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质量监控管理在院 际间 转运危重患者安全性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 7年1 ~12月我院 院际间 转运的 2280例危重患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管理;201 8年1 ~12月 院际间 转运的 2011例危重患儿设为试验组,实施质量监控管理。观察两组危重患儿转运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实施质量监控管理显著降低了转运过程的 护理不良事件的 发生,提高了危重患儿的转运安全性,对最终提高转运成功率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质量监控管理 危重患者 院 际间 转运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监控管理在院际间转运危重患者安全性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我院院际间转运的2280例危重患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管理;2018年1~12月院际间转运的2011例危重患儿设为试验组,实施质量监控管理。观察两组危重患儿转运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质量监控管理显著降低了转运过程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儿的转运安全性,对最终提高转运成功率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质量监控管理 危重患者 院际间转运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式及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方式,分析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进行输血治疗的 120例患者,以是否实施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为依据展开分组, 61例未实施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控制前), 59例实施了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控制后),统计、观察其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凝血因子的指标差异。结果:控制后,有 1例写错血型, 4例输血未核对,而控制前有 8例写错血型, 13例输血未核对, 5例未实施二人查对, 1例采错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控制后,有 6例严重过敏,而控制前有 9例血液污染, 4例急性溶血反应, 18例严重过敏及 1例急性肺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控制后,患者凝血酶原( 12.10±1.30) s,纤维蛋白原( 2.67±0.78) g/L,控制前,凝血酶原( 10.08±0.34) s,纤维蛋白原( 1.88±1.01)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及输血安全进行控制能有效控制输血质量及输血安全,减少输血及检验过程中由于检验不到位及控制力度不够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凝血因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站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方法在2016年9月在血站供血过程中使用关键控制点,比较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与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本血站供血中出现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出现情况。结果实行关键控制点后血液质量安全血液质量安全高危因素的出现频率较实行关键控制点前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供血过程中实施关键控制点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危险因素,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站 供血过程 关键控制点 血液质量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姑息性化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对患者生命质量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存在癌痛的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比分析两组癌痛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癌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姑息性化疗 强阿片类药物 癌痛 生命质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饮片配方质量管理对中药处方合理性及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药制剂治疗的200例患者按照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管理和中药饮品配方质量管理。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中药饮片 配方质量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责任制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护理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选取122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经随机数表法均分患者,其中单数、双数患者各有61例,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责任制护理与基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月后的心理痛苦程度评分、癌性疲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1月后显示,观察组心理痛苦程度评分、癌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化疗期间实施责任制护理,心理痛苦程度减轻、癌性疲乏评分下降,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宫颈癌 放疗 责任制护理 基础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药饮片配方质量对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及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的526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方管理,观察组给予中药饮片配方质量管理。对比两组用药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频次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饮片配方质量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中药处方的效果,降低处方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饮片配方质量管理 中药处方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云服务在医疗器械产品中的运用,是市场化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监管部门,面临的是一种挑战和监管的考验,确保云服务的安全点及审评关注点将在本文中描述。

  • 标签: 云计算 网络安全 核心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对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微生物发酵技术作为一项古老而现代的生物技术,正逐渐展现出其在合成生物化工产品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技术如何通过生物转化过程,促进生物柴油、乳酸和聚羟基脂肪酸等生物化工产品的生产,以及这些产品如何以其独特的环保优势和生物降解特性,为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新的动力。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本文将进一步展望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生物化工产品创新和功能拓展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绿色生产理念在该领域的推广潜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立哌唑干预奥氮平所致的体重质量增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将我院收录的 60名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实验组采用阿立哌唑加奥氮平,治疗 12周,测定治疗前、 4周、 8周、 12周患者的体重质量增减情况以及 PANSS阴性总减分情况,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接受奥氮平治疗患者体重明显增加,而另外接受了阿立哌唑药物治疗的患者体重增加量比单一奥氮平治疗要小;另外在评估药物疗效的 PANSS阴性总减分情况,在联合了阿立哌唑药物的治疗组其 PANSS阴性总减分明显更高。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阿立哌唑能有效抑制奥氮平所导致的体重增加,并且效果更高,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可以再临床上应用阿立哌唑来治疗精神疾病。

  • 标签: 阿立哌唑 奥氮平 体重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化优质护理对手术室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影响。方法:2020年5月-2021年3月,进行手术室护理探究,样本源自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选择82例,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细节化优质护理,比较手术室安全情况、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抢救物品准备质量、消毒隔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细节化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更为满意,值得推荐。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 优质护理 安全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药学干预在中药房调剂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中药房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25682张处方为实施前,另选取2023年1-6月开展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药学干预的26091张处方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药房管理质量评分及调配差错率。结果 实施后,中药房药房环境、工作强度、药物分类、药物保存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均<0.05);实施后,药品调配总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对中药房实施以问题管理模式为指导的药学干预,可显著提升中药房的管理质量,大幅降低中药调配差错率减少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房 问题管理模式 管理质量 调剂差错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过程中相关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践案例研究 ,提出相应的安全护理建议。方法:选择在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于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共计 1382位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分析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来充分研究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在对这 1382位儿科患者进行监督研究的过程中 ,一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共计有 732件次。在这其中 ,以护患之间的交流关系出障碍和隐患最为显著 ,占据了总体比例的 30.6%;儿科护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能力不足和技术问题的缺陷分别占据了总体比例的 19.8%、 14.6%、 11.6%;而患者极其家属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因素也会对儿科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比例不大 ,仅仅只有 9.5%比例。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发现容易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分别是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应的技术能力不充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不够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带来的问题 ,不仅仅需要通过科学化的手段来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 ,在充分取得其信任的基础上 ,更好地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环境和病情 ,帮助其尽快痊愈 ,而且还需要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减少可能会初夏难度安全隐患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儿科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以阻断护理危机发生的源头,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方法通过制度保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严格手术记录、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业务学习等途径。结果有效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危机的发生。结论通过了解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加强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防范措施的执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这种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手术室 安全护理 隐患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过程中相关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践案例研究 ,提出相应的安全护理建议。方法:选择在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于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共计 1382位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分析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来充分研究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在对这 1382位儿科患者进行监督研究的过程中 ,一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共计有 732件次。在这其中 ,以护患之间的交流关系出障碍和隐患最为显著 ,占据了总体比例的 30.6%;儿科护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能力不足和技术问题的缺陷分别占据了总体比例的 19.8%、 14.6%、 11.6%;而患者极其家属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因素也会对儿科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比例不大 ,仅仅只有 9.5%比例。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发现容易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分别是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应的技术能力不充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不够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带来的问题 ,不仅仅需要通过科学化的手段来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 ,在充分取得其信任的基础上 ,更好地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环境和病情 ,帮助其尽快痊愈 ,而且还需要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减少可能会初夏难度安全隐患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儿科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在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护理干预中应用口腔运动护理对提高喂养品质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共计274例,遵循人数均等分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处理,将137例归入参照组,执行常规喂养模式,另外137例纳入实验组,执行常规喂养模式与口腔运动护理,对两组口腔运动功能评价结果、经口喂养表现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干预后时,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正常形态评分结果更高、障碍形态评分结果与失调形态评分结果更低,差异对比P<0.05;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量更高,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护理干预中,加强口腔运动护理,能够强化患儿的口腔运动能力,提高喂养品质

  • 标签: 口腔运动护理 经口喂养困难 早产儿 喂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