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全麻,治疗组则是接受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应用量以及拔管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麻醉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4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时间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单纯全麻,观察组37例,行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苏醒时间、补救镇痛使用次数和人工气道拔除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老年股骨近端骨折者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效果更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近端骨折 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单盲法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2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全麻,研究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完全苏醒时间、躁动和疼痛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其疼痛,其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床旁动脉血气分析仪对ICU患者电解质及阴离子间隙结果与生化仪准确性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376例ICU成年患者入ICU时的动脉血气分析仪和生化仪检测的血钠、钾、氯和碳酸氢根及计算的阴离子间隙(AG)结果.以生化仪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生化仪检测的血钠、钾、氯及计算AG分别为121~183mmol/L、2.13~6.77mmol/L、86~146mmol/L、1~62mmol/L;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的血钠、钾、氯及计算AG分别为114~180mmol/L、1.78~6.36mmol/L、94~150mmol/L、-7~40mmol/L.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的血钠、钾、AG均低于生化仪结果,而血氯则高于生化仪.低、正常、高电解质及AG间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的电解质及AG结果与生化仪明显不同,动脉血气分析仪测量的电解质结果不能用于AG的计算.

  • 标签: 血气分析 电解质 阴离子 重症监护病房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6.9±3.15min,对照组44.3±4.55min;观察组切口瘢痕评分为4.65±1.32分,对照组为6.70±0.75分;观察组患者满意评分为4.63±1.22分,对照组为1.56±0.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实施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乳腺下缘切口 乳腺后间隙入路术 乳腺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前间隙入路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间,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对其进行组别划分。将接受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划分到对照组,将接受腹膜前间隙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30例患者分配到观察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要比对照组短,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使用经腹膜前间隙入路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其创口较小,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成人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 前入路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84-02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 201 9 年 5 月 -20 20 年 8 月选取 62 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 入院顺序分为两组 (各 31 例),其中 31 例 实施全身麻醉, 作为对照组, 31 例 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作为观察 组,使用 SPSS15.0 比较两组 治疗效果 。 结果 观察组摆体位( T 1 )、切皮后 5min ( T 2 )、扩髓腔( T 3 )、拔管( T 4 )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 6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 结论 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身麻醉 心率 平均动脉压 疼痛 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手术在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效果显著,外表美观,瘢痕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手术 多发性乳腺纤维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腹外疝的手术治疗中采取开放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64例腹外疝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分别给予传统伤修补术和开放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 结论 给予腹外疝患者开放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效果,并发症和复发概率低,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腹外疝 开放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腰椎骨折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中筛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理想,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月时JOA腰痛疾患评分为(25.12±0.25)分,拆除内固定后X检查结果未发生椎体高度丢失或是脊柱后凸畸形。结论 腰椎骨折临床中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有助于确切恢复椎体高度和腰椎功能,避免脊柱发生后凸畸形,治疗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安全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在老年患者骨股粗隆间骨折中运用序贯法检测 0.3%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 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半数有效容量( EV50)。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 我院手术治疗的120例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麻醉。并采用序贯法从一个较大剂量开始检测,麻醉后30min内麻醉成功,下一例则减小剂量;若麻醉后 30min内麻醉失败,下一例则加大剂量;按照这个规律直至出现 7个拐点试验结束,相邻容量比为 1.13。试分析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容量和 95%可信区间( Cl)。结果: 120例病人中共 62例( 51.67%)麻醉成功; 0.3%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容量为 25.28ml( 95%Cl 21.97~28.86ml)。 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行超声引导下FICB时 0.3%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容量为 25.28ml。

  • 标签: 序贯法 罗哌卡因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髂筋膜间隙阻滞 半数有效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对NERD诊断价值的临床对比及对患者食管上皮鳞状细胞间隙增宽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此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2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诊断的健康体检者8例纳入参照组。均采用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方式。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NERD(PH+)、(PH-)组、RE组的DIS宽度更大(P

  • 标签: 食管活检 NERD 食管上皮鳞状细胞 24小时阻抗-PH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8例,常规组44例采用椎管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研究组44例选用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方案,对比两个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可减少麻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 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 臀上皮神经阻滞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8例,常规组44例采用椎管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研究组44例选用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方案,对比两个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可减少麻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 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 臀上皮神经阻滞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