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外照射联合腔内装放疗已成为宫颈癌的标准放疗方式。上世纪70年代Fletcher施源器率先用于宫颈癌装治疗,历经数十年的改进,发展至近百种。本文旨在对装施源器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 后装施源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镜末次消毒能安全使用的时间段;方法严格标准的胃镜末次消毒,干燥保存,采集存放2小时、6小时、20小时、26小时内腔灌洗液标本35件、35件、35件、20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所有标本均无细菌生长;讨论按我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末次消毒胃镜,干燥保存于定期消毒的专用镜房中,26小时内直接用于患者是安全的。

  • 标签: 胃镜末次消毒 内腔染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门诊处方点评结合行政干预后的用药情况,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的门诊处方进行研究,每天抽取8张,1个月100张,共累计1200张处方。根据WHO制定的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采用行政干预方式进行处理。结果经干预后,我院的不合理处方数量、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有显著降低。结论门诊处方点评结合行政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医院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行政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凝酶是在预防和治疗肺活检术后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注射用血凝酶作为经皮肺活检术后咯血的预防,通过术前30分钟肌注和未给药组对比,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对咯血的影响,血凝酶组和对照组的咯血发生率。结果给药组及未给药组咯血发生率和咯血次数,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凝酶是在预防和治疗肺活检术后咯血简便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凝酶 经皮肺活检 咯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药学工作如何体现自身价值。方法结合医院药品实行零利率,广大药师应转变观念和工作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使广大药师在体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体现其经济价值。

  • 标签: 药品 零利率 医院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中风肩手综合征疗效。方法将190例中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和神经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微波治疗、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疼痛、水肿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7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中风肩手综合征明显改善肢体功能、疼痛、水肿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针刺,肩手综合征,神经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法,微波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碘(131I)治疗早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临床转归。方法对34例131I治疗甲亢1年内出现早发性甲减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甲亢131I治疗出现早发性甲减的患者通过信件、门诊、外院复查等方式进行长达4~19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4年,以了解早发性甲减的转归。结果(1)早发性甲减恢复组3例,占9%,2例在1年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远期随访显示,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在4年及8年出现甲减,1例甲减患者在6年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早发性甲减未恢复组31例,占91%,其中79%(26例)在131I治疗3~6个月出现甲减,5例在7~12月出现甲减,这些在4~19年一直处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结论早发性甲减中91%为永久性甲低,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早发性甲减都会转变成为永久性甲减。

  • 标签: 131碘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唑来膦酸用于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00例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入院单双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特立帕肽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唑来膦酸联合特立帕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12周、24周和52周时腰椎及髋部BMD值相对于基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12周、24周和52周时的腰椎BMD值增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髋部BMD对比显示,观察组用药12周、24周增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周时两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能够有效提高绝经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症状,联合特立帕肽治疗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唑来膦酸 特立帕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部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脑中风尿失禁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三部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两组均每日施针1次,6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部针刺法治疗中风尿失禁疗效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三部针刺法 中风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升白汤治疗放、化疗白细胞降低的临床疗效。研究对象方法将78例放、化疗白细胞降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内服自拟升白汤(处方黄精30克,黄芪30克,菟丝子6克,鸡血藤30克,枸杞子12克,当归5克,紫河车10克)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针150µg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针150µg,每天1次,两组治疗3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拟平肝活血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 标签: 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自拟升白汤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房间隙麻醉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乳房间隙麻醉与传统的肿块周围浸润麻醉比较,了解其麻醉效果及患者耐受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肿块大小、肿块个数及平均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中加药次明显少于B组(P<0.05)。2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乳房间隙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肿块周围浸润麻醉。

  • 标签: 乳腺肿块切除术 乳房后间隙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术后使用吴茱萸热敷效果。方法对我院134例结肠镜检查术后出现腹胀的患者使用吴茱萸热敷,治疗组采用吴茱萸加粗盐进行腹部热敷,对照组采用顺时针按摩腹部。结果在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结论结肠镜检查术后出现腹胀予吴茱萸热敷可有效缓解。

  • 标签: 吴茱萸 结肠镜检查术后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lon骨折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2例来我院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记录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6.7±2.8)分,总体优良率为93.75%,平均折愈合时间为(3.61±0.3)个月,术后出现1例软组织感染,无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现象出现。结论使用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具有早期功能锻炼及早期负重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后Pilon骨折 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介入的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后相关拔管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采取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取直接拔管的方式,观察组在局麻下行拔管操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拔管反应比较两组快率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慢率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7例快率反应发生原因,心衰、出血各1例,均占14.3%;血容量不足5例,占71.4%,与其它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拔管反应的患者中,药物治疗恢复11例,占64.7%,介入治疗恢复5例,占29.4%,死亡1例,占5.9%。结论局麻下行拔管操作拔管反应相对较低,对有拔管反应发生的患者,采取药物或介入的方式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介入 拔管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持续性枕位产程处理及分娩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枕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100例枕前产妇作为比较,分析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枕位组剖宫产例数明显多于枕前位组,且产程时间较枕前位组更长,产程异常情况更多(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位产程应做到早诊断、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 产程处理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小儿在感染支原体肺炎的血常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的60例临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取60例同一时进行期体检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小儿的的血常规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得两组小儿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的比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小儿血常规的变化能够初步判定小儿是否感染支原体肺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支原体肺炎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汤辅助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依降钙素及阿仑膦酸钠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补肾健脾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骨密度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骨质密度增加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腰背疼痛、腰膝疲软、下肢疼痛等症候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健脾汤能够改善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状态,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补肾健脾汤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