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合肥、南京北京的语言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居民的语言适应行为及其特点进行全面考察。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移民都存在语言适应行为。这种适应行为体现在宏观语码的选用微观语言变项的使用方面,其总特点是"趋高避低"。这种"趋高避低"的行为对普通话方言系统都会产生影响,它会使两个系统中高声望变式逐步扩大使用空间,低声望变式逐渐衰减直到彻底消失。

  • 标签: 城市化 语言适应行为 语言使用 语言变化
  • 简介:随着国内外侨聚居区的日益增多,有关外侨聚居区的外语规划语言服务问题应提上议程。本文从语言景观学的视角,分析北京望京地区上海古北地区韩国侨民聚居区的语言景观状况。研究发现,两地的双语多语标牌各占42.9%61.7%,其中以中文为优势语言的标牌占多数,但两地仍各有37.7%41.6%的语言标牌出现韩文。政府与民间设置的标牌语言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同功能类型的语言标牌也有着各自的语言特征。语言管理语言服务已成为当前韩国侨民聚居区外语规划的首要问题。

  • 标签: 语言景观 语言管理 外国侨民聚居区 城市语言规划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安徽东至县龙泉镇方言的声韵调特点,并将其与周边邻近的徽语赣语部分方言点进行音韵比较,重新确定其方言性质归属,认为其应当归属徽语祁德片,赣语接触后带有赣语的特点,同时附带讨论徽语赣语的语音接触现象。

  • 标签: 龙泉方言 音韵比较 语音接触
  • 简介:“一语两话”“一文两体”是两岸的语文生活现状。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背景下面对当前两岸关系研究未来发展,作者认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语言规划,都需要一个视角的转换。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汉语词汇系统的丰富化现象;反映“一语两话”语言实际的新型词典的编纂;“两话”在交流中的融合趋势以及两岸在语言规划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等。“一语两话”“一文两体”的语言观念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协调一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需要文化基础的构筑,新视角下的语言本体研究语言规划的设计,将对此有所贡献。

  • 标签: 两岸 一语两话 一文两体 差异 扩容 词典编纂