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效果。方法: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接诊至心电图时间、接诊至给药时间、接诊至静脉开放时间、转运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当中,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可以提升抢救效果和成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绿色通道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着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每组同为36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绿色通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2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占比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绿色通道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缩短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帮助患者尽快接受手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 优良率
  • 简介:摘要我院急诊科2011-2014年共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0例,开通绿色通道220例,采用预检分诊-抢救观察-住院为一体的急救体系及优化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急救流程,保证批量伤员在“黄金1小时”内得到救治,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现以大型群体伤为例,谈谈我院急诊科在批量伤员救护中的组织管理体会。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群体伤 组织管理
  • 简介:摘要脑出血作为神经内科常见急重症,是成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血肿扩大与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是脑出血治疗的关键靶点,既往控制血肿扩大的研究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和诊治中应该重视实施干预的时间窗,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降压、止血等抗血肿扩大治疗。此外,建立脑出血早期绿色通道有重要意义,能够缩短脑出血患者的就诊时间,达到在抗血肿扩大治疗时间窗内予以有效干预的目的。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扩大 治疗时间窗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患的抢救工作中使用院前急救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156例AMI病患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先入院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78例)及后入院接受院前急救及绿色通道的实验组(78例),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抢救有效率、住院时间以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急救有效率为78.21%(61/7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患的心肌再灌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1.03±8.15)min、(11.42±3.83)d,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P<0.05)。结论在急诊科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提供有效的院前急救并入院后给予绿色通道可有效提高病患的抢救有效率,减少心肌再灌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获得病患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应用效果较好,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共对我院急诊收治的7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了分析,患者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入院,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采取绿色通道急诊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抢救时间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是(17.48±3.23)min,急诊室抢救时间(15.21±3.23)min,辅助检查时间(12.09±2.87)min,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达到了94.29%(33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诊护理模式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可以缩短时间消耗,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绿色通道 急诊护理模式 心脏骤停 时间消耗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和绿色通道的联合应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情况。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的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通过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衔接联合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总急救时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急救转归有效率97.62%显著优于对照组88.09%,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院前急救 抢救时间 转归情况 AM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中心与普通绿色通道入院后进行手术时间的时间差异以及临床效益。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6年4月间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病人进行网络中兴模式救治,对照组病人进行普通绿色通道模式救治。结果9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从发病到到接受紧急治疗的时间为10~90分钟;病人从急诊室到介入室或ICU溶栓时间约为(28±11)分钟;病人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约为(9±6)天观察组病人抢救时间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病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网络中心急救模式实施能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抢救过程中诊断、治疗以及转等过程的过程使用的时间,使用网络中心急救模式能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能及时得到救治以及护理,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率。

  • 标签: 网络中心 普通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热射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的诊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102例热射病患者纳入效果分析中,以随机数字表法为标准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诊疗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按照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处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体温降至38℃所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血液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降至38℃所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9±0.2)h和(7.08±0.57)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8±0.29)h和(9.02±0.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横纹肌溶解程度和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热射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热射病 急诊 绿色通道 诊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链式管理流程应用于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其救治时管理方式分组,其中50例在溶栓绿色通道中实施链式管理流程(观察组),另50例接受常规院前急救干预(对照组),比较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服务时限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民用建筑数量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人们也越发重视建筑环保性。在此背景下,以往建筑设计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建筑环保的需求。针对此,绿色建筑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但利于落实节能环保目标,也能够促进环境和经济二者之间效益的综合提升,以达到一种双赢的目的。

  • 标签: 绿色建筑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中心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救治的共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2组各50例患儿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全程绿色通道,对照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对比分析价值(P<0.05)。对比两组患儿所涉及的治疗流程时间可见,观察组各项时间数据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对比分析价值(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 价值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大力推广一种全新的、自然的、安全的生物医学疗法,称之为非药物绿色疗法。它集养生健体、防治疾病为一体,是为人类心、身、灵全面健康服务的医学体系,是一门横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 标签: 绿色疗法 康复医学 脑血管病患者 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 生物医学疗法
  • 简介:绿色荧光蛋白-逆转录病毒(GFP—RV)基因载体,可用于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细胞标记,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GFP—RV是个假病毒,需要经过一系列的PT67细胞包装、筛选及扩增,成为重组的GFP-逆转录病毒,才能有效转染整合人细胞基因组内,从而形成对目的细胞的长时间的标记。我们将本实验室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逆转录病毒 克隆技术 包装 筛选 细胞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观察其疗效。方法将60例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选入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走普通就诊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就诊的各项关键时间、致残率、病死率、治疗满意度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检查时间以及其他关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为6.67%(2/30),对照组为26.67%(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3);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行绿色通道无缝衔接式流程,通过协调分诊台、急诊检验科、CT室、介入科、抢救室等相关科室开通完整的绿色通道,对患者实行先检查后交费的原则,大大缩短了患者从就诊到接受治疗的时间,患者和家属不用来回奔波浪费时间,同时有助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绿色通道 脑卒中 急诊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TO)统计资料显示:现代社会80%的人类疾病与居室环境污染有关。要想住得安心、舒适,除了要关注房屋的内部环境外,也别忘了关注房子所处的地段、小区绿化等外部居住环境。因为,外部居住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甚至直接影响人的寿命。那么,如何选择居住的外部坏境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呢?专家给出了答案。

  • 标签: 居室环境污染 身心健康 息相 嘈杂 水源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分析。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绿色护理通道;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包括入院至手术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抢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 绿色通道 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绿色通道下早期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6 年 2 月到 2018 年 5 月在本院治疗的 64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 32 例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 32 例运用绿色通道下早期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绿色通道下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其手术疗效,加快骨折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类建筑工程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此同时,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为此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很多建筑企业受到传统施工理念的影响,对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为此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制定创新的应用策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节约施工成本。

  • 标签: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 建筑施工管理 创新策略
  • 简介:摘要绿色、环保、节能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提出迫切需求,本文对绿色节能新工艺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绿色节能新工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绿色节能 建筑工程 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