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6集《新军》纪实电视片,展现了当年新军光辉的战斗历程,使广大收视观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但这部电视片也有不足之处,有一些重要史实失实,其中有的严重失实。

  • 标签: 管文蔚 新四军 中国共产党 陈毅 苏北
  • 简介:17.杨金庚纂修:(光绪)海城县志该志由海城县知县杨金庚组织纂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杨金庚任海城知县,公务之余,非常留心积累当地历史沿革、山川疆域等方面的资料及县域人物事迹。适逢陕甘总督升允奏修《甘肃通志》,饬令各属修辑县志,为志编修提供资料,海城县志的编纂工作正式开始.本志的编纂过程中.杨金庚、陈廷珍出力最多。

  • 标签: 旧方志 宁夏 人物事迹 编纂过程 编纂工作 海城
  • 简介:我家祖籍在南京竹巷,从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春三月庚辰起程,农历五月中旬,来古湟北沙棠董家寨居住。初年来由,官方开荒公垦,后归其田耕牧为生。我始祖寇宣生于大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时年40岁。从南京(金陵)来古湟边陲,路经七十五天。当时路程遥远,跋山涉水,崎岖桥少,栉风沐雨,忍饥受渴,寒热无着,力行千辛万苦,沿途也有死难者。

  • 标签: 董家寨 京竹 棠川 明洪武 北沙 至顺
  • 简介:1930年11月,蒋冯阎混战结束,军阀各方取得了暂时妥协,蒋介石又调动3万兵力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1931年2月5日,红十军在方志敏、邵式平等率领下,采取大踏步跃进,迂回穿插,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术首次挺进浙西华埠。

  • 标签: 红军 蒋介石 革命根据地 军阀 方志敏 游击战
  • 简介: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因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而迁至北京,《新青年》也因之成为北大同人刊物。在同人轮值编辑中,如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所说:'你、我、独秀、适之,人,当自认为‘台柱’。'这大台柱,在文学革命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陈独秀: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陈独秀在创刊《新青年》时,通过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认识了在大洋彼岸的留学生胡适。1916年2月3日,胡适致信陈独秀:'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

  • 标签: 四大台柱 新青年四大
  • 简介:近年来,出版了种整理本《毛诗注疏》:一是北大本,整理者是龚抗云、李传书、胡渐逵;二是台湾本,整理者是周何;三是《儒藏》本,整理者是郑杰文、孔德浚;是上古本,整理者是朱杰人、李慧玲。通过以下八个方面的对比,即一,底本的选择;二,通校本的选择;三,对阮元《校勘记》的认识;,对前人校勘成果的吸收;五,失校和误校;六,标点的破句;七,引号的使用;八,北京大学出版社繁体字本平议,从而得出结论:上述本之中,由朱杰人、李慧玲整理的上古本是最佳整理本。当然,上古本也不是尽善尽美,仍有提高的空间。

  • 标签: 毛诗注疏 整理本 底本 通校本 破句
  • 简介:亭林书札,向无专辑定本。兹迳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新版《顾亭林诗文集》所收,并晚近发现之已刊布者,共得一百八十八首。其中少数属有意传世而出之以铿锵典雅之词者外,余多率尔为之,文字初不经意。然片言只语,反足窥见性情。其或款通情愫,或叙记事实,辄能见其浪游之迹履、人事之好恶、交游之向背,与乎友朋间学术之切磋。今统以收函人为纲,以札系人,复以收函人与亭林之关系,粗分类,各自成篇:曰“亲属门生”,曰“遣民俦侣”,曰“时贤硕彦”,曰“地方官绅”,所涉人物凡五十

  • 标签: 顾亭林 书札 中国 文学研究 明朝
  • 简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整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继续进行长征。当时摆在红军面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数十万敌军从面八方向红军追击、堵截和包围,红军能不能打破这种极端严峻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灵活的运动战,这就是成为经典战役的“渡赤水”。在“渡赤水”的战役中,红军三过南的古蔺县,在那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广泛的影响。

  • 标签: 中央红军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云贵高原 毛泽东 运动战
  • 简介:一、“移花接木”。即通过粘贴、镶嵌和挪移的方法,把一些旧的、残破的古玩器物部件、皮壳,粘贴到新器物上面,然后沾上土、上色,仅把真的那一部分露出来。

  • 标签: 文物 知识 收藏 移花接木 粘贴 器物
  • 简介:""的数字在中国有其特殊的意义,如大金刚、商山皓、君子(梅、兰、竹、菊)。从战国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前后出了不少的"公子",战国时的公子,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上海简称为申,就是来自春申君。明末

  • 标签: 历史四公子 我国历史
  • 简介:1980年代,张辛欣以"文革"时抄章乃器家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了短篇小说《浮土》。这段抄家经历在她新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我ME》中得以再现。不久前,章乃器之子章立凡作为书中唯一非虚构人物的家属,和本书责任编辑章德宁以及书名审定者龚应恬等3人在北京就此书的文学、历史意义进行探讨,张辛欣因身处海外,以邮件的形式参与了对话。

  • 标签: “文革” 自传体小说 80年代 短篇小说 虚构人物 责任编辑
  • 简介: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个空前激烈、日趋深刻而又涉及方方面面的变迁和转型。在大开发的西部,我们几乎每日都感受到、触摸到了这种日新月异。

  • 标签: 族别文化 东乡族 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中国
  • 简介:本文针对通行教材注一及有关论文在古籍襄释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稳妥的看法。涉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两方面。

  • 标签: 古籍训释 古汉语 词汇 语法 "恶乎待" 考辨
  • 简介: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观点。目前,'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提出'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可以预见,整本书阅读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阅读视野的影响,在指导孩子'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还存在误区。笔者以为,整本书阅读需'三重''要'。重学科关联整本书阅读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有的老师缺乏语文的学科意识和审视眼光,不作边

  • 标签: 整本阅读 阅读重
  • 简介:“文革”是一场浩劫。它不仅践踏人权,残害生命,也殃及文物。在高压的氛围中,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郑为、承名世、钟银兰等国家级鉴定家,以拳拳爱国之心,顶住恶浪,甘冒风险,保护了8万多件古代和近代的书画珍品,被人们誉为“国宝保护神”。

  • 标签: “文革” 国宝 专家 书画研究 上海博物馆 国家级
  • 简介:郭店楚简中有"善使其下,若(虫拜)蛩之足,众而不割,割而不仆."句,旧读"割"字为"害",本文认为"割"字读为本字亦通.有"窮=不(里匀)"句,本文读为"身穷不困".有"苜利"一词,本文读为"啗利".有"由礼知乐,由乐知哀"句,本文认为与的"知和以知乐,知乐以知哀"相同.

  • 标签: 郭店楚简 古文字 古谚语
  • 简介:陈独秀的第次被捕,是指1932年10月15日在上海,由于托派内部叛徒谢少珊(叛变后改名为谢立功)的出卖,当夜在寓所被公共租界军警逮捕的.

  • 标签: 陈独秀被捕
  • 简介:“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凤阳县小岗村.在继1978年摁下“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后.村民们又先后为安徽财政厅下派干部、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摁下3次鲜红的手印。1978年的红手印,小岗村为了治穷要地而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为沈浩摁下的红手印.则是小岗人为了致富而留人.是对一名群众离不开的干部的最大褒奖。

  • 标签: 小岗村 手印 “包产到户” 中国农村改革 下派干部 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