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用于慢阻肺合并间质纤维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脂质代谢对维持细胞内稳态至关重要,包括脂质的摄取、合成和水解。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生物膜除了提供一个将细胞内外分开的疏水屏障,还在信号转导和膜交通调节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调节细胞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二氧化硅(SiO2)可以促使巨噬细胞发生脂质异常沉积,其周围的富脂环境可以加速巨噬细胞泡沫进程,同时产生促纤维细胞因子,参与矽肺纤维病变。

  • 标签: 矽肺 脂质代谢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骨髓纤维(MF)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引起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PMF)及继发性骨髓纤维(SMF)。本疾病多起病缓慢,早期无任何症状,其后临床表现为疲乏、气短、脾肝肿大、腹水、门脉高压、黄疽等。本病属罕见病,目前我国MF的发病率约2/100万人。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间,也可见于婴幼儿,男性略高于女性。MF生存周期短,自然病程为3~5年,晚期骨髓衰竭,少数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对于MF患者,通常有3种治疗手段——常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靶向药物治疗。

  • 标签: 骨髓纤维化 中西医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医疗手段不断进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即便是低水平HBV DNA仍会促进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进展。据估计,世界范围内超1/3的肝硬化病例是由CHB引起的。肝纤维被认为是影响CHB患者疾病进展及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早期准确评估肝纤维程度是相当重要的,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肝纤维诊断的“金标准”。由于肝活检属于创伤性检查,少数病例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感染甚至死亡等风险。近年来血清肝纤维标志物和超声弹性成像(UE)已成为肝纤维评估的研究热点。UE为一种测量组织硬度的成像技术,被广泛认为是评估肝纤维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评估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纤方用于特发性肺纤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一年间收治的40例特发性肺纤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采取的方法是整体抽样法,观察组20例用肺纤方治疗,对照组20例采取西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大于对照组,是有明显差异的(P<0.05)。结论 临床上采取肺纤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是有临床推广价值的。

  • 标签: 肺纤方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紫杉醇(PTX)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的人成纤维细胞(HFs)增殖、迁移能力和硬膜外纤维的影响及机制。方法HFs(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分为对照组、TGF-β1(5 μg/L)、TGF-β1(5 μg/L)+PTX(10 nmol/L)和PTX(10 nmol/L)组。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百分比及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mad3、磷酸化Smad3(p-Smad3)、Ⅰ型胶原蛋白(COL1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使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PTX组,每组12只。术后4周使用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硬膜外纤维性情况,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HFs 12 h和24 h迁移率为[(31.50±3.98)%、(77.73±3.03)%,F=60.312,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3.47±3.19)%、(50.31±5.31)%],而PTX组[(14.59±0.58)%、(20.93±0.72)%,F=52.385,P<0.05]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TGF-β1组S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30.07±0.39)%比(25.62±1.06)%,F=27.335,P<0.05],PTX组G2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37.55±1.71)%比(24.94±0.51)%,F=149.725,P<0.05],而PTX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3,P>0.05)。(3)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p-Smad3/Smad3显著高于对照组[(129.05±7.66)%,F=39.615,P<0.05],而PTX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42.30±1.73)%,F=1 215.471,P<0.05],各组α-SMA和COL1A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p-Smad3/Smad3趋势一致。(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观察到更显著的硬膜外纤维,PTX组成纤维细胞数目和胶原密度[78.00±13.00)、(456.94±112.69) μm2]显著低于对照组[(194.67±7.09)、(1 456.00±71.84) μm2,F=186.170、168.671,P<0.05]。结论低剂量PTX抑制HFs增殖、迁移能力及TGF-β1/Smad3信号途径的激活,改善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纤维

  • 标签: 紫杉醇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肝纤维是肝炎转向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本文探讨了中药活血瘀方法在治疗肝纤维中的改善微循环、抑制肝脏炎症、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与增值、调节胶原合成与降解、抗氧化等作用,可见,中药活血瘀法的抗肝纤维作用是多靶点、全方位的。

  • 标签: 活血化瘀 肝纤维化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疏肝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纤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肝炎后肝纤维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瘀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显效48例,占总数的77.42%,有效10例,占总数的16.13%,无效4例,占总数的6.45%,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56.45%,有效13例,占总数的20.97%,无效14例,占总数的22.58%,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疏肝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疏肝化瘀汤 肝炎后肝纤维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二维图像和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纤维程度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按照穿刺活检的结果分成S0~S4五期,根据炎症分成G1~G4,然后分别比较各组之间的超声指标有何差异。结果在纤维程度分成的不同小组中,脾长径和脾内径都有明显的差异;按照脾长径12.1cm诊断出,早期的肝硬化特异性是74.9%,敏度度是60.3%,按照脾内径12cm诊断出,早期的肝硬化特异性是78.3%,敏度度是59.8%;在超声诊断时发现,肝实质光点的形态及分布、肝表面的回声是和肝纤维的炎症、分期有关的。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有效工具,是临床实用的方法,并适用于随访复查。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纤维患者血清学指标临床检验结果。方法:纳入71例肝纤维患者,作为观察组,来源于我院收住院的肝纤维患者;纳入7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来源于我院体检人员;纳入时间均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观察组按照肝纤维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血清学检测,包括HA、PCⅢ、Ⅳ-C、LN,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中,重度组血清HA、PCⅢ、Ⅳ-C、LN均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轻度和中度组血清HA、PCⅢ、Ⅳ-C、LN差异不显著;但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血清血清HA、PCⅢ、Ⅳ-C、L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血清HA、PCⅢ、Ⅳ-C、LN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肝纤维,评估肝纤维程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助于预防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 标签: []肝纤维化 临床检验 血清学指标
  • 作者: 黎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重庆409600
  • 简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加重呼吸障碍,特别是活动后,临床症状会更加明显。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肺容积减少、通气功能障碍。近些年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相关性咳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方可确诊,确诊后自然病程在五年左右,目前研究发现: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为30%-50%之间。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咳嗽;中医治疗策略
  • 作者: 王吉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云南 昆明 652200
  • 简介:目的 探究对特发性肺纤维患者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后其疾病恢复情况与整体成效。方法 将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在院治疗的特发性肺纤维患者50例,依据奇、偶数列数字法分成探究组(n=25,补肾活血方治疗)与对照组(n=25,常规西药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疾病恢复情况与整体成效。结果 治疗后,探究组干咳、呼吸受限、口唇发绀、杵状指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探究组胸部CT影像学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接受补肾活血方治疗后,可显著提升肺通气功能,增强动脉血的载氧量,有效改善氧化或抗氧化失衡问题,减小炎性反应, 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沉积,提升痊愈速度,效果较佳,可在临床相似病例中普使用,其临床意义较高。

  • 标签: 补肾活血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
  • 简介:摘要肝纤维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必经阶段,其早期诊断和评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目前,肝活检依旧是诊断肝纤维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近年来无创评估方法被广泛研究。血清学和影像学作为HBV患者肝纤维无创评估的方式,本文对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肝纤维化 血清标记物 影像学技术 无创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瞬时弹性成像(TE)在评估慢性肝病儿童肝纤维程度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同时进行TE和经皮肝穿刺以进行Scheuer评分的慢性肝病患儿。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肝纤维分级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E对肝纤维分级的最佳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38例患儿,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7.4岁(1.1~16.0岁),检测成功率为85%。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仅肝硬度值与肝纤维分级相关(β=0.055,P<0.001)。TE能有效区分肝纤维[<S2比≥S2(6.6±4.0) kPa比(21.2±18.6) kPa,P=0.001]、显著肝纤维[<S3比≥S3(7.4±4.0) kPa比(34.8±19.0) kPa,P=0.000 1]及肝硬化[<S4比S4(10.6±12.3) kPa比(35.8±15.1) kPa,P=0.002]。肝硬度截断值6.89 kPa、14.39 kPa分别预测肝纤维分级≥S2及≥S3的AUC分别为0.81(P=0.001)、0.94(P<0.001)。结论TE是评估慢性肝病儿童肝纤维程度的无创、有效及可靠的方法。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 儿童
  • 简介:摘要肺纤维为肺部疾病的终末期病理性改变,严重影响人体的呼吸功能。国内外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肺纤维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中间阶段,定向调控EMT上下游多条作用路径,如转化生长因子-1的经典Smads通路、非Smads通路等,可有效遏制EMT进程,缓解肺纤维病变。本文对以EMT为作用靶点,改善肺纤维病理作用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发抗肺纤维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 标签: 肺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是婴儿胆汁淤积症最常见的病因,以进行性肝纤维为特征。葛西手术是姑息性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阻止肝纤维进展,超过50%的患儿最终仍将发展为终末期肝硬化,需肝移植治疗。细胞疗法是利用有功能的细胞修复或替换疾病中受损的细胞,从而尽可能使组织恢复功能的方法,是肝纤维治疗的替代手段之一。本研究就内源性细胞修复、外源性细胞修复及免疫细胞治疗等细胞疗法在胆道闭锁肝纤维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纤维化 细胞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肝纤维(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4—202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CHF病例12例,进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5~24岁,中位发病年龄13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血/便血、牙龈/鼻腔出血、黄疸、乏力。病理特征为肝组织被大小不等的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汇管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汇管区中央的胆管扩张,周边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CHF好发于儿童或年轻人,以汇管区纤维扩大及胆管增生、扩张为主要病理学改变。肝活检是诊断CHF的首选方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