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在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中,天台陶宗仪的《说郛》是重要来源之一。今通行的涵芬楼本《说郛》是张宗祥先生据六个明抄本整理而成,未能参校浙江临海所藏汲古阁本《说郛》,难免有遗漏。汲古阁本《说郛》可对几种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辑校补充工作有所推进。

  • 标签: 魏晋南北朝小说 《说郛》 陶宗仪 汲古阁本 辑校
  • 简介:曹文轩是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成长母题方面的造诣非凡独到。在其代表作《草房子》中,作者对少年成长中朦胧情感的描写尤为典型,以此为例,能分析归纳出曾文轩成长小说对成长母题的独特表现形式:对成长独特的关注视角——在儿童视角下关注细微、纯美又饱含成人理性回视目光的成长世界;对成长独特的表现模式——攫取重要事件,设置成长引路人,淡化生理欲望的表达方式。

  • 标签: 曹文轩 成长小说 朦胧情感 关注视角 表现模式
  • 简介:吕政轩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他研究陕北文化多年,尤其是陕北民歌研究,成果显著.他的学术研究起步于对陕北民歌突然而来的兴趣,当然也和一句话的刺激分不开“一个陕北人不会唱陕北民歌这是陕北人的耻辱”,这句大学同学写在他毕业纪念册上的话在偶然读到《陕北民歌精选》《陕北民歌艺术初探》后,又重新在他耳边回响.自此,

  • 标签: 学术研究 文学创作 小说 陕北 民歌
  • 简介:早在《寻羊冒险记》(1982)中,村上春树开始在虚构的物语中指涉日本侵华战争以及作为暴力机制存在的国家;在《奇鸟行状录》(1994-1995)中则借日本和苏蒙联军在中蒙边境发生的"诺门坎战役"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当时日本军方发动战争的草率和不负责任,探讨暴力和邪恶的根源;《刺杀骑士团长》(2017)中,则通过一幅神秘的画指涉了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实施的暴行及日本侵华战争对个人身心的戕害。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及《刺杀骑士团长》中的历史指涉及作品的互文性,探讨村上春树在旋回式的"物语"中对战争的责任及暴力性的根源所展开的深入思考,进而探究村上春树的历史观。

  • 标签: 村上春树 历史指涉 暴力性 互文性 历史观
  • 简介:本文以《第六病室》为例,概述了契诃夫小说研究的可能视角、其文本解读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当时一些关于《第六病室》的最具特色的国内外文学评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医学、心理学、精神病理学为切入视角,同时结合契诃夫本人的创作兴趣,论述了《第六病室》中的三重叙事结构,及其在表现主人公病态心理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 标签: 心理学研究方法 意识流 叙事角度
  • 简介:20世纪上半叶,《金瓶梅》一改在古代社会因"淫书"之名而地位低下的境况,在中国小说史著中被认定为一部经典之作,地位发生巨大转变。小说史著的撰述者们运用新的观念、方法及视角,以理性、客观的学术态度,对《金瓶梅》进行了"去淫"的处理,发掘了《金瓶梅》为小说史所提供的新元素。并且在与《红楼梦》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中,使《金瓶梅》重新得到评价。正是在学术史转型的大背景下,《金瓶梅》研究的学术品位得到提升,在20世纪上半叶小说史著中,真正实现了经典建构。

  • 标签: 《金瓶梅》 经典建构 小说史 学术史
  • 简介:本文以当代女性作家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为分析文本,从"公共视域"这一反传统的全新视角切入,重新解读陈染的女性观。本文旨在论证陈染的女性观是建立在"私人生活"与"公共领域"双重体验之上的社会性别意识,从而弥补此前对陈染的片面化解读所遗留的缺憾;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此前对陈染作品偏重"私人化"女性意识研究的深层原因,反思商业化、市场化背景下女性文学发展的困境与未来。

  • 标签: 私人生活 私人体验 公共领域 女性观
  • 简介:以《卖油郎独占花魁》为代表的明代拟话本小说在人物选择、情节发展以及语言描写上较之同题材的唐传奇和清代拟话本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人物刻画贴近市井生活和民众心理;故事情节具有真实性并符合读者期待;市井俗言俗语的穿插更反映了市民阶层最真实的思想意识与生活状态,从而在世俗情态的描写中表现出独特的市井化倾向。

  • 标签: 《卖油郎独占花魁》 明代拟话本 市井化 通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