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防治皮革中Cr(Ⅵ)的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应用于皮革加脂过程中,能有效降低皮革中Cr(Ⅵ)的含量;在加热、紫外光照三天的过程中,皮革中Cr(Ⅵ)含量均小于3mg/kg,符合欧盟要求。

  • 标签: Cr(Ⅵ) 鞣花酸 加脂 皮革
  • 简介:研究了高pH值铬、无浸(助剂)铬、常规浸及无盐浸4组前准备条件不同情况下的铬。结果发现无盐浸后革结合铬(Cr2O3)量最大,最小的最高pH铬。无盐浸的革有合格的物理性能。

  • 标签: 浸酸 铬鞣 助剂 无盐浸酸铬鞣 铬结合 制革
  • 简介:研制了不浸铬鞣剂C-2000,皮在软化后直接用其进行鞣制,成革粒面紧实,但柔软度稍差.为使该鞣剂适用于轻革生产中,对不浸工艺平衡进行了探讨.采用加强复灰的方法,平衡浸工序对胶原纤维的作用,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强复灰5~6h后,用C-2000进行鞣制,成革柔软性、面积变化与常规鞣制相当,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比常规鞣制略高.

  • 标签: 不浸酸铬鞣 工艺平衡 皮革 鞣制 加强复灰法
  • 简介:制革工艺中会产生大量含三价铬、氯化物的废液。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制革工艺,以提高化学试剂使用效率来改善制革厂环境。该工艺研发了一种无浴系统,其中氯化钠含量最低,铬盐用量减少,提高最终鞣制温度到55℃。所制得革性能与传统工艺所得革性能相似,然而,新工艺却减少了97%的剩余铬量以及95%的氯化物排放,此外,还节省了100%的水,约78%的NaCl和32%的Cr2O3。从而较之传统工艺提高了55%的经济效益。

  • 标签: 低污染浸酸-铬鞣工艺 无浴 低盐 方案 制革工艺 皮革行业
  • 简介:以库拉索芦荟凝胶为原料,采用法研究其水解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pH为2.0,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8h,底物质量分数为6%时,水解效果最好。FT-IR分析结果表明:水解后的羧酸盐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和氨基N-H伸缩振动吸收峰都明显增强。将其用于噁唑烷革的甲醛去除中,结果表明,甲醛捕获率为30.68%。

  • 标签: 芦荟凝胶 盐酸 甲醛捕获剂
  • 简介:用氢氧化钠水解白皮粉得到水解胶原,再用乙二醛和丙烯对水解胶原进行接枝改性,然后用乙醇和丙酮对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制得铬助剂。讨论了合成时乙二醛的最佳用量,并将制得的高吸收助鞣剂应用于山羊皮铬实验,测定收缩温度并用ICP分析废液中的铬含量来调整应用工艺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实验得出:合成助鞣剂时乙二醛的最佳用量为8%,制得的助鞣剂接枝率为23.50%。在工艺应用实验中,通过鞣制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助鞣剂最佳用量为4%,此时废液中铬含量与不加助鞣剂相比减少了18.2%,同时收缩温度提高了7.2℃。

  • 标签: 助鞣剂 铬鞣 丙烯酸 乙二醛
  • 简介:笔者于1992年3月至12月,在Ward,Scarry和Diefendrof先生的帮助和指导下,在美国农业部东部地区研究中心的实验工厂,对美国罗门哈斯(RohmandHaas)公司所生产的丙烯复鞣剂,Leukotan1084,1028,974,970,FW—46及其配伍复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1.Lcukotan970对革具有良好的丰满性;Leukotan1084能改善革的松面,并对革的腹部具有良好的填充性;当Leukotan970与其它两种Leukotan及荆树皮栲胶相搭配时,则填充效果更效著(鉴定小组具有相同的观点)。2.实验的五种Leukotan产品均具有浅色效果。3.荆树皮栲胶能够提高Leukotan的复效果,特别是在改善成革的手感上,效果显著。

  • 标签: 复鞣 复鞣剂 丙类酸树脂 合成鞣剂
  • 简介:利用不浸铬鞣剂对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制后,经液处理,再用常规铬粉进行鞣制。通过DSC-TG,SEM-EDS等检测方法,分析两步法铬革样的热分解性能、纤维分散状态、铬元素分布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浸铬鞣剂在鞣制10min后,渗透深度为皮面下200um处,4h时后,可渗透至皮块断面中心,但坯革身骨较扁薄。再经常规铬粉鞣制30min后,皮块断面铬元素分布密度显著提高且更加均匀,蓝湿革的厚度与Ts显著增加、热分解温度提高、革纤维编织紧实。整个鞣制过程免去了工业用盐,大大降低了盐污染。

  • 标签: 不浸酸铬鞣剂 两步法鞣制 无盐浸酸 清洁生产
  • 简介:考察了芳香族磺酸分子结构对其抑制皮膨胀和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基于萘磺酸浸的高pH值铬方法。结果表明,芳磺酸与胶原侧链氨基所形成的离子键(-SO3^--+NH3-)的稳定性是决定其抑制肿性能的主要因素;苯环上有强供电子基团的芳香族磺酸及有强共轭效应的萘磺酸的抑制皮膨胀能力越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且酸性较弱的芳香族磺酸有更好的渗透性。选择适当的芳磺酸浸,如2-萘磺酸,可以在较高pH值下进行铬,实现无盐浸和高吸收铬,并能改善皮革的性能。

  • 标签: 芳香族磺酸 无盐浸酸 高吸收铬鞣
  • 简介:采用GaBi4模拟传统铬工艺和改性戊二醛工艺,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并结合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中心(CML)开发的CML2001分析工具,找出革工艺中影响最大的方面及每个工序对各环境类别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革工艺、电力、热能及废水处理而言,两种革工艺对9个环境类别的贡献都较为显著,传统铬工艺的贡献高于改性戊二醛工艺,表明改性戊二醛工艺较传统铬工艺对环境更为友好。两种工艺的鞣制工序对环境的危害最大。在研究开发或实施清洁化革工艺时,应重点关注鞣制工序,这是减轻革工艺对环境污染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 标签: GaBi4 生命周期评价(LCA) 传统铬鞣工艺 改性戊二醛鞣工艺 CML2001
  • 简介:用氨基化合物,乙醛酸和双氰胺树脂等分别处理浸裸皮的软化裸皮后进行少铭鞣制。与未处理的比较,蓝革收缩温度升高,废液中铭含量降低,其中以双氰胺树脂最为有较。

  • 标签: 氨基化合物 乙醛酸 双氰胺树脂 铬鞣 制革 吸收率
  • 简介:从原料皮变成毛皮制品需要经过前准备、鞣制、染整三个阶段。从组织学观点来看,毛皮是利用原料皮中的毛被、表皮和真皮;从化学组成来看是利用胶原和角蛋白部分。

  • 标签: 毛皮 原料皮 鞣制 染整 毛被 化学组成
  • 简介:用碱性艳红以及碱性玫瑰精对植相机套革的染色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染色的条件,如pH、温度、时间、浓度以及加碱量,测定染料对植革的上染率和渗透度,以及染色革颜色的均匀性和色调,确定染色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染色初期,pH3.3-3.8左右,染色50-60min,再逐渐加碱至pH4.50左右进行固色30-40min,用量2%,处理时间60min,温度40℃,液比2,中和后换液染色,成革染色性能较好。

  • 标签: 碱性艳红 碱性玫瑰精 植鞣相机套革 染色 染色效果
  • 简介:利用自制超声波转鼓,研究了在铬初期或铬末期施加超声波(23.7KHz)对铬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对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超声波对铬初期的促进作用,即铬初期施加超声波可以促进铬鞣剂的渗透和与皮胶原的结合,使革内铬含量高,革的Ts升高.鞣制末期施加超声波对铬几乎无影响.从整个铬过程来看,超声波对铬的影响程度不大.用阳离子色谱法分析铬溶液的电荷组分的变化情况表明,超声波(20KHz)作用于不同碱度的硫酸铬溶液后,铬液电荷组分的种类和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超声波在铬过程中并未改变铬鞣剂的分子结构,也未改变铬鞣剂与裸皮的结合方式,从而对铬的结果影响不大.

  • 标签: 铬鞣 超声波 阳离子色谱法
  • 简介:本文介绍了我们对碱式硫酸铬溶液及碱式硫酸铬和碱式硫酸铝的混合溶液的研究情况,我们利用离予交换色谱(IEC)和凝胶过滤色谱(GFC)进行分离.配合光学检测量和电导检测等进行检测,将分离出的馏分加以收集,然后测定各馏分中的SO24-、Cr3+,A13+的含量.并探索各馏分的光学特性。通过以上工作.摸索出了一整套铬液.铬——铝液组成研究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同时也揭示出了铬——铝液中各络合物组成的电荷分布及分子尽寸分布的情况.

  • 标签: 铬-铝鞣液 组成 分析方法 鞣剂
  • 简介:按结构将国产与进口的合成鞣剂分为3组进行复对比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的合成鞣制作用蓝坯,考查作用后坯革干燥过程的脱水、厚度变化及作用前后的Ts变化,发现了每一组内有相似的变化结果,明显的差别是在Ts值上,复及加脂前后Ts与鞣剂类型及使用合成鞣剂浓度有直接关系。

  • 标签: 合成鞣剂 复鞣 含水量 厚度 TS 后坯革
  • 简介: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蛋白,鞣制作用可赋予各种皮类一定的强度。铬鞣剂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鞣剂。尽管经过几个世纪,生产皮革的技术不断演变,而作为一项艺术工程,内含的科学却不被人们所理解。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致力于研究铬对皮蛋白的机械作用。首先,研究机械性能可说明Cr对于皮蛋白的影响。然后,通过水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皮蛋白和铬革进行光谱表征。结果表明,铬可以吸附胶原的活性位点。分子建模证实了铬可以与氨基以及羧酸盐基团反应。列出的四个方案用于描述铬与皮蛋白的相互作用。

  • 标签: 去酸皮 铬鞣革 水平衰减全反射(HATR)FT—IR 分子光谱
  • 简介:用橡椀,落叶松,杨梅,对苯二酚,间苯二酚5种多酚化合物与FeSO4结合,考察这几种鞣制体系是否可以改善铁缺陷。结果发现,间苯二酚与FeSO4结合,成革收缩温度可达91.5℃,成革色白,鞣制完成后浴液澄清,老化前成革厚度1.012mm,抗张强度8.231MPa,撕裂强度22.123N/mm,断裂伸长率48.128%,崩裂强度20.397N/mm,老化后各物性基本无变化,满足行业标准。

  • 标签: 橡椀 落叶松 杨梅 对苯二酚 间苯二酚 FESO4
  • 简介:采用传统的浸、铬工艺进行革,对比微波辐照前后铬革的物化性能,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仪器来研究微波对皮胶原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的辐照可以使皮革的收缩温度平均提高2.5℃,pH值为2.7~3.9之间时,皮革撕裂强度值平均可增加7.5N/mm,从显微观察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在此pH值范围内,微波的作用可以使皮胶原纤维更加分散和有序。这些结果表明微波辐照可以使铬革性质发生改变。

  • 标签: 微波 铬鞣化学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