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该疾病通常是由HCV引起,继而产生肝脏慢性炎症坏死与纤维化,如若不及时治疗便会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对患者生命健康起到严重威胁,就目前来看,丙肝已逐渐成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将对丙型肝炎常见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

  • 标签: 丙型肝炎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是一类古老的、广泛存在的、对人类和其他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传染病病原体。目前已鉴定能感染人的冠状病毒(human CoV, HCoV)共有7种。已证实:这些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均为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原体,通过跨越种间屏障,从自然宿主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跳跃"到人群,并进一步造成人际间的传播和流行。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 S)S1亚基上的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是决定冠状病毒跨种传播、侵入宿主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近年来7种HCoVs传播路径以及介导跨种传播的RBD结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获得对冠状病毒跨种传播机制的认识,为我们应对潜在的新型冠状病毒跨种传播事件,提供有效的防控和治疗策略。

  • 标签: 人冠状病毒 刺突蛋白 C-端结构域 受体结合区 跨种传播 结构
  • 简介:摘要通过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来研究媒体环境的现状,进而研究新媒体的变化对公立医院的品牌传播产生的影响。针对我国公立医院在当前异常复杂的媒体环境下所出现的品牌策略缺乏、忠诚度难以培育、品牌形象不够具体、内容传播力低等问题,提出整合传播、精准传播、互动传播、个性化传播及危机应对等应对策略。

  • 标签: 新媒体 公立医院 品牌 传播策略
  • 简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感染力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中以乙型肝炎(乙肝)危害性最大。我国是乙肝(HBV)高发区,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亦高达10%~15%,且30%~50%是母婴传播所造成,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学者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重大进展,现将近年来对母婴传播及预防的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预防 HBSAG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药结核菌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21例耐药结核病人实施单间隔离、空气、物表消毒、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等方法。结果未发生医院内耐药结核菌感染。结论通过有效预防院感措施的落实,未发生院内感染。

  • 标签: 耐药结核菌 院内传播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流感、肝炎、霍乱、狂犬病、口蹄疫、猪链球菌感染等传染性疾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健康。很多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由于传染病防控知识缺乏、防控意识淡薄、救治水平低等原因,导致传染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甚至造成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文章对传染性疾病之特点及其传播途径作了分析总结,提出一些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措施。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 措施
  • 简介: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知通过输血传播的肝炎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病原体,并命名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通过对急性NANB肝炎患者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输注感染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与感染者进行性生活者均会感染。研究证实NANB肝炎不仅是输血相关性疾病,也是社区获得性疾病。

  • 标签: 肝炎病毒 疾病传播 综合预防
  • 简介:目前全球HBsAg携带者及HBV携带者约有2.15亿。我国约有1.2亿。在本病的流行播散中,母婴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现有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中绝大多数是由母婴传播感染。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 预防
  • 简介:摘要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预防HBV母婴传播极为重要。HBV垂直传播不仅仅存在于母婴之间,同时也存在于父婴之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断HBV垂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及预防HBV相关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乙型肝炎垂直传播的途径、机制及临床干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HBV 垂直传播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2013年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孕期或住院时检测HBsAg阳性而肝功能正常的单胎妊娠母亲及其儿童271对,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两组新生儿均正规进行主动及被动免疫治疗,随访以7月-1岁龄时HBsAg阳性作为母婴感染的指标,比较两组婴儿的病毒母婴传播率。结果两组的母亲HBeAg阳性率和母乳喂养率等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122例阴道分娩组婴儿有9例发生了母婴传播,感染率为7.38%;149例剖宫产组婴儿有6例发生了母婴传播,感染率为4.03%,两组婴儿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剖宫产没有降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了疾病的传播扩散。方法回顾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病人接受手术时,通过其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很好地切断了传播途径,控制了疾病的传播扩散。讨论人类血源性传播的疾病只要在切断传播途径上下功夫,注意手术前的预防﹑手术中的细心操作以及手术之后的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控制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在手术过程中的传播扩散。

  • 标签: 血源性传播的疾病 手术 护理干预
  • 简介:传播感染往往给人们,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带来沉重的负担;只是在HIV广泛流行后,关注国际健康的人们才开始重视性传播感染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艾滋病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在非洲的一些地区,20%以上的成人感染了该病。WHO估计,每天全球有16000例新发的HIV感染,其中90%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一半以上是25岁以下年轻人。自从艾滋病广泛流行以来,已有多于6千万人被感染,其中超过2千万已死亡。

  • 标签: HIV感染 全球性 流行病学 传播 发展中国家 5岁以下
  • 简介:医护人员处于被血源性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中。本文所推荐的控制感染的方法可应用于提供口腔治疗的各种设施中。牙科医生在从事专业工作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危险性仍较低。而口腔医护人员通过工作接触而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危险性则比一般人群高出10倍。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般来说,怀疑有肺结核或喉结核的人,如果正在咳嗽,或接受可诱发咳嗽或有飞沫产生的治疗,或痰中的酸固杆菌阳性,则应认为其具有传染性。虽然由口腔医护人员将血源性感染传播给患者的几率极小,但其确切的危险性并没有经过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来量化。因此应该强调始终如一地坚持所推荐的预防传染的策略,包括应用防护屏障和采取恰当的消毒灭菌方法。每个牙科诊所都应有成文的器械再消毒、诊椅清洁、受伤时处理等规章。这些努力会促使建立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设备、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设施。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疾病传播 危险性 预防 医护人员 牙科医生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文化宣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式也要顺应时代进行调整。本文首先对当代的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营销学里的“4V理论”,从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和共鸣四个方面对中医药文化及其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接着通过综合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和中医药文化的“4V理论”,得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最后根据所得结论给出相应策略。

  • 标签: 中医药文化 新媒体 4V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如何预防母婴传播。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中选1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妊娠意愿,对其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母婴传播措施。结果:研究对象中6例自愿终止妊娠,10例选择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联合选择性剖宫产,余下4例选择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联合自然分娩,活产儿则采用人工喂养的形式进行母婴阻断,且11例活产儿经42天和3个月的早期诊断、HIV抗体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3例活产儿经生后48小时的早期诊断、42天和3个月的早期诊断、HIV抗体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采取孕期抗病毒治疗加安全助产以及所生新生儿预防性治疗与人工喂养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预防HIV母婴传播,HIV不是剖宫产的指针,与预防母婴传播关系不大。

  • 标签: 妊娠 HIV感染 母婴传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