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2007-2009年,本实验室对不同人群进行HIV抗体筛查,根据不同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密切掌握当前艾滋病在我市流行动态。切实为制定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作初筛试验,阳性作WB确证。结果2007-2009年HIV抗体检测共3060例。其中自愿咨询检测470例,呈阳性133例,阳性率28.3%。公共场所健康检测1205例,阳性22例,阳性率1.83%.戒毒所戒毒人员420例,阳性66例,阳性率15.7%。看守所劳教人员965例,阳性9例,阳性率0.93%。结论通过性接触是我市艾滋病传播的方式,因此除了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还应该动员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部门及社会、企业、居住小区的负责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把预防控制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抓,才能有效地把艾滋病的传播减少到最低限度。

  • 标签: HIV抗体 检测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食品安全受到当前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某市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来对该市食品卫生进行分析。方法参照相关卫生标准,文章主要选取某市销售的11大类、1200份食品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某市销售食品的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73.61%,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66.55%,这两项检测的综合合格率为60.17%。在送去检验的各类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合格率都高于抽样检测样品的合格率。食品中所含的微生物容易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当所处环境气温升高时,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几率也相对上升了。结论某市的食品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都偏低,应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

  • 标签: 食品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患儿凝血障碍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法、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50例危重患儿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等凝血及抗凝指标。结果患儿的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DD含量明显增高,ATA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DIC发生时死亡组ATA阳性率达100%。结论有较高价值。结论危重患儿凝血功能障碍、各凝血指标特别是ATA快速定量检测对DI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尤为必要,早期积极干预将使患儿预后明显改善。

  • 标签: 凝血障碍 凝血功能 小儿 抗凝血酶活性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在临床检测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4月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67例,对每位病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和病理检查。对比两组病人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经病理检查,研究对象中检查呈阳性病人54例,阴性13例。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诊断敏感度为96.30%(52/54),特异性为76.92%(10/13),准确性为92.54%(62/67)。结论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表明以幽门螺杆菌作为检测指标有临床价值,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抗原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弓形虫感染和孕妇免疫水平检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免疫扩散的方式来对弓形虫抗体阳性孕妇血清的IgG、IgA、IgM和C3的含量进行测定。在对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以BSA检测方式为主。结果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和正常的孕妇相比,弓形虫感染的孕妇,其血清中IgG、IgA等含量明显下降,而且相关的比值也逐渐下降。但是,血清中的IgM含量明显上升。结论孕妇一旦受到弓形虫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孕妇的体液免疫以及细胞的整体功能。

  • 标签: 弓形虫病 孕妇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中HBV感染情况,加强跟踪观察,对未感染者实施预防接种。方法抽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11年中检测新生16434名,检出HBsAg阳性者1061人,检出率6.46%;男生HBsAg阳性检出率为7.50%,女生为4.27%,男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2,p〈0.01);1994-1999年新生抗-HBs阳性检出率为25.01%。结论我校新生HBsAg阳性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高于女生,对大学新生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非常必要,对未感染HBV学生应当接种乙肝疫苗。

  • 标签: 乙肝病毒 携带 预防接种
  • 简介: 【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质量安全是民生的大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粮食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技术支持。本文论述了强化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针对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要求粮检测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检验技术人员强化检验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监督,探索科学地做好粮食检测工作的有效措施,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关键词】粮检测;现状;改进措施;粮食质量安全    1.粮质量检验的重要性   粮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使人们对安全的食品、健康的生命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才能确保粮的的质量安全,粮质检工作为我们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为粮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粮质量检验是一项按照一定标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粮及其制品的物理特性、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储藏品质及卫生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工作,把质量不合格,不安全的粮控制在源头,监督粮及制品安全地流入市场,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1.2有利于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在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形势下,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撑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放心”企业生产出的“免检”产品事实证明有些也存在不安全因素,粮食品生产过程中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现象层出不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粮食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社会不安与恐慌。因此,加强粮质检工作,最大限度的保障质量安全的粮食进入流通市场,才能有利于粮食产业的蓬勃发展。    1.3解决粮食贸易中引起的争议   粮食贸易过程中,经营者对对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依据我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规定,可由双方通过会检解决,也可共同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复检。所出具的检验结果是解决粮经销商质量争议的重要依据,也是解决粮交易争议的重要途径。    1.4利于粮行政执法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粮食流通管理,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服务粮食宏观调控的职能。只有对销售供应市场的粮食质量进行检测,得出准确的检查结果,通过与国家相关标准的比对,才能确定是否有质价不符,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    2.粮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的粮检验体制不够健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想要获得较好的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与规章制度的保障,对于粮食检验工作也是这样,粮食检验工作发展的根本就是要健全粮食质量管理体系。    2.2质检机构中质检人员的队伍需要加强   检验员是粮检验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检验人才队伍建设是确保粮检验工作是否顺利完成的关键,目前,在很多质检机构中,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现象比较严重,有些质检人员对检验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在工作中不会使用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和方法,导致有些机构配备的精密大型仪器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质检机构检测能力的提升。还有一部分质检人员缺乏责任心,对粮质检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使得检验工作存在人为的疏漏。综上所述,质检机构需要引进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对现有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有了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质检人员队伍,才能出具准确无误的检测数据,才能把粮质检工作做好。    2.3粮检验样品不具有代表性   样品是检验工作的对象,是一批粮的代表,其检验结果是决定一批粮质量的重要依据,要确定一批粮品质,不可能将该批粮全部检验,只能取其中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粮进行检验,以确定该批粮的品质,这一小部分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显得尤为重要。粮食作为初级农产品,不同于按统一标准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收购入库时来自不同农户,不同车船的粮存在质量的不均匀性,运输和入库过程中的自动分级、脂杂质沉降等诸多因素,其质量水平整体呈不均匀的分布状态,要找到完全有代表性的检验样品很难,这也直接影响了整个粮检验工作。    3.强化粮质检工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措施    3.1提高认识,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必须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基础,增强认识,加强对粮质检工作的监管,各级粮质检机构要从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出发,认真履行自身职责,融入到粮购销的主流市场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粮质量检验水平,切实地把好质量关。粮质量安全除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作为保障外,还需要农户科学种粮,培育优质粮的支持,各级粮质检机构还应做好粮食质量调查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的品种结构,促进农业种植结构及品种的优化。    3.2完善粮检验监测制度、粮食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遵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粮检验制度体系,吸收其他先進的管理模式,实现粮检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科学、完善、统一而权威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方法标准是粮检验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健全和完善粮检验监督法规体系,不仅要完善原则性的规定,还应补充相配套的操作方法,使粮检验监督工作有法可依,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4.结束语   随着粮食市场的发展,国际格局的变化,粮质检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质检工作为粮食流通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证粮食生产竞争公平,实现粮食市场的优化整合,只有充分利用好质检工作这道防护网,加强对粮的检验力度,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方位监控,才能有效解决我国粮质量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颖 .粮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探讨 [J].科技风, 2013( 17): 215.    [2]张卫平 .对粮质量检验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J].科技与企业, 2014( 7): 2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一次性输液接头存在的微生物,探讨感染风险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ICU住院患者共60例,对他们的输液接头的使用情况、抗生素和营养液体输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留置时间超过24小时的输液接头均行微生物检测。结果检测的输液接头一共63套,其中有7套检出了致病菌,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1.1%。其中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株真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一次性输液接头所潜在的感染风险较高,尤其是血浆、血液等营养液体的输注后,必须对深静脉的留置管路进行及时的更换和冲管,同时医护人员重视手部的清洁和消毒,从而降低输液接头相关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腹泻患者粪便进行气单胞菌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对220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细菌分离和增菌分离两种方法进行培养。结果检出气单胞菌阳性41份,阳性率为18.63%。结论从分离培养的效果观察,氨苄青霉素无盐碱性琼脂要比SS琼脂优越,此法对气单胞菌的分离阳性率较高。

  • 标签: 气单胞菌 分离方法 SS琼脂 Mac琼脂 氨苄无盐碱性琼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血糖检测在住院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将47例住院患者同时进行手指血糖和静脉血糖测定。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指血糖检测方便,快捷、结果准确。适用于临床住院患者推广。

  • 标签: 手指血糖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肽释放试验的检测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健康人群40名志愿者,测定他们清晨空腹静脉血中的C肽值,之后服用馒头100g(相当于75g葡萄糖)再分别与1h、2h、3h分别抽取两组人群的静脉血并测定C肽值。结果40例糖尿病患者C肽值高于正常人群组,(P<0.05),且峰值推迟。结论C肽释放试验检测值对辅助诊断糖尿病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并在检测血糖高低及糖尿病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肽释放试验 糖尿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 目的:重点探究和分析老年患者的血脂血糖检测结果,了解患者的具体健康水平,并做出相对应的防治。方法:着重选取我们医院在 2015年 1月到 2020年 1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老年血脂血糖比较高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包括 500例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体检报告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整理出其中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具体检测结果,然后对其进行着重分析和探究。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够十分明显的看出,老年人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指标的异常比例是特别高的,在 500例患者中有 450例都有某种程度上的血脂,血糖高的情况,占总比例的 90%,其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整体健康水平让人堪忧。其中, 76-90岁年龄阶段的各项血脂血糖异常检出率要比 60-75岁年龄阶段有更为明显的提升, P<0.05。结论:从临床调研和实践情况来看,老年人因为身体功能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很容易出现血脂、血糖等的异常情况,针对于这样的情况,要高度关注,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病的发生几率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对此要加强防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 ] 老年人 血糖 血脂 检测结果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检测结果及价值。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6月,纳入老年糖尿病共58例,随机分两组。按个体意愿接受血糖检测进入对照组,共25例;定期血糖检测进入实验组,一周一次,共33例。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FBG、HbAlc和2hPBG改善更明显,控制良好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血糖检测意义较大,需定期检测,良好控制血糖。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血糖检测 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除颤仪电池智能化检测系统,以提高除颤仪电池检测效率,保障临床治疗使用效果。方法:分析除颤仪电池检测需求情况,采用自动化程序控制、数据库管理以及高精度信号采集等方法,设计除颤仪电池智能化检测系统。结果:智能化检测系统实现了除颤仪电池检测过程中参数设置采集、计划制订及报告管理等功能,在除颤仪电池管理上实现了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了检测的自动化水平。结论:设计开发的除颤仪电池检测系统,能够规范医院除颤仪电池管理,提升医院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 标签: 检测 除颤仪 质量控制 管理系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镁的代谢与平衡失调检测。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结论高镁血症在临床中并不常见,因为肾脏对镁的调节能力很强,但肾功不全或大量静脉使用镁制而忽视对镁的监测,后果是严重的。当血清镁>1.25mmol/L时,诊断即可成立。当血清镁<0.75mmol/L时即可诊断低镁血症。当镁缺乏时,通过镁的重分配,细胞内液的镁转移到细胞外,以维持血清镁的稳定。如果血清镁已降低,常提示体内缺镁相当严重。

  • 标签: 镁的代谢与平衡失调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凝剂对APTT检测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下降,检测结果显著缩短,这是由于枸橼酸钠属于碱性抗凝剂,适当的抗凝剂比例使得血浆的ph值更有利于凝血酶的活性升高。

  • 标签: APTT检测 意义 抗凝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八种亚型的液相芯片分型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建立多重PCR扩增、核酸探针偶联及杂交检测方法,建立液相芯片分型检测方法,并评价所建立的方法。结果建立的基于液相芯片技术的丙型肝炎病毒分型检测方法能对八种亚型进行检测和分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142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通量、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实现对丙型肝炎病毒八种亚型的同时快速检测,是丙型肝炎病毒分型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液相芯片 亚型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