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医院规模渐渐扩大的背景下,这就加大了医院中央空调运行时对能源的耗损,因此,相关人员为减少医院中央空调对资源的消耗,可在中央空调运行及管理中进行节能改造。节能改造作为医院中央空调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改造目的是节省中央空调运行时所耗能源的基础上,提高运行效率。

  • 标签: 医院 中央空调 节能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术后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原因,以及危害;结果环境温度过低、产热不足、低体温液体的使用、麻醉药物影响、生理因素等是造成低体温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及时干预、减少外源刺激等措施,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及危害

  • 标签: 全麻术 低体温 原因 危害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患者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到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给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并给实验组进行低体温预防针对性处理。记录两组患者的低体温情况,测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满意程度为98%,要高于对照组78%,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与此同时,实验组的低体温概率为2%,对照组的低体温概率为23%。结论要对手术室患者进行低体温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低体温概率,还能够得到患者的高度满意,值得在手术室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低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科室同一术者的86例胃癌根治手术病例,随机分成保温组和低温组,观察两组术后SSI的发生率。结果两组SSI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其中低温组SSI发生率为18.75%;保温组SSI发生率为3.846%。

  • 标签: 术中低体温 手术部位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复杂手术越来越多,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针对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危害,通过术前术中控制体表体腔的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深化护理内涵。

  • 标签: 浅谈围手术期 低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随机选择50例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预防手术中采取低保温体温的护理方法。结果比较分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感染率,经对比发现两组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手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低体温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生理循环,保障患者的医疗的安全。

  • 标签: 手术患者 低体温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原因、临床特征及常见损伤,并探讨有效护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原因,并给予及时、规范的保暖处理及优质护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结果135例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8.5%(25/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管插管、输入液、手术室温度过低、体腔开放、高龄为术中低温发生的主要原因(P<0.05);经积极保暖处理及优质护理干预,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结论导致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因素较多,及时术中保暖、规范性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患者 低体温 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外科手术中应用低体温护理干预,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探究分析,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患者,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患者中,而观察组患者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低体温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肛温变化情况以及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在麻醉开始前5分钟,麻醉开始30分钟以及手术完成后的1小时内,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肛温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手术过程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也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中应用低体温护理干预,不仅可实现手术过程中低体温的出现,而且可防止术后低体温的出现,临床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低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体温计与水银柱体温计在成年人中测量值的差异性,并初步确定电子体温计测定成人体温的正常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同一受试者,同时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额头温度,水银体温计测定腋下的温度,比较两者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200人接受了体温检测。测电子体温计测量的额头温度,平均体温36.22℃,低于水银柱腋下体温平均体温3654℃℃,2种体温计测量的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电子体温计测量的额温低于水银柱体温计测量的腋下温度,电子体温计确定发热的界值有待进一步确认。

  • 标签: 电子体温计测量 水银柱体温计测量 体温测定 发热
  • 简介:摘要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持续提升,这是对传统稳定直线型职业生涯模式的创新。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心理资本要素的差异化表现进行分析,探索心理资本要素对就业能力的影响。进而从心理资本培育课程、心理资本培育环境、学习评价制度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调节作用,以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持续性提升。

  • 标签: 无边界职业生涯 就业能力 心理资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复苏期间老年患者低体温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低体温发生的原因,提前调节室温、使用保温毯、对输液/输血进行加温以及严密检测体温变化等实施干预措施。结果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麻醉复苏期间对患者进行低体温的干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复苏的时间,对患者康复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麻醉复苏 老年患者 低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温毯在老年患者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作用。方法回顾以往72例老年患者,根据不同保温方式分组,常规组使用传统常温保暖,研究组使用保温毯,比较两组保温效果及手术部位感染(SSI)、寒战、低体温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1h及术毕体温对比结果显著(P<0.05);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SSI、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手术中给予保温毯可稳定患者体温,预防寒战、低体温症状,并有效降低伤口感染,临床效果具有运用价值。

  • 标签: 保温毯 老年患者 低体温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应用手术治疗已较为普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体温流失情况,这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并发症发生几率增大,因此,在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过程中对患者行以低体温护理,具有一定意义。本文笔者将对手术室低体温护理进行研究。

  • 标签: 手术室 低体温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耳温代替腋温测量体温的可行性,得出结论红外线耳温计所测耳温,可以准确地反映人体体温,而且更快捷、更安全,值得在儿科患者体温监测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玻璃水银体温计 耳温计 患儿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监测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min、45min、60min以及手术结束后体温,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86.7%,远高于对照组的51.7%,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减缓核心体温下降,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 腹部手术 核心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将干预前2015年7~9月的35例前列腺电切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后2015年10-12月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主动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前体温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体温对照组(34.62±0.35)℃,观察组(36.66±0.36)℃;术后体温对照组(36.01±0.32)℃,观察组(37.52±0.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34例(97.14%)高于对照组30例(85.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对改善护患关系有着良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电切 低体温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体温单缺陷率。方法对2016年2月在架病历体温单进行调查,利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分析原因,提出并制定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2016年6月对在架病历体温单进行调查得出本科室体温单缺陷率降低,体温单书写缺陷率由活动前的51%下降到15%,目标达成率为92.3%,进步率为70.6%。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体温单缺陷率中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体温单 缺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