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采访说明:这里发表的,是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对杨荫浏先生的采访记录。这份记录压在我的抽屉里已经三十多年了。今年正逢杨荫浏先生逝世30周年,又是音乐研究所成立的60周年,因此我将之公开发表,作为纪念杨先生和研究杨先生的一份资料。

  • 标签: 杨荫浏 采访录 20世纪70年代 采访记录 80年代 研究所
  • 简介:2014—2015学年,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创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特聘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晓生教授与旅法作曲家徐仪教授来我院进行系列授课和讲学。赵晓生教授为研究生、本科生其开设了涵盖作曲、钢琴和音乐学多个领域的“六艺”系列课程(《传统作曲技法》、《太极作曲系统》、《钢琴演奏之道》、《钢琴经典导读》、《巴赫键盘研究》和《音乐活性构造》);徐仪教授开设了《频谱音乐》等课程。

  • 标签: 《传统作曲技法》 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创作 上海音乐学院 博士生导师 作曲家
  • 简介:94年出生的杨旭文应该算是娱乐圈的“半熟新人”了。他在《美人制造》、《青云志》等热播剧中部出演过角色,又在电影《纽约纽约》、《坏蛋必须死》中展现过演技,在将于今年播出的新剧《钟馗捉妖记》中,他将化身“少年钟馗”,展现不一样的荧幕形象。

  • 标签: 娱乐圈 纽约 钟馗 电影 演技
  • 简介:1.第七届全国音乐理论期刊工作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前排左起:明言、黄汉华、陈荃有、洛秦、赵志扬.杜晓十、曾遂今、蔡际洲、温永红:后排左起:吴志武、胡育蓉、张延莉、白丽容、朱默涵、张萌、杨健、李姝、萧舒文、李一茜、郭威、王晓俊、梁铁祥,2012年11月9日)

  • 标签: 图片报道 华南师范大学 期刊工作 音乐理论
  • 简介:我是1928年农历11月24号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县,按照在单位填写的档案记录,我是1929年的,因为当时不太在意,所以一直是按1929年填。后来,还是碰到我的小叔叔说起,他和我的年龄刚好相差10岁,这样一推算,才确认了我的出生年份。而那时都已经退休了。

  • 标签: 音乐人生 实录 采访 档案记录 广东省
  • 简介:美国指挥家休·沃尔夫(HughWolff)从1997年起担任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的“灵活性”和“多元化”成为与乐团合作的两全重要特征——将传统的演奏方式应用在这支现代交响乐团上,从而在古典主义、早期古典主义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挖掘出许多早已被人遗忘的曲目。与此同时,他还令乐团对现代主义怍品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解。

  • 标签: 美国 乐队指挥家 休·沃尔夫 人物采访 指挥生涯 肖斯塔科维奇
  • 简介:音乐“园丁工程”──国家级音乐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阶段已经结束。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学员究竟有何收获?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两次同首师大培训点的学员进行了座谈。大家围绕着“新世纪音乐教育,需要新型音乐教师”这一主题,发言踊跃而热烈。学员们认为:教育观念新、教育方法新和教育技术新是新型音乐教师的主要标志。教育观念新三个月的学习,学员们感受最大、体会最深的莫过于音乐教育观念的全面更新与转变。以往,他们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多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方面,教学实践也大都采取传承式的方式。这正如吉林省长春市学员吴家凯所谈:“目前,相当多的音乐教师,教育思想陈旧,教学模式死板。这既束缚了教师的‘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音乐课缺少生气和想像力。”山东省高密市学员仪国防对此颇有感受,他说:“学习之余,危机感、紧迫感油然而生。以前对自己教学上的僵化和不足认识不到,通过培训认识到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的确需要改变,不然会贻误后代。”座谈中,许多学员都对音乐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谈了自己的全新感受。江苏省无锡市学员陈建安说:“杨力、周荫昌、吴斌等领导和专家的报告都谈到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各位教授在讲课中也都...

  • 标签: 园丁工程 工程系列 教师音乐
  • 简介:奥尔加·科恩(OlgaKern)告诉我们,她第一次听到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在一张范·克莱本演奏的唱片中,“我父母曾在范·克莱本获奖的那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上听过他的现场演奏”。

  • 标签: 科恩 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 独奏 巡演 中国
  • 简介:北京国际音乐节自创办二十年来,艺术总监一职首度出现轮替。2018年,余隆从第二十一届音乐节起正式卸任,未来将以艺术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继续为音乐节服务。新任的艺术总监为目前担任音乐节联合节目总监的邹爽。按照国际惯例,音乐节艺术总监一职将推行轮值制,每届任期四年,任期不得超过两届。二十年前的1998年,当余隆刚刚创办北京国际音乐节时,是一个只有三十四岁的年轻人;而现在,邹爽以同样的年龄接过了音乐节艺术总监一职。

  • 标签: 国际音乐节 艺术总监 “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 北京 采访
  • 简介:东巴音乐是东巴教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使用于东巴教法事仪式、道场仪式中的器乐音乐、舞蹈音乐及吟诵、唱诵东巴典籍的唱腔音乐三类。2011年7月28日与著名东巴学者和力民先生进行了一次有关纳西族东巴音乐文化传承及现状的访谈。通过本次访谈,对有关东巴音乐文化的传承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东巴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等相关问题。

  • 标签: 东巴音乐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发展
  • 简介:冠军曾有中国老师颁布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岛)决赛结果,安排在全部六位进入决赛选手分两天进行协奏曲比赛进行完毕之后。尽管最后一名选手将规定演奏完毕的时候,已时近午夜。但是很多观众仍不舍得离开而坚持要到最后,他们要等待评委们的最后评断,等到评委会宣布最终的成绩。在半个多小时的等待中,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了那些关心这次比赛、关注最终成绩的各方人士的不同情绪,看到了各种不同的表情:有期待、有焦虑、又担忧……尽管那段时间的剧场内可以自由活动,也没有任何禁忌,但剧场内外却一直是静悄悄的。所有的人交谈都是轻声低语,小心翼翼,唯恐说错了话,伤了什么人。亲历了这种场面,确实让人记忆深刻。终于,林耀基先生率全体评委出现在台上,在那强大的现场作用下,所有人的心都仿佛提了起来。林耀基先生好像格外理解台下观众的心情,他并没有作吊人胃口的噱头,而是表情平静的微笑着逐一朗读了获奖名单:希尔德·希蒙娜·拉姆斯玛(荷兰)、王之炅(中国)、朱丹(中国)、宁峰(中国)……获奖名单宣布后,记者采访了冠军获得者,来自荷兰的希尔德·希蒙娜·拉姆斯玛。这位被青岛媒体喻为“美女选手”的冠军,可能还一时没有进入“冠军”的角色。对于一拥而上的媒体包围和提问,她略...

  • 标签: 国际小提琴 国际规范 小提琴比赛
  • 简介:赵:那能否再谈谈关于音乐素质的培养?因为钢琴教学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把音弹对,还需要告诉学生很多作曲家和作品文化背景的知识。史:没错,这确实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声,以及和声的规则。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要有能够听的能力,关于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我称之为"深度听觉"。除非你能先在耳朵里听见,否则你不可能弹好任何一首曲子。

  • 标签: 钢琴教育 斯考特 美国堪萨斯大学 音乐素质 钢琴学生 视奏
  • 简介:很多人都表示当代音乐"很难听"或者说"很难听懂",作为一个作曲家,苏凡凌几年前就对自己说,这种难懂难听的音乐绝不能再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她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创作出"既具时代感,又好听;既独特,又要让听众感到‘惊艳’"的作品。

  • 标签: 当代音乐 作曲家 作品 华人 采访 时代感
  • 简介:作为一名年轻的爵士乐歌手,洪峥一如我想象中的那样青春靓丽,开朗活泼。然而,她却告诉我,学习音乐的道路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般只有轻松与欢乐。去美国留学时,她几乎患了“社交恐惧症”、,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大门不出,拒绝和外界的交流,这种孤独和无助的状态直到两个月后才渐渐好转。

  • 标签: 爵士乐 歌手 采访 即兴 社交恐惧症 想象
  • 简介:基层取经恳切进言珍惜机会众采博收记者见到,本次展演汇聚了一大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小提琴教师,为他们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一起团聚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得以相互晤面,畅谈教学经验与体会,直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酸甜苦辣,几多感慨,几多期许,一吐为快,乐在其中;

  • 标签: 小提琴 教学研讨会 展演 少儿 北京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