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缘发于主客分离、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上的西方绘画,对物象的认识和表现也贯注着科学思维的印痕,即使在神学盛行的时代也不例外。所以无论西方绘画后来怎样发展,图形如何抽象,由于进入艺术的门径不同,始终与中国的写意理念南辕北辙……

  • 标签: 西方绘画 主客分 书画艺术 写意精神 价值取向 陈航
  • 简介:前些年,文艺界曾风行“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念,出现过一批强化形式感、甚至纯然玩形式的各门类艺术品,对于建国后长期误作政治传话筒的中国文艺找回艺术性不无积极意义。但,凡事都有个“度”,矫枉过正则犹未矫。近来,美术界有人又提倡绘画就是绘画,它承载不了那么多伦理、思想或道义的东西,应让它纯化自己的绘画形式本位。笔者以为这种提法有待商榷。

  • 标签: 中国绘画 绘画形式 形式感 美术 艺术品 有意味的形式
  • 简介:自魏晋到今天1600年间,中国仕女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魏晋初期发展到盛唐时期的第一个高峰,仕女画在这500年里逐渐形成并延续中国绘画的线描传统;第二个时期是从宋代到明清的继承发展到没落;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直到今天,出现的是百花齐放的改革创新。

  • 标签: 仕女画 审美取向 魏晋 “新文化运动” 中国绘画 盛唐时期
  • 简介: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是千百年历代文人所悟出的真理,真理无非是实践的体会。那么山水画创作更要"行万里路",吸纳万物之灵性,只有到生活和大自然中才能发现审美取向的实质性东西。但是。有一点可以明显感觉到,如果在不同程度上失去生活基础的一面,片面追求视觉效应和笔墨技巧,往往就偏重于强化形式感了。在山水画创作上,直观面对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感受,是初创山水画最关键性的第一印

  • 标签: 审美取向 山水画创作 自然景观 笔墨技巧 视觉效应 生活基础
  • 简介:本文旨在采取另一种范式叙事方式,将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从人类学理论范式中独立清晰出来。同时将艺术人类学活跃时期的20世纪90年代至当代的艺术人类学思潮,置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史的长河之中透视。理解艺术人类学从文献到器物,再到艺术文化意义研究的历程,分析艺术人类学从历时共到时再到互动的变化,剖析从审美到社会再到文化的范式取向。叙述艺术人类学主要理论范式,即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历史特殊论、功能学派、结构主义、阐释人类学、反思的艺术人类学范式。同时,在繁缛的跨学科中厘清艺术人类学的不同文化取向,即审美取向、社会取向及文化取向研究。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理论 范式 取向
  • 简介:文人篆刻刀法观的本质是对“笔墨”的追求,由于印家对此的不同理解以及在刀法实践上的差异,形成了三种取向:以宋元为尚;以秦汉为尚;以书法为尚。从三宗的成功实践与理论支持中,证明了刀法的独立价值。反观这一历史脉络,对后学者的篆刻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文人篆刻 刀法观 取向
  • 简介:车体广告作为一种户外广告受到了很多商家的青睐,成为商家追求经济效益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车体广告以其字体、颜色、版面等方面的独特表现性结合人、社会、环境经过加工、处理,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充分地发挥了车体广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 标签: 车体广告 表现特征 价值取向
  • 简介:这年头谈艺术市场,主角是市场,艺术是配角,玩得好的是市场,是市场艺术,艺术在这个领域充其量也就是资金流动的一个载体。谈艺术市场,要把眼球放在主要人物身上,千万不要为配角的被冷落而顾影自怜,如果那样就本末倒置,不识时务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的价值取向”就是一个利益取向,虽然其中可能掺杂着一些其他目的,但主要的驱动力是逐利。

  • 标签: 艺术市场 价值取向 中国当代 评说 资金流动 主要人物
  • 简介:一、导言艺术的当代性建构是艺术在本体和价值两方面为适应时代发展所作出的变革和拓展。艺术"正价值"是指对社会架构形成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的价值因素,"真善美"是其的高度概括。当前的情况是艺术上的"正价值"取向受到挑战,传统所珍视的积极的价值观遭到轻视与背弃了。本文通过讨论当下艺术价值取向的问题,回顾艺术史发展中价值建构的大体发展方向,得出中国艺术的当代性建构要坚守"正价值"的取向

  • 标签: 艺术价值取向 正价值 当代性 价值因素 价值建构 中国艺术
  • 简介:美院图书馆的采编是为本院美术师生服务的。美院师生对书籍的要求,既与普通高校师生有共同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到底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特殊性呢?本文将试图加以探讨。但仍准备将其重点放在特殊性的探讨上。并结合一些调查统计数据,努力对订书取向的问题加以较为科学的阐明。

  • 标签: 院图书馆 美术院校 中国美术 专业图书 特殊性 高校图书馆
  • 简介:本文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辨析我国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阐明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定向和价值选择,进而提出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应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的教育哲学理念,以期为当前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厘清思路、辨明方向,更好发挥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 标签: 高校 艺术创新型 人才培养 价值取向
  • 简介:纵观20世纪的中国社会.是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社会变动最为剧烈的一百年。从社会体制到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巨变。改革中国画的呼声也从20世纪初,一直喧闹到了21世纪。这过程中也的确不乏变革的因素。写实主义的思潮从西方引入后,也给蔑视“形似”的传统中国画带来了某种新的成分。而且,这种从建立在透视学.结构学、解剖学之上的写实主义中国画也的确流行和时髦了几乎大半个世纪.成为20世纪中国画的最主要的倾向。

  • 标签: 造境 探求 取向 写实主义 20世纪初 传统中国画
  • 简介:这篇文章发表于50年代初,是贡布里希用德文撰写的、最有特色的理论文章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用如此短小的篇幅,却把内容和材料都十分丰富的艺术科学给我们交待得一清二楚。它不仅涉及了艺术科学的定义、描述了它的产生和发展,而且还批评了这个领域的各个流派的得失,最终指明了艺术科学的任务和目的。读完此文,相信莫雷利、里格尔、沃尔夫林和瓦尔堡等名字,对读者不再仅仅意味着名字。本文译自马丁·许尔利曼编《艺术的神密岛》[MartinHǖrlimann(Hrsg.):DasAtlantisbuchderKunst,Zǖrich1952],第653—664页。

  • 标签: 艺术科学 瓦尔堡 沃尔夫林 里格尔 贡布里希 利曼
  • 简介: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纷纷在国内外拍卖会上频频亮相,屡有佳绩,海外的一些颇有名气的画廊和拍卖行也陆续涉足这方面的经营。这种市场情况表明,国际与国内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呈崛起之势。市场作为艺术的一种生存环境,一方面反映着客观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掺合着主动性很强的投资意向,其中不乏投资者利用价格炒作等市场运作手段来刺激需求、制造需求,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价值取向。那么,就目前情况而言,当代艺术市场在艺术方面表现出哪些类型的趣味和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都是哪些人或哪些势力在充当“操盘手”?其背后又有着怎样一些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或文化战略上的意图?请看各家说法。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市场取向 力量 资本 价值取向 社会意识形态
  • 简介:明清文人画构图中,画面内容与题画诗、文人印相映成趣。印跋不仅抒发作者情思,也成为丰富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实例,针对明清文人画中印跋在构图中的作用、与画面的关系,从社会阶层、学术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在明清人物画中的审美取向。为当今绘画创作、构建本民族特色文化价值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诗词印跋 构图 明清人物画
  • 简介:通常认为,艺术与科学属于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展现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面貌。但在更深层次上,两者又是内在相关的,都是人的主体能力的彰显。如李政道先生所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近几十年来,艺术与科学领域里发生的深度变革促使它们在多个层次上发生了交叉和融通。

  • 标签: 艺术与科学 思维方式 主体能力 人类活动 科学领域 李政道
  • 简介:今年二月中旬,本刊主编刘正成先生应中国科技大学之邀举办书法艺术讲座,因而得以拜会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并就科学与书法艺术进行了采访,继而又邀请了八位热心书法艺术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关于科学与书法艺术的座谈会。科学家们对艺术和书法的热衷,以及其深刻的哲学认识,对书法艺术工作者具有相当的参照价值。本刊委托中国科技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王祥副教授将录音整理成文,并经谈话者本人审阅后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书法艺术科学家 科学书法艺术 科学家谈
  • 简介:通常认为.艺术与科学属于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展现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面貌。但在更深层次上,两者又是内在相关的,都是人的主体能力的彰显。近几十年来,艺术与科学领域里发生的深度变革促使它们在多个层次上发生了交叉和融通。在传统学科边界不断被打破,跨学科研究领域不断生成的研究趋势下,对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融通与碰撞进行探讨就有了理论必要性。

  • 标签: 跨界 融通 科学 艺术
  • 简介:西方美学从古希腊开始就奠定了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当时的哲学家提出宇宙的本原是数,数的和谐关系构成了宇宙网络,而美就是这种数量关系的显示。美是可以描绘成被感受的对象的,在这一方面没有什么能够与造型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相匹敌的了。表现数的可感形式和数学逻辑,构成了西方艺术科学的再现客观世界的形式主义基础。在古希腊,“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1)的数学原则,被广泛运用在艺术的摹仿中,不朽的《米洛的维纳斯》、《执矛者》和《拉奥孔》等雕塑作品便是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光辉范例。亚里士多德认为:“那些人认为数理诸学全不涉及美或善是错误的……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和明确’,这些唯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又因为这些(例如秩序和

  • 标签: 西方艺术 现代艺术 数学原则 物理光学 现代派艺术 绘画
  • 简介:“桥社”诞生一百周年期间,德国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关于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展览和艺术研讨会。2005年底,笔者有机会随中央美术学院易英教授为团长的中方代表团,赴德国柏林参加纪念“桥社”诞生一百周年“中德表现主义及当代美术高级研讨会”。

  • 标签: 西方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 审美取向 表现主义绘画 欧洲 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