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外伤松动牙固定术患者提供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外伤松动牙固定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控制在2018年5月,截止时间控制在2019年5月,在此期间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一共为84例,在开展研究之前,共设置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不同的小组,并选择双盲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保证两个小组中患者数量完全相同。开展研究时,护理人员应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提供舒适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服务,以此来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态、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方面,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外伤松动牙固定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舒适护理,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外伤松动牙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囊性肾癌多排螺旋 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7年 7月 -2018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采取多排螺旋 CT诊断,分析患者 CT扫描表现。结果: 20例多排螺旋 CT诊断图像均表现为囊性、囊实性肿块,呈规则和不规则形态,径位大小各异,且伴随着囊壁增厚情况,其中 7例表现为壁结节, 4例表现为囊壁钙化、 3例表现为瘤内分割,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结论:囊性肾癌在 CT图像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通过多排螺旋 CT扫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但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其他囊性病变进行区分。    关键词:囊性肾癌 ;多排螺旋 CT;诊断价值    近年来,多排螺旋 CT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成为肾脏肿瘤最重要的诊断方式 [1]。图像处理技术也转变为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囊性肾癌是常见肾癌,也常被成为肾细胞癌症,起源于肾小管周围细胞。肾癌和肾囊肿在影像学中都有典型表现,但囊性肾癌影像学表现中较为少见,因此,常出现误诊情况。本文旨在探讨囊性肾癌多排螺旋 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特对我院 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5年 7月 -2017年 6月期间收治的 20例囊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 13例,女性 7例,年龄 22-71岁,平均年龄( 46.5±3.6)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腰背疼痛情况,其中 6例因出现肉眼血尿症状就诊, 4例因出现镜下血尿症状就诊, 2例因出现腹部肿块就诊, 8例无明显症状,经体检查出或因其他疾病行 CT检查时发现并于我院就诊,并采取肾脏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 CT检查,仪器选用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 128层螺旋 CT扫描仪,增强技术为排泄期、皮质期和实质期三期增强扫描。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从患者剑突处扫描至耻骨处。患者扫描前经右侧肘前静脉时,放置留置针并在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将 70-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至患者体内,注射时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为 3mL/s,注射 35s时对患者皮质期进行扫描,注射 80s时对患者实质期进行扫描,注射 5分钟时对患者排泄期进行扫描。扫描时将管电压参数调整为 90-120kV,层数 ×准直器宽度管参数调整为 64×0.75mm,电流 ×时间参数调整为 150-250mAS,螺距参数为 1.0,层厚和层间距为 5mm,矩阵参数为 512×512。在工作站中传输原始图像重建层间距和层厚参数为 1.0mm的薄层图像,并使用 MPR对冠状面、矢状面图像进行获取查看,如有需要可通过容积重建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1.3 图像分析    对所有患者 MPR矢状面图像、横断面图像、三维重建图像及冠状面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患者肿瘤所在位置、表现形态、径位大小、实性成分及囊性比例,并着重对患者囊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厚度、壁结节进行观察,分析肿瘤出现增强情况时的强化方式、强化程度以及集合系统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所有患者病例结果和手术记录进行比对确认。     2 结果    所有患者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 20例囊性肾癌患者中, 7例右肾出现肿块, 13例左肾出现肿块,且肿块均生长在肾实质内 ;部分患者肿块出现向外生长情况,超出突出于肾轮廓,呈囊性病变或表现为囊性肿块,其中 7例表现为多囊, 13例表现为胆囊,最大尺寸在 1.5-11.8cm左右。     3 讨论    由于大多数肾癌肿块均表现为实性密度,囊性肾癌较为少见,加之其恶性程度不明显,预后良好,因此,临床诊断中易与肾脏良性囊性混淆。囊性肾癌主要是指完全囊变的肾癌疾病,如患者肿瘤未出现囊性病变或实质成分较少,均不能称为囊性肾癌。囊性肾癌多发于中年男性群体,一般情况下,囊性肾癌主要分为四类:多房囊性肾癌、壁结节囊性肾癌、单房囊性肾癌及完全坏死肾癌,其中多房囊性肾癌发病机率最高达到 40%[2]。近年来,随着图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图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应用日渐广泛。多排螺旋 CT和多平面重建图像技术结合使用,不仅能准确的显示患者囊性病变位置,还能清晰病变大小、形态、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如患者表现典型可基本确认为囊性肾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檢查和治疗,但针对表现不典型患者,仍需注意和其他囊性肿瘤区分,必要时可采取活检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 1 ]孙晓忠,刘彩云 .多种病理亚型肾癌的多排螺旋 CT、 MRI表现 [J].黑龙江医学, 2017, 41( 6): 548-552.     [ 2 ]石磊,刘福尧 .囊性肾癌的多排螺旋 CT影像表现 [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4( 6): 986-99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时间来源为2018年9月-2019年8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从并发症上看,观察组发生率更低,此外,在血压水平、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来看,观察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证明社区护理干预在慢性疾病的护理活动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模式 高血压患者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对用药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64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50%采取一般护理,作为对照组;50%采取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后产生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用药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结核 用药依从性 影响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神经内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展开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自身所患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组间的治疗依从性差异和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评价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规范化健康教育 呼吸内科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就常规与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予以观察分析,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A1]1月至2022年12月收入住院治疗的[A2]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措施的不同均分为47例/组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常规与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对比康复成果。结果:观察组在FMA以及ADL指标对比中存在显著差异,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疗效对比中,观察组患者以97.87%,高于对照组的85.11%,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为其实施常规与运动康复疗法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备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运动康复疗法 脑卒中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指微血管、心脏病等循环系统的疾病,包括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这类疾病患者常存在发绀、呼吸困难等情况,临床发病率高,并且具有较高致残率,同时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等的变化,导致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血管 临床用药 常见误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院内60例疑似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院内研究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对比病理诊断结果,判断超声诊断效能。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诊断准确率96.67%,特异度90.00%,敏感度98.00%。同时,检查显示,甲状腺囊肿患者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4例,滤泡性腺瘤患者8例,乳头状癌患者7例,经过检查显示,与病理检查进行比较(P>0.05)。结论:经超声诊断,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可判断患者具体疾病类型,检查价值显著。

  • 标签: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超声诊断 甲状腺囊肿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优势,结合神经外科护理教学的特点,探讨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意义,旨在提高护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思维导图 神经外科护理 教学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电脑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则采用全方位整体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采用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后产妇泌乳量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剖宫产 母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ICU昏迷患者口腔感染易感因素,根据因素类型分析干预措施。方法 被抽选进行因素分析的中心医院ICU昏迷患者共计80例,参与研究开展时间均处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患者合并糖尿病、口腔黏膜损伤、口腔卫生状况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对于患者口腔感染产生的影响。结果 80例患者口腔感染以及未感染分组来看合并糖尿病、口腔黏膜损伤、口腔卫生状况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调查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口腔黏膜损伤、口腔卫生状况以及抗生素均是ICU昏迷患者口腔感染的易感因素,在实际护理管理中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期做好护理管理,提升口腔卫生质量,降低口腔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ICU 昏迷 口腔感染 易感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娩致会阴裂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医院病例中选取72例阴道分娩致会阴裂伤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分析患者阴道分娩致会阴裂伤原因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关指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阴道分娩致会阴裂伤患者优质护理,可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同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阴道分娩 会阴裂伤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相关因素,明确之后,目的是下降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实验得出,年龄、性别、吸烟、超重、肥胖、碘摄入量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相关因素,其中碘摄入量过高或者过低均可导致甲状腺结节发生。结论:明确甲状腺结节相关因素之后,加强患者运动、饮食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指导,可促使本病发生率明显下降。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相关因素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2月,共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产妇9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参照组显著更高,P

  • 标签: 剖宫产 母乳喂养 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出生的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后,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依从性的高低、新生儿风险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优质护理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良好,依从性较高;优质护理组出现1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2%,常规对照组出现5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11%;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胃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80例于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6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应用随机选择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组( 40例,胃镜检查时行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组( 40例,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 SAS)、抑郁自评( SD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可知,特殊护理组患者 SAS、 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胃镜的检查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检测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 老年 胃镜检查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