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交往中用于交流情绪情感的从属性符号,起到了非言语线索的作用。本研究从网络表情符号的界定、使用的理论基础、使用动机、传递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信息接收者对。表情符号的解释等方面进行梳理,提出未来研究应深入关注的四点内容:揭示网络表情符号的情绪表达规律及机制;关注网络表情符号使用的文化适应性;重视网络表情符号应用对青少年的影响;完善表情符号使用的测量工具,推进研究方法多元化。

  • 标签: 网络空间 表情符号 非言语线索
  • 简介:在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中,离不开对方位座次的合理使用。现实生活中,对桌子、座次的安排,人们大多注重其实用与美观,其实这些物品是人的空间观念的体现与延展,也是一种空间语言,对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人们常说:“座有座的讲究”。这里讲究座次安排是

  • 标签: 交际心理 座次礼仪 礼仪交际
  • 简介: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进一步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实验1探讨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学习阶段采用句子理解任务,测验阶段进行图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匹配和不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探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结果同实验1,说明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也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3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都采用句子理解任务,结果发现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快于未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高于未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说明前两个实验中没有出现学习效应是因为两个阶段任务类型差异较大造成的。综合3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排除策略影响后,言语理解中没有产生知觉符号表征,先前句图匹配范式下的知觉符号表征很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表征。

  • 标签: 重复启动 听力理解 阅读理解 知觉符号 命题符号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二、四、六年级小学生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的表现特征。结果表明,在言语记忆能力和言语阅读理解能力上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而言语表达能力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言语优势在四年级开始明显化,其发展倾向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 标签: 性别差异 言语能力 效应值 变异率
  • 简介: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的双任务范式,探讨了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过程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研究中操作记忆负荷和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记忆刺激消失到时间判断任务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发现,记忆负荷越大,知觉到的时间越短,韦伯比例越低,反应时间越长;ISI越短,知觉到的时间变短,反应时间越长,这表明知觉时间和反应决策是一致的,不存在累加时间和反应判断之间的trade-off。但是记忆负荷和ISI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记忆负荷和ISI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时间判断,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和时间加工共享工作记忆资源。

  • 标签: 言语工作记忆 保持过程 时间知觉 工作记忆资源.
  • 简介:旨在探讨言语中音高信息自下而上的声学语音学加工的神经机制和大脑偏侧化。发现,被动听和主动判断任务分别激活了颞叶和额叶,激活在颞极、颞上回和额下回眶部表现出明显的右侧优势。结果表明,对言语中音高信息自下而上的声学语音学加工主要是右脑的功能,言语与非言语信号的音高信息可能有相似的加工机制,支持Gandour等提出的理论。

  • 标签: 言语 音高 偏侧化
  • 简介:2-3.5岁是婴儿成长到幼儿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也是儿童执行功能及言语能力的发展萌芽期。研究通过测查北京市81名2-3.5岁儿童在固定盒子任务、搭积木任务、A非B任务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上的表现,探究了该年龄段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特点、各成分间的内部关系、以及言语能力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3.5岁期间,除认知灵活性外,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均快速发展,其中,2.5岁前后是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的重要发展时期;(2)在2-3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之间相关密切,在3-3.5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相关密切,3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内部成分关系的重要发展转折期;(3)在2-3.5岁期间,儿童言语能力呈现快速发展,并且言语能力对该年龄段执行功能各成分间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言语能力的儿童在执行功能各成分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执行功能 言语能力 2-3.5岁儿童
  • 简介:采用图-图干扰范式来考察非熟练中一英双语者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范围。实验1探讨用汉语命名时,干扰图的英语名称能否得以激活。结果发现,干扰图的词汇熟悉度高时,音译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而熟悉度低时,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语的产生过程中只能激活二语中高熟悉的非目标词。实验2探讨用英语命名时,干扰图的汉语名称能否激活。结果发现,不论熟悉度高还是低,音译词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说明在二语的产生过程中会激活一语中的非目标词。总的结果说明,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言语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语言中的非目标词也会激活,并且激活范围既受非目标语言的熟练程度的影响,也受非目标词熟悉度的影响。

  • 标签: 图-图干扰范式 双语者 言语产生 非目标词
  • 简介:指类句是传递自然界与社会知识的普遍且强有力的手段(Cimpian,2010),在儿童的概念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Cimpian&Markman,2009;Gelman,2009),并且在形成刻板印象和行为动机等其他社会认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语法,概念和因果关系归因上探讨了指类句的研究进展,梳理了指类型语言的来源,以及它在儿童归纳推理发展进程中发挥的强有力作用,并且也试图探索未来研究的方向,和中文的指类型语言研究的困难。

  • 标签: 指类句 语言 概念 因果归因 动机
  • 简介:为探讨词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形旁意识等不同层面语素意识对汉语儿童口语词汇、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对75名学前儿童进行了一年半的追踪,结果发现:(1)学前儿童的语素意识和言语技能随时间均有显著增长。(2)在控制了因变量的自回归效应后,同形语素意识对一年半后的口语词汇成绩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词素意识能显著预测一年半后的汉字识别成绩;词素意识和形旁意识是儿童一年半后阅读理解成绩变异的重要解释变量。这表明语素意识对于学前儿童语言技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语素意识 言语技能发展 学前儿童 追踪研究
  • 简介: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上的缺陷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二者机制并不相同,前摄抑制对工作记忆容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影响的也是中央执行功能。研究将最近探测任务和n-back任务相结合,直接比较被试在最近负探测和非最近负探测条件下记忆成绩的差异,以考察前摄抑制对两种障碍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被试是60名障碍儿童(阅读障碍和ADHD)和17名正常儿童,年龄均在7至12岁之间。结果发现,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正常被试和障碍被试成绩均明显下降,具体而言,ADHD和ADHD伴随阅读障碍组成绩大幅下滑(26.44%,28.44%),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和阅读障碍儿童(14.62%,15.84%),后两者差异并不明显,这说明前摄抑制是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重要因素,并且ADHD儿童更加容易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这是导致其工作记忆成绩缺损的重要原因,而阅读障碍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前摄抑制,ADHD和阅读障碍组在言语工作记忆缺损机制上存在差异。

  • 标签: ADHD 阅读障碍 前摄抑制 1-back
  • 简介:为探讨语素意识、语音意识和快速命名三种认知技能对汉语儿童口语词汇、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等言语能力发展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对74名学前儿童进行了一年半的追踪测查,结果发现:(1)学前儿童的各项认知技能和言语能力随时间均有显著提高;(2)在控制了因变量的自回归效应和其他两种认知技能后,语音意识对一年半后的口语词汇成绩仍有独特的解释作用,快速命名能预测一年半后的汉字识别成绩,而语素意识是解释一年半后儿童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变量。

  • 标签: 语素意识 语音意识 快速命名 言语发展 学前儿童 追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