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妇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实验开始前,于妇科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均被确诊为妇科类疾病,入组后采用摸球法将80例患者分配为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40,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增加持续质量改进),并使用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比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未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出现5例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2.5%,观察组护理风险更低,(P<0.05)。其次,观察组护理风险预测能力、护理风险掌控能力、总体护理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也更高,(P<0.05)。结论: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提升妇科护理风险管理力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妇科 护理风险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风险事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骨折患者在风险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随后做好对应的管理。方法:选取80例老年骨折患者,其收治时间为2018.1-2020.1月近1年间。常规组老年骨折患者采用常规风险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8.12±1.35d、13.54±1.35、20.37±2.30d,经比较,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后情况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整体效果较好。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在风险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整体情况明显改善,效果优。

  • 标签: 护理标识 老年骨折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例68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及对照两组(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完善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就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对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标记,并且对引发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结果:共31例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分析患者出现感染时环境、操作、灭菌等方面的变化,得出引发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消毒和灭菌不彻底。结论:在完成手术切开治疗后,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所处环境、医疗器械及其他密切接触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才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呼吸道护理 检测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诊护理工作当中,运用门诊细节服务模式,对患者就诊效率以及门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就诊时使用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采用门诊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挂号时间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门诊护理 导诊 细节护理管理 就诊效率
  • 简介:摘要:基层飞行员是基层部队中重要组成部分,飞行员航空兵不仅处于灾害救援工作的最前沿;同时,还担当着反侵略、反恐维稳的重要职责,其健康问题始终是部队关注的焦点。且由于飞行员工作的特殊性,在生理及心理层面承担着巨大压力,对基层部队飞行员进行科学地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飞行员 基层部队 健康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集中管理模式影响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当前在职的消毒供应室护士共74名,依照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名。对照组进行分散管理,研究组进行集中管理,对两组人员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防护意识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有3例发生安全事故,发生率为8.18%,对照组有15例发生安全事故,发生率为40.54%。研究组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护意识方面,研究组总合格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管理模式在提升消毒供应室防护意识方面作用显著,并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应当引起消毒供应室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贯彻。

  • 标签: 集中管理模式 消毒供应室 防护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在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于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7月期间,选择我院养老治疗的患者 10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养老治疗的 53例病患纳入对照组, 2020年 2月至 2020年 7月期间养老治疗的 53例病患纳入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由统一的 13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背景下开展护理服务,就两组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管理末期, 13位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护患沟通、风险评估、文书书写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末期( P< 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 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把我院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3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样本,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把新生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新生儿均为 67例,对照组新生儿选择常规护理法,观察组新生儿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情况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环境设备、健康教育、服务质量与安全与人文关怀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满意度评分,差异较大( 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呼吸暂停 0例,肠炎 0例,尿路感染 1例,颅内出血 1例,并发症共 2例,发生率为 2.99%,对照组新生儿呼吸暂停 3例,肠炎 2例,尿路感染 5例,颅内出血 6例,并发症共 16例,发生率为 28.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 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效果突出,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新生儿 病房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发生率高,且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口集中密度大,一旦发生地震等大型地质灾害,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多发性创伤伤员,特别是在伤员转运过程中,对伤员进行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在经历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地震伤员转运的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对转运前的准备以及转运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内容进行阐述,总结伤员转运护理安全管理的心得与体会。

  • 标签: 地震 伤员 多发性创伤 转运 护理安全
  • 简介:本文就出国访问所得,对我国与国外航空公司医学部门的职能与技术管理方面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我国在飞行员与空中乘务员的健康管理、招飞体检、人员训练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学习国外经验,改变我国滞后的管理模式和观念的建议。

  • 标签: 医学 招飞 体检 改变 空中乘务员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妇产科腹腔镜器械使用、保养及管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妇产科的42例腹腔镜器械使用、保养管理情况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下的21例腹腔镜手术器械作为常规组,将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21例腹腔镜手术器械作为精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的腹腔镜器械管理模式,精细组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观察两组器械的故障发生情况。结果:精细组腹腔镜器械设备没有发生故障,常规组故障的发生率为19.05%(4/21),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腹腔镜器械设备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好腹腔镜器械、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可以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检查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延长器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 标签: 妇产科 腹腔镜器械 保养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8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 180例急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 1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每组各 9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患者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6.4%,而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80.16%,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行。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探究其管理对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17年 8月 -2018年 9月我院传染科发生的 50例护理行为危险事故,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50例中,有 21例为交叉感染患者、占 42%,11例为消毒液处理不当、占 22%;10例为针刺伤、占 20%;8例为肺部感染、占 16%,在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后,其危险事件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对于传染科的护理人员而言,面对危险感染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危险感染会对患者的治疗以及生命效果均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这也就要求护理科应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从而起到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情况。

  • 标签: 传染科护理行为 感染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作用。方法:(1)抽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的500份没有应用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病案做为分析对象,命名为常规组。讨论病案信息管理中出现过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后于2018年1月实施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再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应用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后的500份病案做为对照,进行病案信息记录合格率比较。(2)抽取2016年1月份-2019年12月份一直在我院工作的40名医生和60名护士,对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前后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1)应用了病案信息管理技术以后,对照组病案信息记录的合格率为100%,高于常规组的98%。(P<0.05),有统计学意义。(2)实施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后,医生和护士对于病案信息管理技术评分分别为97.50%和95.00%,高于实施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实施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病案信息记录合格率,医护人员满意度更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 医院等级评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创新细节护理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急诊室输液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 240例,依照数字随机抽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2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 优质创新细节护理。 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干预方法,对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实验组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输液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采取优质创新细节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确保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率因此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优质创新细节护理 急诊静脉输液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划分成两组,观察组(39例,CQI管理)和对照组(39例,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更高,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要求,并探究分析其成效与进展。方法:我院从 2018年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对于 2017年度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问题,加强了急诊意识与护理培训,制定了一系列的急诊风险流程与规范手段,将取得的成效以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风险发生几率进行对比总结,并对比前后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与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汇总数据分数进行比对。结果: 2018年度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后,相应的风险发生几率降低,同时风险管理施行后整体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展开急诊的护理风险分析,可结合具体的原因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效,提升整体急诊护理的效率。

  • 标签: 急诊护理风险 原因 护理风险管理 实践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导诊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纳入的 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施以常规门诊服务及细节服务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利于提升门诊服务满意度,导诊护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及优良服务态度,从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细节服务 导诊护理 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