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梳理,对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概括,可以给更好地研究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有益的启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破与立巧妙结合、理论的原始创新与实践的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有机统一、个人创造与全党集体智慧完美融合、政治家和学者良性互动等基本特点。它启示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重点应是蕴涵在其中的战略思想,避免把注意力放在搞数字游戏式的碎片化观点罗列或搞空泛的体系建构上;要充分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避免把兴奋点放在既违背历史又不符逻辑的文字游戏式的时髦话语堆砌上。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形成特点 研究和阐释 创新理论 启示
  • 简介:悲剧人文主义是近年来特里·伊格尔顿着重阐发的一个理论概念,本文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审美现代主义的核心要素是悲剧人文主义的建构。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始终是一个矛盾而充满张力的概念。本文从中国美学有没有悲剧观念这个理论难题入手,以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和思想为立论的基础,从悲剧人文主义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和历史逻辑,悲剧人文主义与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悲剧观念的基本内涵、呈现方式,以及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以中国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研究,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

  • 标签: 悲剧人文主义 中国审美现代性 现代悲剧 双螺旋结构 中国美学
  • 简介:19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三次融合,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辉煌,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启示: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和萌生,总是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紧密相连,总是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理论观点的交融、碰撞密不可分。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离开19世纪的背景条件,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我们无从理解马克思主义。同样,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离开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离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我们也就无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简介:毛泽东的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是一个包括方法论、理论范式、基本调查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完整体系,是在吸收马克思主叉精髓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社会调查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社会调查理论 社会调查方法 中国国情
  • 简介: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初,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0年初,"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完整表述,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报告中。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但全党认识程度和贯彻力度还不够。在全面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关键时刻,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最终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确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国家。日本学界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9—1965年的“《资本论》形成史中的《大纲》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66—1974年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的《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1975年以后至今的“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从整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 日本马克思主义 研究综述
  • 简介: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的不同版本,马克思在写作计划和思想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调整。认真梳理这种变化过程,挖掘这种修改的理论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大纲》和《资本论》之间的思想联系,而且也是我们准确定位它们历史地位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罗斯多尔斯基的《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结构调整、《大纲》与《资本论》的思想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1版与第2版的比较分析入手,客观评估罗斯多尔斯基的理论贡献和不足之处,可以清晰揭示从《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的发展历程,澄清它们之间的思想联系与差异。

  • 标签: 《大纲》 《资本论》第1卷第1版 《资本论》第1卷第2版 罗斯多尔斯基
  • 简介:闻君宝、田克勤在《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回顾大革命失败后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并将之与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入探讨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 标签: 第一代领导集体 土地革命战争 毛泽东 思想理论教育 大革命失败 革命根据地
  • 简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这个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既是正确认识发展的规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党的理论创新是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方法。群众路线既对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又对理论创新的具体实现途径指明了方向。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只有这样,党的理论创新才拥有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根深叶茂和蓬勃发展。

  • 标签: 人民群众 实践创新 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