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确实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受血者输血安全有效,在献血前,严格实施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1]开展该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偿献血 次健康 检查结果 献血者 身体健康 结果报告
  • 简介:SA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临床治疗棘手,病死率高达40%以上[1].我们对185例SAP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大黄胃管或直肠灌注、芒硝外敷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重症 治疗例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与疾病诊断、治疗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2、7、14、21天CRP、D.D的水平,并将入院后第2天的CRP、D—D水平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CRP为(16.52±1.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0.96)mg/L;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D—D为(0.99±0.3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O.36±0.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入院后第2天,中、重度患者CRP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CRP、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P〈0.05)。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的CR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13—13水平的高低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程度及血栓情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AP的致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并发AP,分析总结其发生率、致病因素及防治效果.结果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AP15例,其发生率为30%(其中SAP1例,MAP14例).15例患者中,13例使用冷生理盐水洗胃,14例未留置小胃管,10例中毒剂量均在50ml以上,阿托品使用过量11例;单纯有机磷中毒35例,其中2例使用冷生理盐水洗胃,1例未留置小胃管,中毒剂量均在50ml以下.两组在农药中毒剂量、洗胃水温、留置小胃管、中毒至治疗时间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单纯中毒的35例全部治愈;15例并发AP患者,1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引发AP其可能与农药中毒及治疗不当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胰腺炎 农药 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导师制配合临床带教路径带教实习护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实习的护生7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带教,观察组护生采用导师制配合临床带教路径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的临床带教效果、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带教前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带教前(P〈0.01),观察组护生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程序运用能力、护理评估能力、护理诊断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导师制配合临床带教路径带教实习护生,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带教效果,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教学 导师制 临床带教路径 综合能力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结果52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88.4%。抗Hp治疗的有效率为91.3%。18例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6.7%。52例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92.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3.1%。结论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抗Hp治疗是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长久的获益。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艾灸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中心动脉舒张压(CADP)、中心动脉压(CAPP)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CASP、CADP、CA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CASP、CAPP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CASP、CA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艾灸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中心动脉压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艾灸 马来酸依那普利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调查高龄老年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ISH老年患者(≥80岁)403例,随访5年,分析其基线情况、用药前后血压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统计各类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403例患者中Ⅰ级高血压83例(20.6%),Ⅱ级高血压216例(53.6%),Ⅲ级高血压104例(25.8%);治疗前有合并症者375例(93.1%),随访5年后有合并症者397例(98.5%);收缩压>150mmHg者及舒张压<60mmHg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从年龄分组及血压分组来看各组血压均控制较好,治疗12周338例患者血压达标(83.9%),随访至5年时共有340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84.4%),从年龄分组及按血压分组来看,用药12周后及随访5年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P<0.01,舒张压P<0.05);随访5年后收缩压<140mmHg者135例,舒张压<60mmHg者55例;从降压药物的应用来看,CCB应用者最多182例,其余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179例,利尿剂167例,硝酸酯类132例,ACEI及ARB各112例,α?受体阻滞剂应用最少为5例。单独应用1种降压药物者74例(18.4%)较少,多为联合用药(329例,81.6%),应用4种降压药物者53例(13.2%)最少,应用2种降压药物者180例(44.7%)最多。结论高龄老年ISH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较高,降压治疗上选择药物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血压及有无并发症进行个体化治疗,多需要联合用药。在治疗老年人ISH时不仅要收缩压达标,还要注意舒张压情况,舒张压<60mmHg时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80以上 收缩期高血压 钙通道阻滞药 降压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5岁NHL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NHL高发病年龄段为65~75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5.0%)为最常见病理类型。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78d。确诊时ECOG评分0~1分者较多(62.5%);45%的患者有伴发疾病,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为高血压病。临床分期、全身症状、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与总生存时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NHL患者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但病情发展较慢。临床分期、全身症状、ECOG评分、IPI与总生存时间有相关性。

  • 标签: 老年人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SAP是消化科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20%左右[1].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是胰腺分泌的强力抑制剂,国内外许多临床试验研究显示,生长抑素治疗SAP的临床疗效较好,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我们对国内外近10年公开发表的生长抑素治疗SAP的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以提高统计检验效能,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 标签: 临床疗效 治疗重症 生长抑素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11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比较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惊厥等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的比较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必须高度警惕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与治疗 预后
  • 简介: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人民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大部分患者主要在门诊治疗,如何针对这一群体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已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而在治疗手段,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以及医生对各类危险因素和慢性并发症的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科学的、经济的、合理的治疗能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治疗效果。现将我院内分泌科门诊2002年以来发现的不合理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80例分析整理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不合理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出本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进一步为临床防治MODSE奠定基础。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昆明市中医医院274例MODS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发因素中以肺部感染占首位(35.77%);总衰器官、首衰器官发生频率亦以肺居于首位(74.09%、38.32%);胃肠道在总衰器官发生频率中居第二位(73.72%);外周循环功能不全或以休克诱发MODSE患者的病死率、0R值、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累积衰竭器官的数目与死亡危险度呈正相关;MODSE衰竭期死亡率明显高于衰竭早期。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为MODSE主要诱发因素,此与文献报道相一致。临床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积极加强雾化及排痰护理,配合使用清热化痰的中药汤药或制剂,“菌、毒、炎”并治,对切断MODSE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MODSE病程中胃肠功能不全普遍存在,故临床注重调整胃肠功能应是干预救治MODSE的关键环节;外周循环功能不全是导致MODSE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纠正外周循环功能不全对阻止MODSE的进行性恶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多器官功能衰竭 感染 临床分析 防治措施
  • 简介:慢性胰腺炎(CP)能导致胰腺实质及胰管结构的破坏和内、外分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1],常合并胰管结石及胰管狭窄,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脂肪泻、血糖升高等。对胰管结石的治疗以清除主胰管内结石,解除梗阻,通畅胰液引流为原则。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干预及体外震波碎石(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ESWL)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采用ERCP结合ESWL治疗10例胰管结石,现分析如下。

  • 标签: 胰管结石 慢性胰腺炎 ESWL ERCP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类型与焦虑障碍的关系。方法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析32例脑卒中后伴发焦虑障碍的临床特点。结果焦虑障碍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有关,基底节区、额叶占78%,其它部位占22%。结论大脑边缘系统、额叶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较容易发生焦虑,中老年患者有较高的发病率。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伴随焦虑障碍的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障碍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4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单纯血压升高118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伴靶器官损害128例为伴靶器官损害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靶器官损害数目累及3个器官组与累及1个器官组相比,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心脏病 肾脏病 脑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体内乳酸(LAC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的住院产妇8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妊高征组和重度妊高征组,选取同期住院年龄和孕周有可比性的正常待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早晨空腹采血测定LACT、LDH及ALT、AST、CRE、UA含量。结果研究组LACT、LDH、ALT、AST、CRE和U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重度妊高征组上上述指标与轻度妊高征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T、LDH水平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乳酸水平可作为妊高征生化监测指标,尤其是与乳酸脱氢酶的联合检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妊高征 乳酸 乳酸脱氢酶 转氨酶 肌酐
  • 简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占急性胰腺炎的50%~70%。其中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bilesevereacutepancreatitis,BSAP)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提倡“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难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内镜介入治疗已逐步应用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为评价经内镜治疗BSAP的疗效,将我院2006年至2009年经内镜治疗的14例和同期常规治疗的21例BSAP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 内镜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胃肠激素表达特征,探讨患者焦虑抑郁和激素分泌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焦虑抑郁分为焦虑抑郁组(59例)和非焦虑抑郁组(91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胆囊收缩素、胃动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以及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结肠动力指数。结果焦虑抑郁组患者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焦虑抑郁组患者(P〈0.05);胃动素(MTL)和胆囊收缩素(CCK)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焦虑抑郁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组患者空腹状态下乙状结肠动力指数高于非焦虑抑郁组(P〈0.01)、餐后0.5h和1h乙状结肠动力指数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胆囊收缩素、胃动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异常会影响患者的胃结肠反射功能;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激素分泌水平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焦虑抑郁 胃肠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