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是对630MW超临界机组过热器氧化皮生成规律及预防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针对630MW超临界机组过热器受热面的T91、T23、TP347三种材质,研究630MW超临界机组过热器材质氧化皮的生成规律,探究氧化皮生长和剥落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氧化皮的剥落情况进行监督,不定期地开展重点部位氧化皮堆积状况的监控和评估,全面解决过热器氧化皮堆积引发机组非停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厂锅炉管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氧化皮堆积预防、重点监督、定期检测、可靠处理的实用技术,能够实现氧化皮的预防和控制,大大降低氧化皮堆积爆管事故发生率,实现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 标签: 超临界机组 过热器 氧化皮 定期检测 可靠处理
  • 简介:基于腔相移光谱(CAPS)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光源性价比好、容易控制和有效吸收光程长等优点,搭建了一套基于CAPS技术的连续测量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监测系统。测试系统高反射镜片反射率约为0.9999,对应有效光程约为4.4km;通过Allan方差测试分析系统最佳积分时间约为80s,对应消光系数检测极限为0.06Mm-1;将系统应用于实际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12个周期和48h连续监测,显示空腔相移基本稳定,样品测量相移偏移明显,反演得到的大气能见度结果稳定可靠。由此表明,研制的基于CAPS技术的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连续测量系统应用于实际的测量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腔减相移光谱 气溶胶 消光系数 测量系统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更新及地铁线网的延伸发展,地铁上盖建筑在日后的城市发展中将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多。但地铁作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地铁运营期间亦将不可避免地给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或干扰。根据物理研究与分析,地铁运营所产生的振动能量沿轨道、道床传递到隧道结构衬砌上,再经由隧道衬砌和周围地层、地基、基础、地下室结构等中间介质传至地面和上部建筑,引发二次振动和噪音,直接干扰上盖建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环境,大大降低生活舒适度。为解决地铁运营对上盖建筑带来的振动和噪音等不利影响,需在有限的空间内,从振动和噪音传递的路径入手,采用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联合处理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 标签: 振动 噪音 减振降噪 地铁隧道 上盖建筑
  • 简介:摘要:为了深入贯彻绿色生产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的治理工作,本文将围绕当前煤化工工艺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排对策,以此保证绿色化工艺技术的最大化发挥,完成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企业的经济资金支出。

  • 标签: 煤化工工艺 污染排放 二氧化碳
  • 简介:[摘 要]某水力发电厂因直流电源失压消失,引发某水轮发电机组失磁异步运行,局部过流造成其励磁装置灭磁柜及转子阻尼绕组等部件损坏,励磁装置的运行工况可由失脉(工作电源消失)到转子过电压(调节器失控、发电机异步运行),再经历灭磁(触发跨接器动作)进一步导致转子回路烧断。本文从事发前、后励磁系统运行工况开展计算,利用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励磁系统在本次事故中每个阶段的的暂态本质。

  • 标签: 励磁装置 逆变角 控制角
  • 简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人员2017年12月11日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将对全球风能资源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下一世纪北半球许多地区的风能资源可能会减少,南半球一些地区的风能资源会急剧增加。而风能利用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风能资源 资源分布 风电 科罗拉多大学 地球科学
  • 简介:【摘要】建筑结构的隔震、振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建筑结构隔震、振原理及其应用,并介绍了主动、被动、半主动和混合控制技术,及其未来发展,最后探讨了建筑结构隔震、振和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建筑结构隔震、振与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我国属于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新建楼房需采用防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和方法,提高建筑结构隔震、振性能,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楼房的隔震、振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隔震、振的原理,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并探讨了建筑结构隔震、振控制应用与趋势,为建筑结构隔震、振和振动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建筑结构 隔震 振动控制 类型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ATMOS长距离传输模型,对2006--2007年山西省燃煤电厂通过关停小机组及增设脱硫设施所减少的SO2排放量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整个模拟范围内的总S沉降和干/湿S沉降分布特点,探讨了关停小机组及增设脱硫设施减少SO2排放量的效果。结果表明:2006--2007年山西省燃煤电厂装机容量增加,但SO2排放及其导致的S沉降量持续下降,表明二氧化硫排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燃煤电厂 减排 硫沉降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分析结果,研究制定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措施,然后对排措施完成后的排量列出了预估结果。

  • 标签: 精细化工 VOCs 减排方案 减排量预估
  • 简介:  0引言  世界上第一个Ar-Ar法实验室于1965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年代学实验室建成[1].我国最早的Ar-Ar法实验室于1982年分别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建成.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用于K-Ar和Ar-Ar法定年的标准物质约30个左右,绝大部分年龄为第三纪至寒武纪.大于6亿a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只有英国标准Hb3gr角闪石(年龄1072Ma)和中国标准BSP-1角闪石(年龄2060Ma),这两个老年龄标准也是国际标准物质.  ……

  • 标签: 白云母 标准物质 K-Ar和Ar-Ar定年
  • 简介:摘要:结合成都地铁 17号线一期工程时速 140km/h无碴轨道隔离式振垫浮置板道床设计原理、工艺特点、工艺改进措施及关键工序施工质量控制等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时速 140km/h城市轨道交通线地下段振垫浮置板道床施工控制技术要点,为类似道床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140km/h 地铁 隔离式减振垫 浮置板道床
  • 简介:2016年10月制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将三氟甲烷(HFC-23)纳入了其附件F第二类管控物质名单,并要求缔约国自2020年1月1日起以缔约方核准的技术对HFC-23进行销毁。伴随中国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原料用途需求增长,其副产物HFC-23的产生量呈上升趋势,尽管HCFC-2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HFC-23的副产率逐步下降,预测2050年HFC-23产生量将达到2.47万t(或365.56MtCO2-eq),2020—2050年HFC-23累计产生量约56.3万t,折合约8332.40MtCO2-eq。截至2015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排专项的资助,中国以焚烧分解技术销毁HFC-23累计54585t,为全球温室气体排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一排也花费了巨额资金投资焚烧设备和支付焚烧运行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浪费了氟资源。研究显示,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且中国相关技术专利正在逐步增加,鼓励和推进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是消除HFC-23排放可行的技术途径,也是未来中国加入并履行《基加利修正案》关键的技术路线选择。

  • 标签: 基加利修正案 三氟甲烷 减排技术 对策建议
  • 简介:本文搜集了2014年4月最新提交的附件B35个主要缔约方报告的2008—2012年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能源,工业过程,溶剂使用,农业及废弃物6个领域的温室气体(GHG)排放与吸收的数据,估算了第一承诺期各领域的相对排贡献及各缔约方在各领域做出的排努力。结果表明,各领域排量占所有领域总排量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能源62.6%、工业过程13.9%、农业13.4%、LULUCF7.4%、废弃物2.6%和溶剂使用0.1%;各缔约方在各领域的排量相当于其基准年总排放量的平均值由大到小分别为:能源8.7%、农业3.0%、LULUCF2.5%、工业过程1.3%、废弃物0.5%和溶剂使用0.1%。总体而言,能源领域是GHG排的主导领域,农业和LULUCF起到辅助排的作用;多数缔约方选择的LULUCF活动产生的核算结果表现为弱GHG吸收汇,其利用LULUCF活动履约的排贡献相对较小,仅相当于能源领域排量的12%,但对于新西兰和冰岛的贡献较大,其LULUCF活动产生的汇清除抵消了两国在其他5个领域GHG排放量的50%以上。

  • 标签: GHG减排 《京都议定书》 第一承诺期 减排贡献
  • 简介:近期关于2050年排战略(MCS)的讨论越来越多,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战略的编写。我国2050年碳排目标的战略制定至关重要,它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大气雾霾治理、生态环境等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设计良好的长期碳排战略将有利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目标的实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全球进程。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 碳减排 国家战略 生态环境 国家目标
  • 简介:通过地表微地震监测,评价了俄克拉何马州阿科马盆地一口水平井筒长度为3500ft的水平井阻水(slick-water)和氯气压裂增产处理的有效性。根据开展压裂作业的页岩层的产水情况以及微地震监测所确定的微地震事件的位置判断,水力裂缝的生长并没有局限于生产层内,而是与其他含水层有沟通。微地震事件分布的观测结果表明,压裂作业产生了复杂程度各异的面状裂缝。根据所产生裂缝的方位判断,原有的天然裂缝对诱发裂缝的生长方向有强烈的影响。对阻水压裂和氮气压裂的结果进行了直接对比,后者具有多种优势,例如产层内的微地震事件数量更多,单个微地震事件的能量更强,而且所产生的裂缝更复杂。

  • 标签: 微地震监测 压裂作业 阿科马盆地 增产处理 阻水 地表
  • 简介:基于2001-2015年黑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对地区GDP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检验呈现倒U型,预期2019年达到理论拐点;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得到4个排路径的年平均排效果顺序依次为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经济结构调整、人均GDP增长、贸易结构变化;排路径对应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冲击效果分别为波动性增排、收敛性排、发散性排、转变的排放作用;推动黑龙江省温室气体排的路径顺序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贸易结构。

  • 标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减排路径 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 脉冲响应函数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建筑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工程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建筑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建筑施工阶段对项目进行管理,能够起到提高工程质量与确保工程可以顺利竣工的作用。本文基于此,对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国内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建筑施工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