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经常出现在有损听话人面子的话语之前,具有面子补救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与“不是”的元语否定功能密切相关。“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中“不是”否定的是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性质的一种判定,说话人将其引述过来并用“不是”否定其合宜性。汉语中的“元语否定一事出有因”语义模型使得说话人在说出“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时总是预设了自己对听话人实施面子损害行为的某种客观原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听话人的面子损害,是一种积极的语用策略。

  • 标签: 元语否定 不是 “不是我说你” 语用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香瓜子'的来源与向日葵、葵花子、瓜子等词有关,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受类推作用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发生词义感染、错合感染、缩略等变化.作为一个个案,它对研究汉语词汇成分的特殊变化和古今汉语词汇语源的考察有典型意义.

  • 标签: 香瓜子 非理构词 词义感染 错合感染 缩略
  • 简介:<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成问题,公理一个。但说到语言又是思维的桎梏,恐怕难以通过,形成共识。而事实上语言符号与对象之间的不等式却司空见惯,尤其是在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里常常最为活跃,每每突破规范而张扬,在特定的语境中又显得非常必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超规范的美的言语事实得以产生、更新、发展?这个课题太大,工程艰巨。原来,人的言语交际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诸如感知、联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均在起作用,而这些心理活动过程的本身又是复

  • 标签: 变异修辞 心理过程 关系联想 接近联想 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
  • 简介:论文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了动量词"顿"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动量词"顿"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 标签: 动量词 认知
  • 简介:本论文遵循兼顾代表性和权威性、时间连续性和参验性以及收词数量和覆盖面的原则,选择于根元、周洪波、亢世勇和刘海润主编的三部词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跟踪调查法,研究新词语产生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除引论和结论外,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 标签: 新词语 产生和发展 跟踪调查 覆盖面 连续性 论文
  • 简介:摘要Grice的合作原则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遵守的普遍原则,然而巧妙的违反合作原则却能达到良好的幽默效果。优酷土豆自制的“网络神剧”《万万没想到》一经播出便成为现象级作品,这部总播放量却突破10亿大关的网络迷你剧,甚至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特别关注。本文试从违背合作原则角度,探讨幽默效果的产生,并赏析该剧的幽默效果,为语言学习者和爱好者理解幽默提供一个视角。

  • 标签: 合作原则的违反 幽默 《万万没想到》
  • 简介:法国现有在semiologie名下的结构论符号学和在semiotique名下的巴黎符号学学派符号学。本文探讨了后者产生的理论依据和其在格雷马斯发表《结构语义学》之后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该学派的基本理论主张与应用范围,展现该学派与结构论符号学在理论和操作上的区别。巴黎符号学学派如今已成为法国符号学研究的主流,搞清楚这一流派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对本土符号学研究的发展大有裨益。

  • 标签: 巴黎符号学学派 语言 言语 系统 过程
  • 简介:“窠”的本义是鸟兽穴居的地方。通过隐喻和转喻,名词“窠”具有多种意义,并逐渐发展出两个量词用法:用于计量印章和印章所印的痕迹的“窠1”和用于计量植物的“窠2”。“窠2”后来又发生了逆语法化,具有“植株”的意义。由于受汉字形声字形符标记汉字所指事物意义类属之功能的影响,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形声字“棵”来代替“窠2”。

  • 标签: 量词 隐喻 转喻 逆语法化“窠”“棵”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分析上古到魏晋南北朝初期“恶、安、焉”的演变过程认为,某些疑问代词的兴亡实际是其语义功能系统内部力量抗衡的结果,而这一变化又会受整个语言系统的影响,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恶、安、焉”经历了由繁荣到消亡的过程与此同时新兴疑问代词“那”则以“奈何”合音形式出现在反诘疑问代词系统,经过短暂的共用阶段,最终“那”(哪)成为近代乃至现代最主要的反诘疑问代词。

  • 标签: 疑问代词 语义功能 抗衡 双音节形式
  • 简介:字母词在话语中运用,其产生有话语层面的动因,具体表现为屈从动因和捍卫动因。其中屈从动因可以分为外部屈从和内部屈从,捍卫动因可以分为能指捍卫和所指捍卫。动因不同,支配字母词的生成规则也不尽相同。由动因引发的生成规则,生成字母词的“原型”。字母词“原型”在话语中运用时,有时直接以“原型”形式进入语用场;有时则受到汉语本体影响,与某些汉语成分发生一定的联系。通过规则控制,可以圈定字母词的范围,发现字母词的不同用处,为字母词的规范和教学奠定基础。

  • 标签: 字母词 话语 生成规则
  • 简介:养蒿苗语有一套送气清擦音sh,ch,fh,xh和lh。文章通过苗语同源词的词形比较和对中古汉语借词词形考察,发现这套送气清擦音是由同部位的不送气清擦音s、c、x和l演变而来。这是一种非常规的、从无标记音向有标记音的逆向演变,其产生的动因是系统内部的推链作用促成的,是发音的经济原则和音系保持最小对立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黔东苗语 送气擦音 动因 推链效应
  • 简介:文章通过讨论分析“来”从趋向动词到焦点标记词的语法化历程,确认其内因是动词结构“VP1+(NP1)+来+VP2+(NP2)”提供的句法格式以及“来”在该结构中表空间位移义的语义消退;在与“是”语法化为焦点标记的过程比较后,认为句子焦点的位置和焦点结构的变化是促成焦点标记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来”语法化焦点结构 焦点标记
  • 简介:摘要幽默,是一种情绪,一种态度,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功能等。而情景喜剧,富含幽默搞笑的人物对白,为言语幽默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语料,极具研究的价值。本文从语用学角度的合作原则出发,选用一经播出便受到广泛认可的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为语料,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其中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试图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国家日常生活中言语幽默,使他们能够模仿创造幽默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及应用能力。

  • 标签: 言语幽默,情景喜剧,合作原则,生活大爆炸
  • 简介:<正>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方话里的方言色彩词语和方言词语,比别的方言的词语容易进入普通话,成为普通话的新词语。北方话里有些方言色彩词语,跟普通话词语几乎没有多少差异。如指废旧物品的“破烂”以及由“破烂”构成的“卖破烂、收破烂、拣破烂、破烂货”等,别的方言区有的人口头上可能不怎么说,但是听得懂,字面上看得懂,有时候也这样写。“破烂”衍生出“破烂王”,指收购废旧物品的行当或人,有赞誉色彩,在别的方言区很快就流行开了,何况有电视连续剧《破烂王》帮着推行。

  • 标签: 普通话 电饭煲 新词语 方言区 吸取营养 方言词语
  • 简介:社会因素会影响到语法标记的产生和语法格式的形成.本文重点分析社会平均值对领有动词"有"的各种程度用法产生的影响,并从社会生活信息的有无标记性出发,说明产生交际的动机以及某些表达式的高频出现,从而导致某种语法现象的形成.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语言系统内部的特点对语用格式语法化的限制.

  • 标签: 社会平均值 语法 汉语 语用格式 程度表达式 “有”
  • 简介:作者:乔琦书名:形式动力:新诗论争的符号学考辨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ISBN:9787561486702现代新诗的诸多纠葛与争论是很多人不敢触碰或者感到有心无力的问题。从《尝试集》引发的白话诗论争到《新诗潮》与《中国新诗》的晦涩论争,可以说现代新诗是伴随着争议成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伦理与美学、社会与文学、启蒙与艺术等问题相互缠绕,

  • 标签: 现代新诗 《尝试集》 中国新诗 诗潮 诗学问题 诗学意义
  • 简介:本文认为发生在十五世纪前后的几个重要句法变化,改变了谓语中心动词的内部结构,从而为一个新否定标记的诞生创造了合适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动补结构的成熟,体标记系统的建立,量词范畴的引入,以及时间词、动量词由宾语之后向宾语之前的变动,等等。所有这些变化的共同作用是,使得谓语动词“有界化”,从而赋予作为单一句法单位的谓语动词以“离散”量特性,恰与名词的语义特征相符。这种谓语动词整体语义特征的改变带来了两个直接结果:一是原来主要用于“无界”谓语动词的否定标记因不适应新的发展而被淘汰,二是为用于名词类的否定标记“没”向动词否定标记扩展创造了条件。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和名词的共同否定标记“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本文还证明,“没”语法化的具体途径是它常用于连动结构的第一动词,在时间一维性的作用下,逐渐丧失动词的特征而向单纯的否定标记转化,从而为其向动词否定标记的扩展作好了准备。结果改变了汉语否定系统的基本特征:由原来的以词性为分野的否定词体系变成了现代汉语的以数量特征为分野的否定词体系。

  • 标签: 否定标记 句法 语法化 十五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