专家函询途径下形成的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特点,可优化护理管理流程,提升医护服务质量,且同时还可极大程度控制或避免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的有效性及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敏感指标 护理干预 介入导管室 服务质量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心内科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20例接受高危药品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高危药品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高危药品管理检查110次)和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高危药品管理检查115次),各1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规范存放率、口头医嘱不规范执行率、双人执行不规范率低于对照组,高危药品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内科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减少高危药品管理工作失误,落实双人执行制度,提高管理质量与患者用药依从性,可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高危药品 不规范存放率 双人执行不规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项研究的宗旨是深入分析持续质量提升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血常规检测前样本采集质量管理上的影响,目的在于增强检测成果的精确度与信赖度,进而促进临床诊疗工作的效能。方法:实施一种随机分配实验方案选取自2023年3月起至2024年1月为止,在本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并需要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60位病人,以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了一连串不断的质量提升的看护行动涵盖了从对抽血工作人员的教育、抽血过程的标准化到抽血场所的改善等各个方面,尽管这些措施并非穷尽所有可能。相比之下对照组仍然保持了标准的抽血程序。两批次的抽血样本的品质监管状况通过衡量样本污染频率、血液细胞损坏比例等主要参数来进行评价。结果:经过为期近一年的实施和观察,观察组的采血标本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明确地讲观察组中的样本污染程度与血液细胞损坏比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差别在统计上是显著的(P值低于0.05)。结论:不断的品质优化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增强血液常规分析前样本的质量监管降低样本在检验前受到污染和细胞损伤的风险,从而促进分析成果的精确度和信赖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干预 血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采血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