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德化的主要廊桥泉州市德化县主要山多,出行困难,通过造桥,方便了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于是,德化先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仪态万千、富有地方特色的各式廊桥。

  • 标签: 德化县 泉州市 廊桥 地方特色 先祖
  • 简介:“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这是1960年10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泉州视察时留下的诗句,董老用十个字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作出了形象的描绘。这南北一条街,正是泉州百年来最繁华的中山路。

  • 标签: 中山路 泉州 侧记 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副主席 董必武
  • 简介:六、元末之前泉州的伊斯兰教(一)元末之前泉州伊斯兰教的基本持续不断发展泉州不仅是我国传人伊斯兰教较早的一个城市,也是我国内地少有的一座自伊斯兰教传人后就大体保持持续不断发展态势从而在宋元之际就达到鼎盛的城市。这之中,自然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定的原因。对其作有说服力的概述,本文尚难做到,只能零散的试举以下15条供深入研究时参考。

  • 标签: 伊斯兰教研究 泉州 宋元之际 说服力 元末 城市
  • 简介:远古时代的天水,真是个非凡之地。在以大地为中心的远古时代,地处渭河中上游的天水一带,的确是孕育了华夏文明第一片阳光的福祉之地。

  • 标签: 大地湾 阳光 远古时代 华夏文明 天水
  • 简介:说起泉州的土楼,就连泉州人都感到惊奇。因为在世人眼中,土楼已然非永定莫属。泉州土楼在哪里?什么样?笔者在跟随泉州社科联土楼课题小组经过几次翻山越岭的实地考察后,拟对泉州土楼的成因、特点等问题进行粗略的思考,并通过与永定土楼的比较来找寻泉州土楼的价值。

  • 标签: 土楼 泉州 价值
  • 简介:在北京西直门内大街赵登禹路北口,有一条小巷,叫八道胡同。这条胡同同北京许多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的笔直修长胡同大不相同。迈进胡同拐进八道以后,就感受到里面特别窄小、弯弯曲曲。八道里大多是一般的普通民居,没有大宅门,大多是小门小户,房子也都不高。比较大的院子是八道的11号,是周氏兄弟的故居,是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的住宅。当地的老人们称此为周家大院,是鲁迅先生1919年为安置全家,在卖掉浙江绍兴新台门的祖居老宅后购置的。

  • 标签: 浙江 绍兴市 胡同 周作人 北京 鲁迅
  • 简介:《郑和研究》编委会主任时平先生给我来信,因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参与发现和考证锡兰王子在泉州的后裔及遗迹.要我综合一材料给《郑和研究》。我虽是陆陆续续多次听到王连茂馆长和一些研究人员介绍过,只当一些消息听过。要提供出材料,我又找了学术部、考古

  • 标签: 郑和研究 后裔 遗迹 考古 泉州 考证
  • 简介: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撰联赞欧阳詹“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明代理学名臣、乡贤蔡清为《欧阳行周先生文集》作序谓:“白是,闽士始知所向慕,儒风日以振起,相师不绝。迤逦至于杨龟山(杨时)、李延平(李侗)辈,分河洛之派,授之朱子,而正学大明,道统有归,吾闽遂称海滨邹鲁矣。

  • 标签: 地理分布 人才 州府 明代 欧阳詹 理学家
  • 简介: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闽南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历史上闻名的东方贸易大港.在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南朝史籍中开始有泉州与国外的往来记载.唐代后期泉州已经成了南方重要港口之一。两宋时期.泉州港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至元代进入极盛时期.成为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贸易大港。明清两代,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逐渐衰落.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港 海洋文化 海外贸易 亚历山大港 东南沿海
  • 简介: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一年半时间里,笔者荣幸地参与了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文物史料的征编,对侨乡的红色记忆久久不能忘怀。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当年充满血染风采的泉州华侨抗战记忆,是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一部启示录。泉州华侨抗日救亡团体的广泛建立及其活动席卷南洋华侨界的抗日救亡运动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泉州华侨以“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民族一条心”为行动口号,建立了许多抗日救亡团体。

  • 标签: 泉州华侨 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历史博物馆
  • 简介: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接受日本投降的盟军最高司令,并代表联合国主持受降签字仪式。中国国民党政府为会同盟国接受日本降书,也很快指派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为团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东京代表中国政府受降。徐永昌生于1887年12月15日,山西崞县(今原平)人。他14岁时,父母兄姐相继病故,后投身毅军,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先后进入随营学堂讲习所与北京陆军大学,曾任国民革命军

  • 标签: 徐永昌 日本投降 日本天皇 杜鲁门 裕仁 崞县
  • 简介:龙与凤的高贵与形象,深植于民间百姓的思想中。无论皇宫、寺庙,还是官邸、豪宅,乃至民居里的雕像、瓷砖、壁画皆有它们的身影。在植物界中,傍龙附凤的并不罕见。在泉州以龙凤命名的树木有"龙眼树"与"凤凰木"。龙眼树:龙的身姿,树的眼眸福建泉州南安有一片一片龙眼树,只见它们枝干像龙一样蜿蜒向上,向着天空生长、攀爬,那是一种向上飞翔的姿势,那是一种固态翔姿的定格。

  • 标签: 龙眼树 凤凰木 植物界 南安 凤凰树 攀爬
  • 简介:从浦城老区乡管厝,沿着傍山逶迤的公路向前,是狭长的庆元山山谷。80多年前,粟裕同志曾指挥红军在这里取得了"南长大捷"。为开辟浙西南龙浦边游击根据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从赣东北根据地出发,

  • 标签: 粟裕 指挥 中国工农红军 东北根据地 浙西南 刘英
  • 简介:文章简要论述了清康熙统一台的形势、策略与过程。先是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大有功于中华民族。但时移势异之后,郑氏子孙在台湾变成地方割据势力,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康熙本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频频遣使过台招抚郑氏,与之谈判。然郑氏拒不就抚,坚持割据立场,甚至谋求海外独立。康熙遂决计以武力攻取台湾,而在澎湖一战大捷之后,仍兼行招抚政策。郑氏势穷力蹙,慑于兵威,即纳土归降。康熙完成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促进了台湾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东南海防,有利于抵御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

  • 标签: 台湾经济 郑经 施琅 姚启圣 台湾问题 刘国轩
  • 简介:1945年9月4日夜,一架美军C-54运输机降落在上海江机场。这架飞机上的主要人物是中国军队第三方面军的两位副总司令张雪中和郑洞国。他们前来接收被日军占领了8年的上海。27岁的上尉参谋黄仁宇和其他24名军官士兵也在这架飞机上。

  • 标签: 军用机场 江湾 中国军队 主要人物 运输机 郑洞国
  • 简介:这是一个家族的苦难历史,也是回回民族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回族老人说,他们是苦芦的人。“苦芦”在何处?为什么老人们对它是那样的怀念?这些问题常常挂在我的心头。这几年,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一些“苦芦”人后裔,也看到了一些历史资料,在人们的言谈中,在一些星星点点的文史记载中,我才了解到了“苦芦”这个地方,了解到了“苦芦”回民的来龙去脉,也更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许多回族同胞提起它是那样的辛酸,那样神往……

  • 标签: 历史变迁 回回民族 历史资料 近代史 老人 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