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两种原子组成薄膜外延生长时形成纳米团簇过程。通过分析原子相互作用能相分离关系,发现动力学影响对纳米团簇形貌起主导作用。给出原子发生分离时相互作用能满足条件(EAA+EBB-2EAB)〉0,动力学MonteCarlo模拟结果也同样显示,在适当高温度范围内,当两种原子相互作用能满足(EAA+EBB-2EAR)〉0条件时,分子外延薄膜生长会趋于相分离进而形成纳米团簇。

  • 标签: 动力学蒙特卡罗模拟 处延生长 纳米团簇 相分离
  • 简介:研究白水泥碳酸钾作为激发剂对掺加有机硅磷石膏制品强度、吸水率、软化系数微观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掺量1.0%,2h时磷石膏吸水率0.75%,48h时其吸水率达到13.84%;当0.15%白水泥、0.15%碳酸钾与1.0%有机硅油复合时,磷石膏72h吸水率明显降低11.11%,软化系数提高到0.6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激发剂有机硅复掺磷石膏水化产物较单掺有机硅结晶程度高且排列更为紧密。

  • 标签: 激发剂 磷石膏 有机硅 吸水率
  • 简介:据报道,由江苏省连云港市晶瑞石英工业开发研究院自主研发“高频等离子制备球形微粉关健技术及产品”不久前通过部级鉴定,并将被纳入国家863计划。鉴定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江苏 连云港市 球形硅微粉 高频等离子
  • 简介: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升,能源消耗快速下降,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应持续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坚持走清洁低碳化发展道路,加快培育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模式。日前,由新华网主办2017第七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论坛以“中国能源变革与合作”为主题,我国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 标签: 能源消费 能耗 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 能源结构 产业转型
  • 简介:日前从科技部传来消息,我国“863”计划“纳米材料技术专项”实施以来,在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生物医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型成果。在医疗检测方面,我国研制成功基于纳米品生物探针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在保证免疫层析检测准确性同时,灵敏度比酶联免疫检测法提高1000倍,检测时间10分钟,并实现检测定量化。目前已经建成年产800万条免疫试纸包装生产线。

  • 标签: 纳米材料技术 科技创新 “863”计划 酶联免疫检测法 检测技术 纳米电子材料
  • 简介:据报道,2011年1月11日,科技部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兼任该委员会主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表示,“十一五”我国纳米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纳米研究重大科研计划实施,使我国纳米研究水平大幅提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成为纳米科技大国。

  • 标签: 纳米科技 自然科学基金会 纳米科学技术 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 纳米技术
  • 简介: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是一种以PAN原丝原料,经过预氧化、碳化及石墨化工艺制得碳质量分数大于92%特种纤维材料。其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十分优良耐高温、抗蠕变、导热、导电、耐腐蚀特性,密度仅为钢1/4,而比强度10倍,是战略性高技术纤维材料。

  • 标签: 碳纤维 纤维材料 高比强度 PAN原丝 聚丙烯腈 质量分数
  • 简介: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糖尿病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革命性产氧生物材料,其可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提供存活所需氧元素。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利用生物材料将本体氧传递给B细胞,代表实现“开发胰岛素分泌细胞培育替代场所”目标的主要一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 标签: 生物材料 氧元素 细胞活性 胰岛素分泌 移植 物理学家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最近报道,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科学家在普通微生物学会秋季会议上报告一项研究结果称,借助一种细菌,用俗称地沟油废弃食用油作为原材料就能以较高效率合成可降解生物塑料,一旦实现规模化生产,不仅可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为医疗植入物提供合适高品质塑料。

  • 标签: 可降解生物塑料 地沟油 制造 微生物学会 规模化生产 物理学家
  • 简介:据外媒1月2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成功利用植物来制造碳纤维,从而降低其原本昂贵成本,在帮车主省油同时也能减少碳污染。碳纤维增强塑料因其轻盈、坚固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于高端车以及赛车材料。用碳纤维制成汽车比用钢制成汽车体积要轻,因而所需燃料更少、速度更快、更省油。然而,大多数用于商业碳纤维十分昂贵。部分原因是其制造过程成本十分之高,而且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多余热量有毒副产物。

  • 标签: 碳纤维增强塑料 美国科学家 制造过程 低成本 碳污染 植物
  • 简介:材料是现代文明三大支柱之一,新材料被视为新技术革命基础先导。四个现代化建设、能源、交通、信息、环保事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无不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科学与技术涉及面十分广阔,是基础科学与工程科学融合,也是材料科学与各种现代先进技术结合产物。

  • 标签: 材料研究学会 新技术革命 中国 基础科学 科学与技术 现代文明
  • 简介:采用Sol—gel法合成了BaTiO3、BaTi2O5BaTi2O9粉末,利用XRDSEM研究它们晶相微观结构。在较低温度烧结得到粉末都存在一定量杂相,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杂相逐渐消失。在1000℃以上温度烧结,可以得到单相BaTiO3BaTi2慨粉末,而单相BaTi09粉末则在1300℃以上温度烧结得到。随着n(Ba)/n(Ti)减小,所得单相烧结温度逐渐升高。随着烧结温度升高,BaTiO3、BaTi2O5BaTi4O9粉末晶粒逐渐长大。800℃以上温度烧结得到四方BaT[03钙钛矿相粉末主要由方形圆形晶粒组成;1100℃烧结得到单斜BaTiO5相粉末主要由近似菱形晶粒组成;在1200℃烧结得到正交BaTi4O9相粉末基本由长形晶粒组成。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烧结温度 BaTiO3粉末BaTi2O5粉末BaTi4O9粉末
  • 简介:不饱和聚酯(UP)通过正确选择原材料固化条件可获得更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抗冲击性能较低,使其一些应用受到限制。掺混能够增加网络结构柔性改性剂可提高抗冲击性能。在UP网络结构中引入柔性聚硅氧烷链段,象形成接枝共聚物一样,作为树脂改性剂之间低粘附性降至最低一种方法,以便增加改性物柔性。由于聚酯聚硅氧烷是不互溶混合物体系,在固化时,接枝共聚作用能够促进两聚合物问相容性。所以,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自由基反应引入到树脂网络结构中,以及1,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中氨基与GMA反应。硅氧烷(1,1,3,3-四甲基-1,3-二乙氧二硅氧烷)加入可使聚有机硅氧烷网络增长,而加水可以保证固化期间水解缩聚反应进行。使用此方法可改善改性物柔性。采用动态机械分析方法评价接枝共聚,并且通过悬臂梁式试验评价纯UP改性UP抗冲击性能。在较低改性剂含量范围内,在不饱和聚酯链段内接枝柔性链段可有效地提高聚酯树脂冲击性能。

  • 标签: 聚硅氧烷 改性 不饱和聚酯 制备 动态机械性能 抗冲击性能
  • 简介:以廉价工业级高模数比硅酸钠(Na2O·3.3SiO2)硅源,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模板剂,通过添加有机胺进行二次水热后处理,制备掺杂V介孔硅基分子筛。采用了XRD、SEM低温液氮吸附脱附分析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有机胺溶液后处理温度下,样品扩孔效果差异显著,其中,以三乙胺(TEA)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DMDA)在高温水热处理下扩孔效果最优。TEA加入能调变V-MCM-41分子筛孔径从3.94nm扩孔到9.30nm,增加2.36倍,而DMDA加入能将孔径从3.94nm扩孔到6.62nm,增加68%。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V-MCM-41 模板剂 孔径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