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行血液透析患者,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肌肉痉挛、高血压、感染、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59、4.039、5.287、5.392,P<0.05)。结论对行血液透析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模式,不仅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而且还能使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血液透析 舒适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究和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小儿急性哮喘患儿中随机选取其中的6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从临床指标上来看,观察组患儿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护理效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小儿急性哮喘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促进患儿病情的康复,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哮喘 急诊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采取罗伊适应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护理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依从率为94.44%,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心绞痛患者开展罗伊适应模式进行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情况。科学合理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可全面评估患者整体素质并为制定针对性治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明确护理目标,增强临床护理效果,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 标签: 罗伊适应模式 护理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6届和2017届三年制、五年制临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介入目标教学模式,将两届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6届79名学生,教学中未实施目标教学模式,观察组为2017届85名学生,教学中介入目标教学模式,比较两届学生考核成绩、教学效果问卷评分及学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成绩都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教学效果问卷评分及学生满意度都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考核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目标教学模式 儿科 临床教学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方法运用Fishbein行为倾向模式对569名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的研究.结果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37.26%.依从者与非依从者在对坚持服药后带来的正、负影响所持的信念、对影响的评价、对周围人群对其的期望的评价及对期望的依从倾向等4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从中可发现为提高患者依从率而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人群.结论患者是否依从医嘱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由其依从倾向决定,而依从倾向由其对坚持服药这一特定行为的态度决定.由此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回归方程可用于指导制订干预策略.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依从性 行为倾向 态度 社会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5例,对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和优质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上述项目患者数分别为7、6、2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6.66%。结论优质护理能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脑血栓 优质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连续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连续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连续组患者生活质量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康复效率,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连续康复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一与照护的一种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是一项新兴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中国,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等趋势的增强,以及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临终关怀的意义日益凸现,临终关怀机构应运而生。但纵观近二十年的发展,临终关怀并没有象人们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其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陷入到几近停滞的局面临终关怀机构的发展运行情况以及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 标签: 临终关怀 人文护理模式 临终关怀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表格式护理记录模式在儿科病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责任护士分管的床位分为观察组185例和对照组194例。两组责任护士新收患儿的工作内容一致,观察组的表格式护理记录由责任护士在床边完成,对照组的表格式护理记录由责任护士在护士站完成。比较两组护理表格式护理记录的缺漏数。结果两组表格式护理记录缺漏份数、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掌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床边进行表格式护理记录较在护士站表格式护理记录准确、及时、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减少了护理记录的缺漏发生率。

  • 标签: 床边 表格式 表格式护理记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与预防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构建效果。方法本社区自2014年1月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构建临床与预防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此前的2013年实施临床治疗管理模式,对比分析2013年和2014年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治疗率、医疗费用的变化。结果2014年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治疗率均明显低于2013年,卡方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患者医疗费用明显少于2013年,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中构建临床与预防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和住院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费用。

  • 标签: 临床与预防相结合 健康管理模式 构建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流产女性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流产患者作为本次护理研究的对象,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7.50%,治疗依从率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32±4.48分高于对照组的78.42±4.76分,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产女性给予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甲状腺手术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质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外科护理措施,优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以及疼痛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以及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焦虑以及疼痛情况,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甲状腺手术 焦虑 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科护理引入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6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护理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呼吸科护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度以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呼吸科护理 预见性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护理专业学生2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进行传统教学;观察组11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床旁教学。对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请带教老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带教老师对观察组学生评价亦普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教学模式是战役中高效而实用的教学方式,应用于护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 标签: 床旁教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预防护理路径,为此类患者预后康复提供有效支持。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康复情况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疼痛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为患者预后康复提供有利条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疼痛护理 妇产科患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介绍了本社区高血压发病情况。基层一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直接担负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通过掌握预防知识和诊治常规,对社区居民做好预防宣传,对高血压患者做好登记、管理和防治工作。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站 高血压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社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社区2010年1月~2010年12月自愿参与调查及研究的社区癌症患者及其家庭56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户,观察组采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随访。干预前与干预后6个月后发放调查问卷“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和“患者及家属遵医行为调查表”,对社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进行质量评分。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庭在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二组家庭差异明显,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促进癌症患者的康复,扩大社区康复覆盖面。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癌症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2013年社区贫困妇女卫生保健服务模式的现状与发展。方法2013年6月—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地区的某社区240例贫困妇女进行调查,该文涉及的调查内容包括居民一般情况、居民疾病状况与就诊状况,也包括居民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反应。结果在240例调查女性中,两周患病的有14例,患病率为5.83%。14例女性患者都进行了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其中选择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就诊共有5例,选择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6例,选择卫生服务站的为3例。14例女性患者对于医疗设施和环境、医疗费用、医疗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医疗卫生务态度的满意度分别为50.0%、64.3%、71.4%和64.3%。结论该地区的社区贫困妇女患病率还比较好,对于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还需要相当大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快建立合适的社区医疗保障体系,切实增加社区医疗卫生的供给。

  • 标签: 社区服务 贫困妇女 卫生保健服务模式 卫生服务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在胃癌手术后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62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31例对照组和31例观察组。对照组中的患者实施常规普通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是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模式。结果观察组中在术后的焦虑、抑郁分数、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胃癌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态,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胃癌 循证护理 焦虑 抑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急诊护理管理中落实团队管理模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我院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团队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而患者对护理质量、服务质量与急诊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要显著高于模式未实施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急诊护理管理中,采取团队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管理 团队管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