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由于明代制度设计导致的理想与现实双重失意,根植于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晚明儒生重构道统论,开始新一轮儒学革新浪潮,但也导致儒生集团分裂及与皇权关系更加紧张。清初孙奇逢率先通过重构道统论来重建儒学体系,费密则通过对孙奇逢道统的展开与重构,建构其"中实之道",走向"王道政治"和汉唐儒学,体现了清初儒生建设新社会和重构儒学体系的一种蓝图。由于书生论政,外王方面,费密虽把道统论建构转化为"王道政治"构想,但除鼓励儒生更加积极、全面向专制权力靠拢外,了无新意,内圣方面,虽转化为对汉唐儒学的重视却又不从事具体考据学的开拓,所以隐而不彰。宏观来看,清学也正是在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基础上,在清朝不断汉化的制度设计中,通过各立道统的方式,各学派由此展开。

  • 标签: 孙奇逢 费密 道统论 皇权社会 儒学普范性共识 制度设计
  • 简介: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运动。实现了全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集体领导下的新的团结和统一,形成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1941年9月中央扩大的政治局整风学习会议,是延安整风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彭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了关于克服主观主义是决定党的生死问题的发言.为丰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作出了贡献。今年4月是彭真同志逝世三周年纪念,为缅怀彭真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和研究他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特刊发此文,以示纪念。

  • 标签: 主观主义 中国共产党 彭真 延安整风运动
  • 简介:在革命前夕的南卡罗来纳,爱国者和效忠派试图通过阐述政治主张,进而维护其在处理地方事务上的政治权威。在社会理论家米歇尔·福柯治理术思想的启发下,本文将考察自由黑人托马斯·杰瑞米耶审判,讨论此案件背后的政治治理术,并分析爱国者和效忠派是如何围绕它而进行政治治理术的论争与实践。以治理术为切入点,本文将反思南卡罗来纳革命前夕的政治转型。

  • 标签: 坎贝尔 南卡罗来纳 政治治理 托马斯 查尔斯顿 殖民地人民
  • 简介:西方学者认为,当前的世界是一个由“民族-国家(nation—state)”构成的“国际体系”。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民族-国家”体系也已经扩张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民族主义(Ila—tionalism)”迄今为止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最具有号召力的政治口号之一。但中国作为一个特例,在经历了引进“民族主义”话语的时代以后,却最终选择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并在现实运作中稳步发展,这表明“民族-国家”及其“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并非这个世界上的唯一选择。

  • 标签: 多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政治理念
  • 简介:本文以美国天主教传教会(TheCatholicForeignMissionSocietyofAmerica),即玛利诺神父和修士们(MaryknollFathersandBrothers)为个案,把他们在战后香港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和其美国特质相联系,希望能够在众多美国救济组织中找到共性和玛利诺会的特性,同时也是对以往"传教士是殖民主义先遣军"的看法做出评价。可以说,美国天主教传教会在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较世俗团体而言,不仅没有表现出美国天主教徒所通常具有的政治热情,反而更加注意把握在政治事件和政治方向上的敏感度,力图回避政治大环境,这就加深诠释了美国天主教爱国主义、天主教民族主义的意义。

  • 标签: 美国天主教 基督新教 国际关系 港英政府 庇护九世 主教团
  • 简介:1934年10月,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相继丧失。各路红军陆续从长江南北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艰难征途。爬雪山、过草地,披艰历险,浴血奋战,长途跋涉二万余里,胜利到达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极其光辉的一章——长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 标签: 红军长征 中共中央政治局 宣传工作 宣传标语 中央革命根据地 纪念馆
  •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精神,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设施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力度,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 标签: 未成年人 公益性 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科协 教育部 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