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018年-2022年宁乡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变化趋势,总结干预措施。方法 按《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统计宁乡市2018年-2022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结果:宁乡市2018年-2022年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人数为264人,死亡率为4.70‰,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死亡儿童性别构成比为1.64:1,男童死亡率显著高于女童;死因顺位第一位为意外伤害死亡,死亡人数为109人,占总体的41.3%。结论:2018年-2022年宁乡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呈逐步下降趋势发展,男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女童,意外伤害死亡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首位原因,多措并举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是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死亡 变化趋势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准确率的因素,并提出对应的质控措施。方法:以100例乙肝病毒患者为例,均于2022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均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统计本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本组100例患者经过检测后,7例(7.00%)结果出现异常,影响结果异常的因素主要有样本因素3例(3.00%)、试剂因素2例(2.00%)和操作因素2例(2.00%)。结论:对于乙肝病毒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时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有多个因素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检验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质控措施,保证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乙肝五项 影响因素 质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文化程度者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认知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6月平顶山各地共计1000例的不同文化程度者,对其进行关于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认知情况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们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知晓情况较好,但文化程度较低者的知晓率偏低。结论我们将通过加大力度和宣传,提高不同文化程度者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正确认识。

  • 标签: 不同文化程度 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8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其中2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4%,其中21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及不适症状,使营养状况得到改善,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围术期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案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术后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并发症预防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对照组为24.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使患者临床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82-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尤其是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本院60例创伤患者护理的经验。结果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急救及护理,在护士积极、有效急救和护理下,成功抢救脱险58例(96.67%),进入观察护理2例(3.33%),死亡0例,有效的抢救时间在25—55分,平均耗时(36.5±4.5)分。结论在对创伤患者尤其是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准确性、时间性、针对性、合理性的护理和急救程序的科学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创伤患者 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这三年来收治的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分析,共有76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的研究中,对这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结果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凝血障碍、胎盘因素等。结论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和产道损伤等,针对这些因素,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产妇的病死率。

  • 标签: 产科出血性休克 临床原因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且针对性进行预防措施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8年03月收治的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将62例未表现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照组,就导致患者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同对照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误吸、抗菌药物应用以及抗酸剂应用分布率比较,观察组呈现出显著性提升(P<0.05);同对照组患者白蛋白水平、平均年龄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对比,观察组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诸多因素会导致患者呈现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象,患者表现出较低白蛋白水平、高龄、较长呼吸机使用时间、误吸、抗酸剂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以及抗菌药物应用等均会导致,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应完成预防措施研究,以获得显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效果。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9例,一组为参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另一组为干预组,采取干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满意度的95.92%高于参照组的73.74%,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6.12%低于参照组的22.44%。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患者护理时,采取干预护理模式,能够得到更高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 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围术期体温保护措施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方法 : 选取 201 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到我院 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 6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抽签法将所有患者 分成 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每组各30 例。给参照组产妇应用 常规的护理 方式, 为研究组产妇 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围术期体温保护措施 , 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期的肛温,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 结果:研究组 产妇在术后的肛温明显高于参照组,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现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 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围术期体温保护措施不仅能够提升产妇的舒适度,还能够对其进行良好的保护,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及寒战的情况,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 标签: 围术期 体温保护措施 剖宫产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5年 2月 -2017年 2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 64例资料,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 180例导管留置患者中,共出现 20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 11.1%。在感染因素上,患者年龄、带管出院、反复穿刺、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能降低血流感染率,提高治疗结果。

  • 标签: PICC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