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入路行椎间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高髂嵴 椎间孔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应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随机分为双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的观察组(43例)与单孔鼓膜穿刺抽液治疗的对照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双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与单操作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于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施行单孔胸腔镜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或单操作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分为单孔导引组(n=21)和单操作组(n=45),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单孔导引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与单操作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单孔胸腔镜手术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法创伤小、疼痛轻。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单孔 单操作孔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5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少年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患者的分组依据,分别采用经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来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指数。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数据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治疗前腰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指数相关数据差异较为微小,(p>0.05),在治疗后相关数据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结论: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镜术后患者实施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10-2022-01在我院接受椎间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2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治疗,后者接受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术后1天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10天,观察组的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差异性,而术后10天,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

  • 标签: 桃核承气汤加减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镜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方法:将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5月收治的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40)及观察组( n=40) ,仅对观察组使用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 SAS、 SD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更高,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 结论:延续性中医护理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镜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中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术后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生理结构及疼痛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电脑随机方法下分组为两组,34例/组,一组为研究组,接受经皮椎间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一组为对照组,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理结构、疼痛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椎高度、曲度、疼痛度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颈椎高度无显著变化,颈椎曲度研究组大于对照组,疼痛度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生理结构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CT影像测量卵圆孔的最大横径及卵圆孔与棘的距离及其在CT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一2017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影像资料库中200例成人头颅CTA影像资料.在减薄层厚0.5mm的扫描图影像上,选取双侧卵圆孔、棘清晰且孔径最大的层面,用影像软件自带工具尺测量双侧卵圆孔的最大横径、长径及卵圆孔与棘的最短距离,并计算平均值。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接受射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痛患者,选择CT扫描卵圆孔横径大于影像测量结果平均值的2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7-87(63.4±6.1)岁。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双针双极射频组(14例)和单针单极射频组(12例)。两组患者均行半冠状位CT扫描,在CT影像找出资料中清晰显示卵圆孔的CT层面测量穿刺深度、角度,设计穿刺路径,根据设计的穿刺路径进行单针单极或双针双极射频热凝治疗。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200例400侧卵圆孔,左右两侧卵圆孔的最大横径分别为(5.41±0.91)mm,(5.51±0.88)mm,最大长径分别为(7.50±1.29)mm,(7.51±1.10)mm,卵圆孔与棘的最短距离分别为(2.08±0.92)mm,(2.17±0.87)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评定疗效26例患者均为有效.2组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6个月,平均10.9个月。随访期间,单针单极射频组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术后11个月复发1例;双针双极射频组14例均有效,无疼痛残留,无复发。结论在V叉神经下颌支疼痛接受颅外非半月节射频治疗前,用CT扫描测量卵圆孔水平径线可为能否釆双针双极射频模式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消融 卵圆孔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经皮椎间镜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的价值。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研究对象是因腰间盘突出症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9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10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成为两个小组,即乙组(48例)与甲组(48例)。在乙组患者治疗实践中依托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在甲组患者治疗实践中依托经皮椎间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各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探究适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甲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乙组患者,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乙组患者,示之为P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切除术 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椎间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年-2023年10月期间,我院共计收治的80例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通过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经后方入路椎间融合术(PLIF),观察组经椎间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分组探究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用时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快,结果比较P<0.05。结论:椎间入路椎间融合术在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最小化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融合术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MIS-TLIF )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LIF )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 ~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治疗组采用 MIS-TLIF 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 PLIF 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体健康评分和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MIS-TLIF 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 标签: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重度腰椎滑脱症 生活质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微创应用经神经根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TLIF术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判定治疗疗效,并对比。结果对比患者腿痛、腰痛VAS评分,治疗前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ROM、LLA,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疾病采用TLIF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出血量少,创伤性小,腰椎活动度和曲度可得到保留。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