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护理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60例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个性护理,观察两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中实施个性护理,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重症肺炎 高热惊厥 小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流程护理在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12月时段内诊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4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 20例)和观察组( 20例)。即患者均施行靶向治疗,但参照组为传统护理,观察组为流程护理,比较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 SAS评分和 SDS评分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参照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30.00%,观察组为 5.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于靶向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流程护理模式,既可改善机体心理状态,还可预防用药后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恶性淋巴瘤 靶向治疗 心理状态 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 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人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个性心理护理针对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详实的分析,并根据护理结果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 眼科白内障疾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12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个性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 从 SAS 焦虑评分、 SDS 抑郁评分 上看,观察组术后为( 26.34±3.15 )分 、( 43.26±1.58 ) 分,对照组术后为( 37.96±4.33 )分 、( 49.07±1.42 )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4.32%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1.69%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个性心理护理 对白内障患者 术后的心理状况 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患者 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白内障患者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性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科室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人员均为慢性肾衰竭并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进行的时间段为2019年7月-2019年12月。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一组为观察组20人,对其进行人性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20人,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人性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在经过人性护理干预后,统计学对比得知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人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舒缓患者身心不适,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THR)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行THR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系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比干预前的Harris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其中试验组者的两项评分比对照组者更高,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开展系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护理中使用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系统化康复护理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医护一体护理的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4月-2020年6月时段内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80例,以抛硬币法纳入传统组和观察组,各40例。传统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医护一体护理模式,比较患者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结果:和传统组比较,观察组心理状态较佳、生存质量较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医护一体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机体心理状态,增强生存质量,可推广。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术 医护一体化护理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规范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120 例急诊危重症 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 ,各 60 例, 分别选择 规范护理、常规护理 。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 0.52±0.07 ) min 、转运时间( 12.69±1.52 ) min 短于对照组,转运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 ( 1.67% ) 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在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时,运用规范护理效果显著 。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急诊 危重症 安全转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集束护理干预对连续血液净化所致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在本院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 120 例肾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且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依据是摸球法,例数则均为 60 例,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导管感染发生率其相关情况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的 CRBSI 持续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要长于试验组, CRBSI 发生率、治疗费用要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上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集束护理干预对连续血液净化所致导管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能够帮助患者减轻身心痛苦和经济压力,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导管感染 集束化护理干预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集束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共抽选 66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集束护理,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采血后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2.31±1.42),参照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3.79±1.57)分,研究组分数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集束护理干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集束护理 ;新生儿 ;采血 ;桡动脉 ;疼痛    新生儿采血是临床十分普遍的操作,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肢体功能和语言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加上其血管细小,对护士而言针对新生儿的采血工作仍有困难 [1]。桡动脉采血具有安全、简单且成功率高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新生儿采血的首选途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集束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共抽选 66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 33例。    参照组:男 20例,女 13例,胎龄最小 38周,最大 42周,平均胎龄为( 38.15±1.01)周,体重最轻为 2.7kg,最重为 4.1kg,平均体重为( 3.62±0.91) kg;研究组:男 18例,女 15例,胎龄最小 37周,最大 42周,平均胎龄为( 38.09±1.02)周,体重最轻为 2.6kg,最重为 4.0kg,平均体重为( 3.59±0.90) kg    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后,其组建数据不具有显著区别, 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主要方式为:调整新生儿体位,使其保持卧位,并将其上肢外展,其一侧手掌平放向上,将第一腕横纹位置作为穿刺点,对其进行消毒,然后刺入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以平行方式进针,然后固定针头,再抽取血液。    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集束护理,主要方式:①成立集束护理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专业的桡动脉采血培训,根据以往经验和先进护理理念确定集束护理管理的计划,定期对组内成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方式进行考核,及时发现不规范行为并予以调整 [2]。②采血的准备工作。在对新生儿进行桡动脉采血时,应根据天气变化对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进行调整,保持室内安静,并在新生儿喂养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未出现哭闹行为时予以采血 ;在采血前 2小时左右,可将含有香兰素混合溶液的纱布放在距离患儿头部 10cm左右的位置,以此实现嗅觉安抚 ;准备便携式小音箱,放置在距离新生儿 50cm左右的位置,在采血前 10秒开始播放轻柔的音乐,如《小兔子乖乖》、《小夜曲》等安抚歌曲,音乐音量控制在 50分贝左右,拔针 10秒后可将音乐关闭 [3]。③采血体位的调整。在两名护理人员的操作下对新生儿的体位予以调整,保持仰卧位,其中一位护理人员固定新生儿腕部和身体,使患儿的下肢保持自然弯曲,将其腕部完全暴露,利用碘伏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 2遍消毒,选择合适穿刺点开始采血,采血结束后需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按压,按压时间最小为 5分钟,当穿刺点没有渗血情况出现时,即可停止操作,怀抱患儿予以摇晃安抚 [4]。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采血后的疼痛情况,利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 NFCS)对其进行评估,分数最高为 10分,其疼痛程度与分数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经分析与汇总以后均使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新生儿计量资料可用“”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 t检验 ;计数资料可用“ %”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表述形式为 P<0.05。     2 实验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2.31±1.42),参照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3.79±1.57)分,研究组分数明显低于参照组( t=4.0162, P=0.0002),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桡动脉与静脉相比具有更高的血压力,且血液流速更快,可以保证采血一次成功率,另外,新生儿腕部神经相对较少,容易固定,且皮下脂肪比较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刺带来的痛感,不过,由于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敏感,所以当其感受过疼痛后很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故临床需更加关注新生儿采血疼痛的干预 [5]。集束护理通过具体、全面、综合的护理方式来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管理主要从采血时机、周围环境、体位安排、缓解疼痛措施、身体安抚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表明,集束护理可使护士更加系统、规范的执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工作,利用更为科学的方式降低新生儿疼痛感,以此提高新生儿就诊治疗舒适度,提高家属满意度。    总而言之,应用集束护理干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转巧,王继华 .经头皮动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研究 [J].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 01): 80-82.     [2]鹿文文,戴婷婷 .两种护理干预在足月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 31): 164-166.     [3]邓丽君,陈惠开,马小红,孔婉兰,邓焕琼,黄活玲,邓翠珊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 11): 124-126.     [4]王慕卿,郑少梅,冯娜娜 .2种桡动脉采血方法對新生儿疼痛影响的比较 [J].当代 护士(中旬刊), 2016( 09): 124-126.     [5]陈秀贞 .集束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 [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 09): 137-13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信息体系在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方式及其效果 。方法: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开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 60 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法将所选的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以传统护理服务模式为主

  • 标签: 信息化体系 临床优质护理 服务 工作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个体孕期营养管理对胎儿体质量和产后出血所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诊治的孕妇 340 例进行护理分析,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7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检,并讲解孕妇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体孕期应该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产后发生率、剖宫产率和巨大儿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在 2500~3500g 范围内的例数多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孕妇进行个体孕期营养管理可将宫内胎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呢,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产科推广。

  • 标签: 个体化孕期营养管理 胎儿体质量 产后出血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个性心理护理针对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详实的分析,并根据护理结果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 眼科白内障疾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12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个性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 从 SAS 焦虑评分、 SDS 抑郁评分 上看,观察组术后为( 26.34±3.15 )分 、( 43.26±1.58 ) 分,对照组术后为( 37.96±4.33 )分 、( 49.07±1.42 )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4.32%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1.69%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个性心理护理 对白内障患者 术后的心理状况 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患者 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白内障患者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个性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组内患者 30例)与实验组(加用个性综合饮食护理,组内患者 30例),在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HbAlc、 FPG、 2hPG均低于 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个性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等相关指标,减少其对药物的依赖,保持其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 糖尿病 HbAlc FPG 2hPG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探讨集束护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相关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 2018.7 月 ~2019.7 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患,选取的研究例数为 60 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进行集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 结果: 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病患护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持续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持续时间较短;在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P 值范围在 0.05 以内)。 结论: 在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患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集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感染持续的时间,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8 月我 院收治的 168 例 手术患者 ,通过 随机数字表 法将其 分为对照 组( 84 例,实施常规护理) 和观察 组( 84 例,实施 人性护理 ) 。对比 两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 。结果: 在此次 研究中,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 组,数据差异较明显, P< 0.05。 结论: 在 手术室护理中, 实施 人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使用 价值。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间,从本院抽取66例肝胆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狐狸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围术期,观察组接受个性护理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到了改善,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胆外科 围术期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细节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本 院于 2017.07~2019.07 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参照分层抽样法将其中 56 例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 28 例)和研究组( 28 例),对照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予以细节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护理前 NIHSS 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护理后研究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性护理干预应用在肿瘤化疗 PICC置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 68例肿瘤化疗 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护理,对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11.8%,实验组为 2.9%, P< 0.05。实验组患者导管置留时间平均为( 228.7±4.6)天,常规组分别为( 221.3±5.4)天, P< 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 59.4±6.1)分,常规组为( 48.2±5.3)分, P< 0.05。结论:人性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 PICC置管中的管理效果更理想。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肿瘤化疗 PICC置管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人性管理实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妇产科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通过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均为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风险控制措施及人性管理,对比两组不良情绪、护理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产科、妇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同比对照组低,组间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护理后的HAMA评分同比护理前低,其中试验组比对照组的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险控制即人性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心理状况,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 人性化管理 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